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按照教材的编排,处理方式应该是“文本研习”。“研习”,就是研究探讨性的学习,该是由学生来挑大梁唱主角的,但本专题所选的文章,几乎都是大师级的大智慧之作,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不懂,总的说来,与学生有太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常有同事感慨,我们的语文课,时间都去哪儿了?你看,一个学期大约20周,每周六节语文课,每节课45分钟,算下来,一学期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合计5400分钟,亦即90个小时或3.75天。这3.75天,既要学课文,又要读名著,还要考试、做练习,试想,3.75天,学生就是一刻不歇,又能读多少本书、写多少篇作文、做多少份试卷?于是,有些教师不淡定了,平日为了赶进度、抓成绩,除了讲课文,就是做练习,整堂课都被"讲"和"练"塞得满满当当,师生都显得匆匆忙忙、疲惫不堪,哪里还  相似文献   

3.
正"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听了吴国锋老师在第二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上开设的示范课《今生今世的证据》,首先想到的就是哲人庄子的这句话。吴老师用这节课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好课,要贴着文本"行走"。这堂课本色朴实,诱导自然,可圈可点处甚多。笔者结合散文文本的教学,谈谈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一、紧扣文本,挖掘核心价值文以载道,道在文中。《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入选苏教版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