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明威一向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但是,经过对其作品中的人物、“迷惘的一代”的由来及争论的评介,证明海明威非但不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却正是硬汉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传奇性的人生经历是其创作的重要源泉,自传性的人物折射出其思想的发展轨迹。《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中一系列主人公的发展演变是我们透视海明威一生思想发展轨迹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运用"冰山原则"创作理论,以女性为题材,反映两性冲突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隐喻含蓄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男性霸权下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抗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基于一个文化心理结构的分析视角。首先,分析了学科与情结的概念;其次,分析了情结与文化心理结构的关系,揭示了学科情结的基本定位;最后,从中西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异同的比较中,揭示了我国高等院校在开展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合一、斥多”情结。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城市对乡村的鲸吞与蚕食的现实是贾平凹与黄春明产生超越时空共鸣的基础,但在历时的审视中,视点又不尽相同;黄春明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究竟是哪些社会问题使得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到灭顶之灾;而贾平凹则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来探讨如何解决人丧失家园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王玮 《时代教育》2010,(9):101-101
大学语文教学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使命,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我们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时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出发,探讨教与学的内容与方法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的一致性审美选择与贯注,与本民族相对稳态化的文化心理结构密切相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历史积淀,体现为多方面因素聚合立体化建构;审美作为民族的一种全民性的文化活动内容,则受到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寂寞心态在其创作中表现相当明显。其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萧红自身处于女性生存悖论之下内心所潜藏的文化心理症结。具体表现在:他者地位的无意识认同与自发自觉的自我求证之间的对立冲突;现实时空的远离与精神灵魂的回归之间的矛盾与无奈;生存的寂寞与死亡的恐惧之间的对立冲突、两难共存。萧红正是在这一文化心理症结影响之下呈现出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艺术风格——寂寞。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和要素组成,其中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文化系统中处于深层次、基础性地位。它具有弥散作用并引导规范文化系统的各个层面,决定一个民族基本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致思途径。在信息时代,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培育现代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乃是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之必然。  相似文献   

10.
儒与道、诸葛亮与陶渊明等所代表的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与看透世情、退身自娱两种文化心理的牴突涵融,造成了辛词哀怨超旷互涵、借山水田园与道家思想来消解幽怨发抒忧恨的独特抒情艺术结构。从中可看出儒道互补不仅是中国士大夫人生的艺术,也是其人生的悲剧。在艺术表现上则造成沉厚深涵的蔓学风致。  相似文献   

11.
中国音乐作品的实践,是以主观感受的产生为基础,然后体验艺术作用于主体所产生的认识。人的主观情感和心理思绪是审美的原动力,是音乐思维的核心,它渗透于感受、认知、想象、理解诸因素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从而对音乐的作品作出更好的表现设计。  相似文献   

12.
论油画民族化与民族审美文化-心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分析了油画民族化与现实主义油画艺术以及民族精神的关系,文章指出,要真正实现中国油画民族化,最终是要落实在重建中华民族新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上。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期作为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关键在于确立了审美型的文化心理结构。当时的时代环境和各种流行的哲学思潮,促使了这种审美型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而这种审美型文化心理结构表现为“智慧兼深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魏晋玄学的产生,对中国思想化观念的走向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而援儒入道,以道释儒的结果就设定了儒道互补的化态势,它架设起了中国士人的化心理结构场,并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  相似文献   

15.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在全民族抗战的大背景下,从小处入笔,以细腻的笔法,逼真生动地叙写了北平沦陷后的一个小胡同中各色人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表现.他们的辛酸甘苦与悲喜结局,令每一个读着这本书的人为之落泪、扼腕与欢呼雀跃。更为可贵的是作能够超跃学作品真实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特定人物的生活的层面,同时从大处着眼,站在自觉的民族化反思的高度,对作品中的人物的惶惑、忍辱、偷生、卖固求荣以及觉悟、抗争、自强、自斯等种种心理及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刻透辟的剖解分析,使人们认识到中年民族传统化的优质和劣质,从而能够扬长补短.走向自新。因作的这种化反思,也使这部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其他作品难以比肩的思想价值与永不黯淡的指导意义。本试就作品对民族化的观照与反思.做一二絮言并求指正  相似文献   

16.
黄氏电影以女性寻找自我为起点,经历了“花木兰”与“还我女儿妆”的两难困境,最终由对父权社会的背叛走向了重写历史重塑自我的女性 躯体书写。其突出成就即在于,以“回到自己的屋子”的女性身体的写作方式,使女性寻找自己话语的叙事策略得以完形,并通过独特的经验内容对男性语语提出挑战。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在银幕上写具有独立人格理想和化精神的主体形象,这是中国电影化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7.
自我意识、群体意识、阶级意识是丁玲的主要意识,多种意识的消长形成丁玲创作的景观;丁玲既有女性的阴柔气质,又有男性的阳刚之气,形成其创作的刚柔并济的特色、现代性、主体性、开放性是丁玲的审美选择,正是诸种化心理结构,促成了丁玲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途径,学校民族文化教育旨在使学生个体形成稳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初中阶段作为个体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塑造的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至关重要。作为初中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其形式与实质却难以统一,这对学生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有负面影响,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失衡以及家庭、社区教育的缺失。因此学校教育须明确定位;引导家庭、社区积极开展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建坤 《文教资料》2011,(17):30-32
翻译活动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而语言的文化载蓄特征决定了文化研究的必要性。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是造成翻译的主要障碍。汉英两个民族心理文化的差异主导了语言意义的构建。本文即以此为理据,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两个方面探讨了汉英心理文化的差异对于句子翻译的影响,进而以句子为基本单位作了一些句例剖析,以期为汉英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观问题是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心理学发展、建设及未来走向的指南和航标。它构成了心理学家的视野,导致了他们能看到什么和看不到什么,以及容纳什么和排斥什么。心理学发展史上,有自然科学观、人文科学观、超科学观等观点或理念。文化心理学现在对上述心理学“现”批判性继承基础上,主张将心理学置于文化框架中,深入探讨文化心理观下的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研究者生存方式应有的内涵,扩展实证科学观的边界,从而为心理学带来更宽泛和更具深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