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初春的午后,我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突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随着我的一声"请进",一个高大的男生走进来,表情略显焦虑。他说:"老师,我叫李××,是高一的学生,我现在想跟您聊聊,请问您有时间吗?我有许多问题想不明白。""你好,李××,很高兴你在遇到困惑的时候能想到我。"说话间我放下手头工作,把他引到了隔壁的个体咨询室。坐定之后,我说:"有什么地方我可以帮到你吗?""老师,我现在变得快不认识自己了,以前从来不这样,我有时候会想:‘我还是我吗?’"  相似文献   

2.
有一年,薛法根老师到我区"课堂节"上《我和祖父的园子》。活动承办学校唯一的五年级班基础薄弱,一名学生在黑板前听写,把"蜓"写成了"蜒",薛老师提示了几遍,全班没一人发现错误。薛老师又让学生归类"蜻蜓、蚱蜢……"属于什么,整个班竟然抽象不出"昆虫"。仅仅听写和初读课文就花费了半节课时间,我们当时十分担心:薛老师教得下去吗?孩子们学得下去吗?薛老师并未按预设的流程教学,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学,学生即使有一点点进步,他也不吝夸奖。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保护,渐渐地,课堂由开始的"七零八落"变得规整和协调。当课接近尾声时,竟有一名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课文的题目不是"祖父的园子""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此时,薛老师把"惊讶"写在了脸上,并由衷赞叹道:"这个问题提得多好啊!"课堂的最美和音由此漾开:师生共同把课始阶段的初读感受"怎么样的园子"提炼、升华为"我怎样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上,北京市的孙贵合老师执教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渴望与兴奋,至今想起来还让我激动不已。是什么让我这么激动?是什么让我如此痴迷?我想,主要是缘于教师精妙的教学设计,缘于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及时捕捉,更缘于教师"创造"了生生对话的课堂。教师让学生把一条画有长16厘米线段且带有刻度的透明胶片剪  相似文献   

4.
课前思考: "按比例分配"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分配方法,是"比的应用"的一种。对于这种典型实际问题的教学,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学生通过这节课要收获什么?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他们究竟要有怎样的不同?跳出典型应用题的框架,我希望能够在更为一般的层面上去解读它,即它对于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会有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观摩课堂教学时,常常遇到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某某一词有什么作用?某某一词有什么好处?某某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某某句子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等等。对这类问题,学生的回答常常不尽如人意。我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不是不会,而主要是不知从何处着手,因为提问过于笼统。如果教师把问题细化,变笼统为具体,一一提问,让学生按顺序回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作答。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每当看到课堂上,学生们情绪高涨,积极投入的时候,我在想,究竟是什么"粘"住了学生.每当发现学生们精神萎靡不振,无心听讲时,我在想,究竟怎么了,我需要拿什么来"粘"住我的学生呢? 一、先声夺人,"粘"住学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够先声夺人,把学生带入课堂情境,一下"粘"住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三册谈及鲨鱼的生活习性时指出“与其他鱼不同,鲨鱼不游泳就会下沉”。许多学生对鲨鱼这种生活特性深感兴趣,并进一步提出许多关于鲨鱼的问题。下面列出学生所提的问题并提供资料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小结有时有"走过场"之嫌。具体表现在:其一,教师留给学生课堂小结的时间太少,有时甚至是在下课铃响之后;其二,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的提示语多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样的问话,更多的是指向所学习的知识点,学生只好简单地回答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有疑问的学生,也不愿多说,  相似文献   

9.
龙玉菲 《教师》2012,(1):96-96
前段时间,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在怀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学习。走进名师的课堂,我感悟很深。特别是刘松教授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你们认识我吗?""不认识。""怎样把一个陌生人变成一个熟悉的人呢?""让他自我介绍呗!""如果他不愿意呢?""向他提问题。"这时课堂很安静。  相似文献   

10.
班上有个叫李小燕的女生课堂上总爱问个"为什么",被同学们称为"小问号"。一天,在讲解"杠杆的类型"时,我问学生:跷跷板是什么类型的杠杆?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等臂杠杆。"小问号"却举起手:"老师,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先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再是"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提高,学生要进步",现在又明确提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学业优秀,个性鲜明"的办学目标。围绕这些理念,我的头脑中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即"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历史教学的意义何在?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新学期开始了,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我在思考:我今年该怎样教这些学生呢?到底用什么新的方法呢?我坐在办公桌前,倾听着旋律优美的音乐,突然大脑中灵光一闪:能不能把音乐带进我的课堂呢?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干就干,我在网上筛选《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版《青花瓷》、《高锰酸钾》("爱我中华版")……  相似文献   

13.
一、案例描述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和量一量"自主探究圆的特征,再安排讨论: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否都相等?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探讨了这3个问题后,教师追问:"大家还发现了什么?"生1:将圆对折2次,分成4等份,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相似文献   

14.
方忠霞 《学语文》2014,(5):78-79
如何设计好主问题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问题设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设计的这个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应当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问题设计的目标应与单元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或者说相一致。例如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围绕题目中的"梦想"一词,我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我有一个怎样的梦想?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三个问题,环环相扣,能使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整体内容上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在就读剑桥大学期间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同是大哲学家的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不假思索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罗素接着问,"因为在我的这么多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总是有一大堆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远远超过了罗素。有人不解地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6.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上课有什么价值?这值得我们反思。在"去问题化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机械、被动、教条的回答有着标准答案的问题,与此同时,却让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失去了他们该有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有位科学家曾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万有引力就是从"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一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定性测量自我概念的方法——"我是谁?"要求被试在五分钟内写出15个"我是谁"的句子,按思考的顺序来写,不必考虑其中的重要性和逻辑关系。这种测量方法能发现学生什么问题、对学生的教育有什么帮助,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书中没有例子可供借鉴,也不知道怎么分析,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  相似文献   

18.
刘澍 《考试周刊》2011,(82):52-53
新学期开始了,学生一拿到《外国小说欣赏》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可不多久便失望地合上书:"不好看!"什么样的书"好看"?"好看"的标准是什么?我就这个问题和一些学生谈过,他们的回答出奇一致:"情节曲折、吸引人的,人物有个性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出版的四部教育专著中,有三部涉及"问题学生"转化。因此,有不少老师问我:"一个班级四五十人,班级管理忙都忙不过来,并且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要命的考试分数,您哪有时间去转化问题学生呢?再说,您把时间都花在问题学生的转化上了,哪有时间管理班级呢?  相似文献   

20.
墨鱼不是鱼     
读前猜想墨鱼究竟是什么科的动物?它有哪些同类呢?鲨鱼是大海里的霸王。它发出命令:所有的鱼儿,在他生日那天,都得来送礼祝寿。鲨鱼的命令谁敢违抗呢?到时候,鱼儿们一个个乖乖地来了,恭恭敬敬献上礼物。查查名册,鲨鱼发现墨鱼没有来,十分恼怒。他马上把墨鱼找来,杀气腾腾地说:“你为什么不来送礼?”墨鱼顶他一句:“我又不是鱼,当然不来送礼!”鲨鱼气得跳起来:“你叫墨鱼,怎么不是鱼?”墨鱼平静地说:“虽然我的名字叫墨鱼,也和鱼一样用鳃呼吸,但是鱼有脊椎,我却没有;鱼用鳍游泳,而我靠头部下的漏斗喷水推动自己前进。我和鱼不是同类。”鲨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