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翠平 《学语文》2014,(4):27-2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一阐述,突显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使学生形成富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灵魂,和谐的语文生活是构筑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全面规范语言文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文字生活为目标,全面推行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观,全社会合力构筑和谐的语文生活,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目标。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必须关照人,必须关注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三个重心转移"。即,由"应试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课堂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  相似文献   

4.
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新课程提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那么,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如何走进生活回归生活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它是承载文化的交际工具。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顾黄初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6.
林健康 《考试周刊》2012,(47):34-35
语文教学存在缺失的一面:轻视生活,漠视生命,无视生态。"生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是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所在,创建和谐平衡的语文教学内外"生态"关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要很好地把这三者统一协调起来,发挥语文教学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7.
张丽莎 《成才之路》2011,(20):39-39
"90"后高中生是在流行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更多地受到了流行文化的影响。影视、流行音乐、娱乐报刊、网络等已构成了青少年心灵生活的重要部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重视经典文化、精英文化,这与青少年的喜好相去甚远,使得当下的语文教学陷入尴尬之境。对此,语文教师应因势利导,利用现代化手段将优秀的流行文化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最终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在延续人文传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语文教育失落人文传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要延续人文传统性,重建精神家园,就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资源,同时在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以崭新的姿态成为读写"种子",用读写推进语文教育,不但要把语文课上得有意思、有激情、有意义,还要用情感和智慧点燃语文课程,努力使"幸福读写"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我们努力营造独具特色的"雅"文化,在读读写写中让"雅"文化润泽生命,使我们的学校更优雅,教师更儒雅,学生更文雅。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通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因而,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就支撑起语文天地宽斓广阔的创造空间。因而,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语文学习。语文能力是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勤奋的语文老师可以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和写作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因而,语文应该是最宽容、最有灵性的,语文学习的主体始终应该是“我”。语文学习要关注文化,关注生活,关注人生。语文学习要有文化的内核,要有生活的外延,要参以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一言以蔽之,语文学习是诗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已经是个时髦的词汇。它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研究要谈多元文化研究,教育研究要谈多元文化教育研究,音乐教育研究要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丽亚 《考试周刊》2011,(34):51-52
"满园"就是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室内"就是45分钟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愉悦地学习。阅读教学不能囿于课堂课本,只有把语文贯穿于生活之中,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语文,把语文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长,这样的教学才会成为真正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
种文惠 《考试周刊》2012,(56):33-3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走"大语文"之路。所谓"大语文",就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语文要简简单单教,要教出语文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味"是一种整体美,是语文教学一种特色。教出"语文味"就是要引导,  相似文献   

15.
语文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学应实现与生活的"零距离"对接。中职语文更应该重视生活化教学。但目前,由于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协调发展。因此,探讨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家燕 《考试周刊》2011,(67):31-32
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语文”的踪迹。比如平时人际交往所使用的交流语言,马路边随处可见的广告和标语,春节时所写的春联、祝福语,等等,可见语文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听说读写之外.更要注重生活文化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敏感度还是不够.在变相应试教育的管理下,他们一门心思埋头苦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更别提让他们从生活中获取养料,  相似文献   

1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8.
张锐 《陕西教育》2009,(7):54-55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只靠课内是不行的,还必须把脚伸到课外去。语文教学如果同生活相联系,必将面目一新。”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教学中要把学生语文学习,置于社会文化生活和和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19.
洪胤 《文教资料》2010,(20):58-59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教师应该关注生活的点滴和时代的变化,并把这自然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用语文化的生活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效率,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同时实现"放眼世界,开阔眼界,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黄幼玉 《考试周刊》2013,(63):44-45
<正>人类的不断进步与知识的传承和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活动贯穿始终,对人类的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语言和文化的教育,是其他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语文的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渗透着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其实就是生活中基本文化知识的教授,与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老师要把小学语文与生活相互链接,就要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之下展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