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回顾我国近年来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历程,发现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突显出的一系列问题,致使其呈现出一种"静态化"的发展样态。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静态化"样态的价值进行反思,分析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样态的异化,笔者试图重塑教师教育课程的本体性价值、通识性价值、实践性价值以及标准化价值。在新的价值定位下体验实践化教学、建设模块化、梯度化以及融合化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从而建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理想样态。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价值教育的事件、活动、课程、要素的集结点,价值教育校本化是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效之道。中小学价值教育校本化的三重内涵是:让价值教育在学校生活母体中孕育,在学校文化场景中生长,在学校课程群落中呈现。价值教育校本化的核心理念是在价值教育实践中落实"四本",即以学校人、学校事、学校情、学校景为学生价值教育之"本"。价值教育校本化的四条路径是:搭建价值教育的学校共同体,改变学生的学校生活经历,发掘学校价值教育的特色资源,雕琢学校价值教育的主题景观。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误区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存在"城市中心"和"农村中心"两种误区,它们共同体现了教育工具化的价值倾向."城市中心"价值取向的危害是农村教育目的的异化、投资无利化和对象边缘化;"农村中心"价值取向的危害则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低层次、农村社会发展的低水平、农村教育发展的低质量.  相似文献   

4.
教育理想的价值本然、困境及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理想是关于教育的价值寻求和价值决断,永恒性和历史性统一、合理性、崇高性是教育理想的基本特性。当前教育理想面临的价值困境具体表现为:终极价值空场、多元价值无序导致教育理想无根化;工具理性过度泛滥、价值理性萎缩催生教育理想的物欲化;"异化"个性彰显、"本真"共性缺失招致教育理想同质化。要消除教育理想的价值困境,学校教育应重建终极价值,整合多元价值,使之成为有序的价值体系;建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合理性关系,使之成为有力的价值支撑;唤醒失落的"公共精神",重塑"公共性"价值理念,使之成为有效的价值依托。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对"现实世界"生活本质的向往,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想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壳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片面化的方法路径。要立足以人为本核心教育理念,回归现实生活本质,从构建多重目标体系、提供源于现实生活的教育内容、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实现人本化价值取向上下功夫,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教育终极价值的空场、多元价值的无序导致教育理想的无根化。当今文化状况打破了过去那种"过于重视终极价值,而忽视多元价值"的局面,走向了其对立面,即教育终极价值的空场,多元价值过于盛行。终极价值的空场和多元价值的膨胀切断了对教育终极意义和崇高信仰的永恒的价值寻求和决断,导致教育理想处于一种无根的漂泊状态之中。第二,工具理性过度泛滥、价值理性萎缩导致教育理想的物欲化。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7.
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检验高校教育成功与否的"金标准"。"互联网+"条件下的高校价值观教育,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又获得了时代所赋予的良机。"互联网+"只是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工具性变革,其本身没有价值取向,无法实现价值引领。"互联网+"时代高校价值观教育面临的价值困境是:自身的技能化;师生关系的离散化;学生思维的唯我化。"数据至上"遮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教学模式的过度形式化无法实现价值引领,"网络诸神之争"侵蚀学生的价值信仰,三者共同构成了高校教育中价值式微的缘由。以信息化的手段进行高校教育价值观塑造的方法包括:打造高校教育网络课程思政,贯彻立德树人;强化"线上""线下"互通,打破价值观教育的时空限制;鼓励学生发掘网络资源,展开价值观塑造的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8.
智慧化教育符合教育扶贫的价值内涵,智慧化教育在教育扶贫的创新工作中具有技术创新、媒介创新、理念创新等内源引擎作用.将智慧化教育与教育扶贫进行创新式融合,通过良好的基因结构、切实可行的技术指标,突破学习者的层层体验,实现"联动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基于智慧化教育在环境氛围的智慧化、交互媒体的智慧化、教师角色的智慧化、知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现状基础上总结出"95后"高职学生价值观呈现出的新特点:价值目标功利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标准宽容化、价值选择矛盾化等,着重分析高职学生价值观新特点成因,高职价值观教育在应对新问题时存在的不足,为改进和加强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数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教育中逐渐显现出了教育行政化、功利化和知识化的价值取向,教育的工具化掩盖了其人文价值本性。现代社会中人本价值的缺失和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使教育人文价值的虚无化成为现代性教育的主要危机。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彰显生命"的人文价值,才能使教育重新焕发活力,成为社会和人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教育性活动。  相似文献   

11.
"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的价值。"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化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一种顺应儿童天性的法则,教师应珍视游戏化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得到真正、自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社群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美国复兴的品格教育,其基本特征为"社群化",即以社会达至的道德共识作为教育内容,在学校构建道德社群,以作训练学生品格的教育环境,其目的在于解决美国当代青少年存在的极端个人主义等道德问题.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社群化"具有共识价值的统摄性、整合控制性和人为性等特征."道德教育社群化"可以理解为传统道德教育的特征,这对于分析我国整体主义道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由于对"红色资源"教育的价值取向认识不足,导致相当一部分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被遗忘甚至泯灭。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应始终坚持"教育"这一主体性价值,一改红色资源以往偏狭的知识取向,以社会化、具象化、实践化来合力打造"红色名片",优化配置与科学整合红色资源,合理驱动、引导红色资源回归教育价值的本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种新的生命成长的教育,是教育学进入近现代以来一直不可或缺的紧迫任务。"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凸显了教育学的本质意义,它是关涉生命诗性成长的诗学,它把教育导向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美化、生命形式的变革,诗意的"生命·实践"教育学以点化生命的教育作为教育学建构的原点。但是,"生命·实践"学派依然面对着一些挑战,比如世界的物化、社会的消费化和人的机器化;教育的规训化、生命的平庸化,以及生命教育的普世化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生命价值教育是高职体育教育的应有之义的基础上,探析"双高计划"对高职体育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生命价值教育如何提升高职体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认为有效性的举措是:两理解一转变两创设。两理解一是理解"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二是理解"双高计划"给高职体育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转变是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对生命价值教育的认识;两创设一是教学方法要创设,赋予其生命化特征,二是教育环境要创设,即创设具有生命价值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困惑,提出构建"体制机制完善化、教育教学系统化、队伍建设精干化、实践活动品牌化、咨询服务专业化、预防干预精细化、平台保障规范化"的"七位一体"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卷首语教育信息化未来的产业竞争,将是生态圈的竞争传统的上下游链式合作模式会被打破未来的合作变得更加扁平化、网状化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不是单纯的性价比而是能够体现教育核心价值的生态圈山大鲁能秉承"诚信永续、创新无限"的企业理念致力于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变革与创新提出"教育云平台生态圈"的整体理念以大数据、移动化、社交化、开放性为原则围绕"三通两平台"的设计思想引发教育信息化产业颠覆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由多维层次架构起的立体范畴,包括:理论话语层、学术话语层、实践话语层。现代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呈现"离散化""内卷化""独白式"的实然状况,造成价值引领乏力、吸引力疲软、教育实效消减等困境。从"离散"到"聚合",寻求合意的最大公约数;从"内卷"到"外化",强调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价值遵循;从"独白"到"对话",实现教育话语表达的应有之义,是顺应大众化发展转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话语实然困境达到应然状态的必然进路。  相似文献   

19.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受"工具性价值"思维的影响,在教育中,即便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把人当作工具,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遗忘与漠视生命的现象。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要直面儿童的生命,直面儿童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尊重每个生命,为每个生命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孙玫贞 《江苏高教》2013,(1):128-129
在休闲生活视域下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政治化"、"娱乐化"划清界限。以休闲生活视域观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价值、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和工作模式均应有重新的认知和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