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优秀影视作品走进语文课堂”这一课题的提出.目的是研究探讨教师、优秀影视作品媒体和学生三维双向的协调关系.通过揭示这一协调关系的规律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该课题的研究除了可以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发挥电教媒体优势之外.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活跃他们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语文素质。同时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语文特色教学.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为此,我们努力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4.
谢小梅 《考试周刊》2014,(63):20-2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含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发本地课程资源,更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有机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并不是专题研究客家文化,而是透过纷繁复杂的各种文化现象,洞察负载它的客家民系的社会,让学生加深对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层次性和历史纵深感的认识。连城蕴含丰富的客家文化,它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郑淑红 《中国教师》2010,(Z1):282-282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关注与思考:一、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二、强调自主性,但决不能放任自流;三、鼓励合作学习,但决不能忽视独立思考;四、倡导对话,但决不能远离"根本"。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学艺术以其特殊的魅力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感受。教学不单纯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认识活动,而且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交流水乳交融的渗透和贯穿于传授知识的全过程。如何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置学生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中,使其为之所感、为之所动?我认为恰当的把音乐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郭慧慧 《考试周刊》2012,(42):49-50
随着课改进程的深入推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成为教育者努力探索的新方向。于是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丰富的信息容量,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并引领课堂教学进入全新境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付阿莲 《快乐阅读》2011,(24):24-25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音乐也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将音乐艺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尝试着让音乐走进语文的课堂,为语文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校的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形式传统,教材往往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课堂上仍然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及精确性,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于是,我尝试结合商榻的地理和生活环境,在课堂教学时导入水乡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李雅梅 《现代语文》2013,(11):102-103
语文教学资源一般由“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两部分组成。“物质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报刊、其他图书、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图书馆等等。此外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物质资源。可以说,社会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  相似文献   

12.
所谓情境教学.是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问、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预设和生成是新课程、新课改中出现的一组新名词。在传统的课堂中,全盘预设使课堂成了教师执行教案的过程,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常常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陷阱而兴奋不已,为自己课堂上的缜密的操作而暗自得意,为学生的默契配合而深感欣  相似文献   

14.
怎样才能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就此进行探究,以期充分发挥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5.
宁小明 《考试周刊》2014,(43):47-47
作者以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为切入点,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个方面举例解剖,探究让有效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学生、书本等显形课程资源外,还有一些实际存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隐形资源,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享受到喜悦,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18.
庄海艳 《中小学电教》2010,(11):145-145
<正>作为一名教师,一位教育工作者,"构建理想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是我们永无止境的追求,永不停歇的探索。作为一名教语文学科的低年级教师,让我所教的这群生性活泼好动的孩子,乐于上语文课,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情趣,在课堂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我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再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每名学生都是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如何让探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呢?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激活课堂.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活动和生命体验的愉悦的场所,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