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上所说<子虚><上林>当为一篇作品.前145年左右的"子虚之赋"乃<天子游猎赋>前一部分的部分初稿,具体讲,当是前一部分中子虚所对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介"之词义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为代表的各种字典辞书以及古代汉语、古代文学教育在分析说解"介"的词义时,大都沿袭了<说文解字>的释义,以"疆界"为其词义引申的基础.通过对"介"的古文字形体(甲骨文、金文等)的考察,以及对先秦以来文献典籍中"介"一词的各种用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介"的本义是"铠甲",以此为核心引申出"甲士、辅助、疆界、突出、中介、介绍"等多种词义;"介"还是"芥草、纤介"等假借义;"界、芥"是"介"的后起分化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珠玉词>中经常提到的"酒"出发,试图分析酒在<珠玉词>诸多篇章中的意义,通过对比说明晏殊词作的风格特征,并探讨其人其词之关系.  相似文献   

4.
<豳风·七月>一诗有许多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即为其一.故从文化学角度,依据<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左传>等典籍的相关记载,以为"公子"当解为"豳公";"女"即为后妃夫人一类人物,"采蘩"与高禖之祭有密切关系,遂为"春日迟迟"四句提供新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史知识>载陈学文<<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一文,认为<橘颂>是"屈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回顾生平自我总结和自我勉励之作."笔者认为就<橘颂>文本和现存文献来看,赵逵夫先生<橘颂>为诗人行冠礼后明志之作的观点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辩析<墨经>的作者、创作背景、内容与价值、体例、读法等.  相似文献   

7.
谈谈《诗经》语言的"三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伟大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章法结构、表现手段等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精湛的语言艺术上.本文从解读<诗经>作品入手,进一步探究<诗经>的语言艺术规律,以证明<诗经>语言具有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即"三美"特征.这"三美"特征,充分体现于<诗经>各篇作品之中,成为展示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从而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8.
谷口   《职大学报》2007,(1):40-45
朱熹注意到<九歌>既是屈原作品又是楚国祭祀歌谣的双重性格,企图摆脱汉儒经学的约束.汪瑗比较注重其作为祭祀歌的侧面,但是明代大多数注家只认为<九歌>是屈原所作的抒情诗,忽略其宗教文化背景.清代注家十分重视<九歌>与祭祀的关系,考证日趋严密,但又带来了"比兴"、"寄托"等经学旧概念.闻一多认识到<九歌>的叙事性与抒情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部<沉疴>在字里行间时时溢出的是一种对自己生长于其中的民族和祖国的深沉、凝重而挚烈的爱,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教育弊端的思索与批判.本文是对<沉疴>一书的读解、感悟及其实践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工会志不宜设<工人状况篇>(章)或<工人运动篇>(章),这主要是因"工人状况"和"工人运动"的内涵和外延超出了工会志的记述对象,犯了领属不当的逻辑错误.要提高工会志的编纂质量,必须"先求分目之允",使篇目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二者兼备,以<大连市志@工会志>为代表的体例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