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是现行高中物理“曲线运动”这一章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如果按教科书上的做法(图1),存在3个困难:①小球运动速度的大小及方向不好掌握;②如何让磁。___了~_.二万铁使铁球做曲线运动的===币y路线为最佳;③怎样让学生看清楚铁球在不同图1条件下的运动轨迹,这是教师上课时最为难的一点。如用实物展示台或用摄像头通过视频线边到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上,效果的确不错,但绝大部分中学目前还不具备这一条件。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利用销售电脑福利彩票或电脑体育彩票站里的打印彩票的热敏打印机纸、实验室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是现行高中物理“曲线运动”这一章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如果按教科书上的做法(图1),存在3个困难:①小球运动速度的大小及方向不好掌握;②如何让磁铁使铁球做曲线运动的:路线为最佳;③怎样让学生看清楚铁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轨迹,这是教师上课时最为难的一点。如用实物展示台或用摄像头通过视频线边到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上,效果的确不错,但绝大部分中学目前还不具备这一条件。  相似文献   

3.
“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是现行高中物理“曲线运动”这一章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如果按教科书上的做。法(如右图l所示),存在3个困难:①小球运动速度的大小及方向不好掌握;②如何让磁铁使铁球做曲线运动的路线为最佳;③怎样让学生看清楚铁球在不伺条件下的运动轨迹,这是教师上课时最为难的一点。如用实物展示台或用摄像头通过视频线连剑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上,效果的确不错,但很多中学目前还不具备这一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曲线运动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一节中有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 ,教材里这个实验太粗略 ,一般情况下这个实验演示的效果不明显 ,使教学很难有说服力 ,笔者通过对这一演示实验的探索、改进 ,使这个实验能够达到其目的 ,效果相当好 ,而且还参加了全市创新课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下面是这个实验的改进情况 .教材里的实验有几个问题 :1.用手给小球一初速度 ,小球初速度难以确定 ,效果难保证 .2 .实验桌不水平、不光滑 ,小球不受外力时难做到直线运动 .3.小球做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之间区别不明显 .4 .磁铁…  相似文献   

5.
汤崇和 《物理教师》2002,23(3):35-35
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 ,如果从旁侧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 ,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 .不断对钢珠施加侧向力 ,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 ,钢珠就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如图 1所示 ) .图 1         图 2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 ,教学演示实验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1 )针对性 (课堂上所安排的演示实验应与本节所学知识相配套 ) ;( 2 )科学性 (教师在做实验时要实事求是 ,不能用假象来糊…  相似文献   

6.
教具装置图 如图1所示,演示器由电动机驱动的转动盘、磁片和磁性书写板等组成. 特点和用途 特点:利用磁性书写板显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实时记录质点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提高演示现象的可见度.用途:用于高一物理"曲线运动"一节的演示教学,演示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1设计思想现行的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是通过在斜面上释放小铁球,让小铁球到达水平面推动木块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木块移动距离的远近,从而判断小铁球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木块被撞击时,若铁球不是正碰木块,木块容易偏离轨道运动,有时会发生偏转,不能准确地反映铁球动能的大小。为弥补教材所示实验的不足,方便教学演示实验,让学  相似文献   

8.
一、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物理实验富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尤其是新颖、奇特、生动鲜明有趣、惊险而富有悬念的实验,能像磁铁吸铁般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我设计了“铁球碰鼻”的演示实验:将一个铁球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让铁球刚好接触鼻子,然后释放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回,朝教师打来时,  相似文献   

9.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选修本)“物体曲线运动”一节中,安排了演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率不高,学生不易观察,其原因主要有:(1)演示实验在水平桌面上进行,不便于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加选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用这个实验定性说明合运动是分运动合成的结果.笔者在教学中用J2170运动合成演示器实验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现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原实验存在的不足"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7节《向心力》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教材利用如图1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笔者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发现原实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中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演示实验,效果不够明显,且不便于直接观测,需要用投影仪。本文介绍的方法,在保留了该教材实验器材的基础上,不须用投影仪,只增加一张白纸,一瓶墨  相似文献   

13.
沈超 《物理教师》2014,(6):58-58,81
为了演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用到“砂轮”和“弯曲管道”的实验,通过实验分别演示物体运动轨迹是圆周和一般曲线的速度方向.这2个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而且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可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实验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曲线运动”一节中的2个演示实验作一改进.  相似文献   

14.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较复杂运动的一种方法,而学生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教科书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这一方法的。书中的演示实验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在研究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时,计时麻烦,误差很大;每一次演示时,都需倒转玻璃管,人为控制玻璃管水平做匀速运动,因此实验时操作难控制;该演示实验不能研究分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等等,给教学带来不便。为此,笔者利用磁铁能在磁性板上留下轨迹  相似文献   

15.
1制作动机高中物理教材《曲线运动》一节为了说明“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无论新老教材所举实验都是让钢珠在水平面上进行(图1)。按图1做该实验,钢珠的速度和磁铁的位置两者需要配合适当才能获得明显的曲线运动。实验中,钢珠无明显的曲线运动和被磁铁吸住是常见的事。另外,要让一个班50多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都能观察到该实验现象,目前在许多中学条件还不成熟。为此我制作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演示器,改水平为竖直,利用声响增强听觉,切实解决了上述难题,实验教学效…  相似文献   

16.
"燃烧与灭火"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4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中有一个教学内容"燃烧的条件",它与人教版老教材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用3个对比性很强的探究实验代替了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搭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能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但因"变量"过多,学生不易构建新知。  相似文献   

17.
1教学设计思路 人教课标版(必修2)第5章第1节"曲线运动"是整章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秉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体现探究性教学的特点,注重过程与方法.对于曲线运动的概念教学,首先通过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几段视频,使学生认识到曲线运动的特点和普遍存在,并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强化对曲线运动概念的理解.对于曲线运动的位移,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体会在直角坐标系内表示位移的方法.对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通过提出问题、猜想、观察、实验探究、验证、应用等步骤,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对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采用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既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又学以致用,领略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涉及的运动合成主要有2种:一是两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时,合运动也是匀速直线运动;二是两分运动分别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不在同一直线上),合运动是曲线运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运动的合成,为后续研究曲线运动及抛体运动的规律打下基础,各种版本的教材都设计实验演示以上2种运动合成的情况.但这些物体的运动一闪而过,不能明确清晰地看出合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  相似文献   

19.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中学课本中“砂轮上磨刀具”演示很难使切线、切点、物体离心点三者真正统一起来;其次是物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能演示;再者由于现象不明显,学生容易提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真的是沿切线方向的吗”的疑问。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制作了“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演示仪”,教学效果较好。具体做法如下。   如图 1所示,在一平面木板上刻一圆形槽和一曲线槽。在两槽中分别卡入钢条,并且钢条一部分高出木板平面用做档板,钢条长度短于槽长,;槽中没有钢条的部分用木条垫平。演示时将木板水平放置,让一电…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薄膜干涉"演示实验包含两部分,即用"单色光"和"白光"照射肥皂膜形成干涉.前一个演示实验已在报刊上介绍了改进办法,用"激光"代替课本上的"黄光",效果非常好.笔者也摸索出一种简洁、有效的办法来做后一个演示实验.在此把实验方法向同行介绍,使"薄膜干涉"这个演示实验完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