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落脚点就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  相似文献   

2.
3.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每位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难题。我们虽然在作文课之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精心准备,可是收效甚微。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一、出题要贴近学生生活选择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是开阔学生思路的重要一环。学生熟悉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让学生写什么。  相似文献   

4.
散文的本质特征是“情趣”,这是散文的“质”。散文的写作目的是“动人”。衡量一篇散支成败优劣的标准是能否在读者心灵深处引发某种感动或触动,打动人心就是成功,而在这一过程中,情趣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里所说的“情趣”是“真情实趣”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陈桂真 《中国教师》2012,(18):68-69
<正>写作文是令很多中学生头疼的一件事。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时间较少。在很多情况下,作文就是语文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项作业,而对于作文写法的讲解和学生习作的点评在作文课上所占时间就更少。既然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那么,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想方设法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理想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一、在阅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品评好题目在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让学生阅读一则材料,然后自拟题目写成作文。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最高的一个层次,也是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八”方面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难点,我认为作文是一种能力,它没有"捷径"可寻。教师只能提供方法,而将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漫长的跋涉中去体会,去积累,让他们在成功的愉悦中感受到自己有写作的能力,自己是作文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设立的一个新的教学板块。但由于教材对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学途径和方法、评价体系和标准、教学应达到的标高并未作硬性规定,加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尚处于研究阶段,并无一个行之有效、推行甚广且为众人所认同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吃透学生、钻研教材、调查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自己不断创新的教学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创造的灵感。  相似文献   

9.
葛磊 《语文知识》2014,(11):85-87
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学习课本,尽管学到了不少阅读的方法以及写作的技巧,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却苦于没东西写,不知道怎么写,困惑如何才能写好。怎样改变这一现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写作教学回到学生最熟悉的课本中,让课本教会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教三十年,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方面探索颇多,现就此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王佳 《现代语文》2010,(4):143-144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写作教学的改革。倡导新理念,树立新导向是近十年在写作教学改革方面的主要努力。而新理念、新导向的核心则是提倡写"真情实感"。[1]最终归结为"真实"二字。这同时也是新课标作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这种“真”不仪体现在学生作文当中,  相似文献   

12.
《成才之路》2009,(28):F0003-F0003
一、选题背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正如鸟儿只有展开双翼才能飞得高、飞得远一样,只有展开“读”与“写”的双翼,语文学习才会卓有成效。为了有效地解决小学语文课中“读”与“写”的关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构建“读”“写”一体的桥梁,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提出写作分三步走——Introduction(介绍)、Main body(正文)、Conclusion常见的英语写作题材介绍如何让学生把握好写作的这三个部分,书写规范文章。  相似文献   

14.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它跟学生的个性、悟性、思维、情感、道德、阅读面、社会面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应是全方位、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学习手段的一场革命;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引进语文学习中,指导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情景中,  相似文献   

15.
不但“贴近生活”这句话有“语病”,即便是生活的生命化、心灵4-I=也还是不够的,人的精神的丰富和开阔,一是靠天分,一是靠后天,而后天的学习,主要是阅读和思考。以往的“生活本位”语文学习观、写作观,使我们忽略了语文学习、写作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阅读。写作的第一客体是生活,第二客体是书本。当我们讲到写作的素材的时候,总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没有人说“书本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很多同学经常会感到作文写到三四百字时就再也无话可说了.诚然,丰富的社会生活、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帮助同学们积累鲜活的素材,但现实是紧张而繁重的学业已把你们的空间挤压成两点一线,有着广泛课外阅读的学生在少数,更多的是"一心只读教科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相似文献   

17.
先看一则我在从教生涯中遇到的事例:班上有一名语文成绩非常好的同学,在一次大型考试中.现代文阅读部分交了白卷。事后了解到并不是这位同学不会做,而是不愿意做。原因是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学生完全沉浸于优美的意境之中,但是出的题目不是让概括大意就是让总结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美被这些命题破坏殆尽。  相似文献   

18.
编者希望借本辑课例与同行一道思考如下问题:"读写"是否应该结合?"读"与"写"应在何种程度上进行结合?又应以何种方式进行"结合"?对"读写结合"的讨论似应首先确定一个大前提,即: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大疆域,"读"与"写"的分工是必要的。如果说,"分科"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巨大进步,那么,语文教学上"读"与"写"的分工,也是语文教育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领域各司其职又相互融合,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一一阅读教学,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精神,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真”更“实”我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语文教育的误区之一,是认为让学生写“作文”就是学习写作。 什么是写作?所谓写作,是主体为满足一定的用途、达到一定目的而运用材料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书面表达。任何写作,都包含着两个基本要素:目的和手段。但是,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却不具备这两个要素。我们很难给“作文”下一个确切的性质定义。同是学生所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