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听了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其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铺垫45×6 33×8 46×20 23×30 二、出示自学提示,引导自学1、两位数乘两位数24×16,竖式计算可以分成哪几步? 2、第一步算什么?积的末位和乘数的哪一位  相似文献   

2.
对于计算教学,教师们曾评价为“枯燥”,孩子们也说“没劲”。确实,计算教学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新课标如一股春风,吹活了计算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使它呈现出“鲜活”的景象。前段时间,听了两节计算课,内容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两节课因设计思路的不同,教学效果之差别也就十分明显。一、两个案例设计对比[案例一](两位数乘两位数)1.动笔计算四道习题,复习一位数乘法计算方法。45×633×846×2073×402.自学课本,出示自学提纲。(1)两位数乘两位数24×16,竖式计算分三步,分成哪三步?(2)第一步算什么?乘积表示多少?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讲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此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紧密联系。通过“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教师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到果子”。这种铺垫好吗?我们先看一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主要依据是乘法分配律。如例题:24×13=24×(10 3)=24×10 24×3=(20 4)×1 (20 4)×3=20×10 4×10 20×3 4×3,这一计算的过程实质上是乘法分配律的复合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确立“以算理指导计算”的整体教学思路,努力做到四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惯用的方法 ,有效地提问能引发学生认知的感触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和研究性问题能有效地发挥提问的作用。一、让发展性问题启迪思维要提出学生能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的问题 ,发展性问题在于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 ,拓宽思路 ,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如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 ,在铺垫练习的基础上 ,新授“计算128×46”时 ,先提问 :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呢?这一问 ,让学生回忆起笔算乘法的法则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顺其自然地迁移到两位…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一位数乘两位数是在表内乘法、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就知识内在关系而言,表内乘法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工具,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竖式是一位数乘两位数在方法格式上的必要准备。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也是有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由乘数乘被乘数个位的积与乘被乘数十位的积合成的,如13×2=3×2+10×2。这就是乘数既要乘被乘数的个位,也要乘被乘数的十位的根据和原因。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三个问题:一是学生没有学过乘法分配律,对于一位效乘两位数,  相似文献   

7.
教师出示画面:每盒彩笔 24支, 3盒有多少支 ?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   师: (出示画面 )把 3盒变为 13盒共有多少支 ?请大家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学生列算式 )  师: 24× 13的乘数是几位数 ?  生:两位数 (教师板书课题: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  师: 24× 13=?你们会计算吗 ?(有学生举手发 言回答: )  师:刚才计算 3盒得到 72支,现在是 13盒了,怎么才 52支呢 ?  [评:导入阶段通过准备与揭题两个环节为学生学习新课在计算及列式思路上作了铺垫;提问学生“ 24× 13=?你们会计算吗 ?”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讨…  相似文献   

8.
一、基础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为学生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打下基础,练习的重点是一位数的乘法,着重训练学生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多位数,逐步向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过渡。例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15×2 25×4 86×1 93×0 125×8 2.先计算下面各组题,再比较各题之间怎样进行变化。(1)8×1和8×10 (2)12×4和12×40 三、过度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排除难点,减缓“坡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例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铺垫 1.背出1——4的乘法口诀。 2.口算练习:4×2 4×3…… 3.摆图、列式、说意: ①○○○○ ○○○○ □×□ (横着看)写出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②▲▲▲ ▲▲▲ □×□ (竖着看)写出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课本P18例4。 出示例4的“手表图”教具。数一数,共有几块手表?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分别到两所小学听了同一内容的两节计算课,内容是一个因数是三位数,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例题是134×12。A老师的教法是,先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让学生回顾其计算方法,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试算,接着安排讨论,让学生概括出一个因数是三位数,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最后是类似于例题的巩固练习。课后,在与这位老师的交谈中,他谈到了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想法,即对本课教学过程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正>课前所思“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后的学习内容,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系统学习整数乘法的笔算。学生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整数乘法运算的理法知识,那么,作为最后一节整数乘法笔算的新授课,该承载怎样的教学目标?1.引入“层数”,猜测验证,理解理法从已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层数引入,让学生猜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层数。通过自主验证,  相似文献   

12.
李忠衡 《广东教育》2003,(12):33-33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的分配律。我想,有时过多的复习铺垫反而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一上课我就先让全班学生分组计算以下两组题,并进行比赛。A组:35×24+35×76(125+1250)×8B组:(24+76)×35125×8+1250×8结果,做A组题的学生基本做完时,做B组题的学生还没有几个做完。做B组题的同学不服气:“我们做的题目比A组的难,老师为什么要偏心?”我故意装糊涂说:“这两组题目是一样的。我只不过把A组题稍加变化变成B组题,不信,你们看两组题的结果是不是一样?”学生见算式相似、结果相同,便产生了疑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中年级的复习是小学阶段的关键。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认真上好复习课,对高年级的进一步学习又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复习课中知识的铺垫。一、备好复习课,认真做好复习题每上一节复习课,都要认真设计好复习题。在设计习题时,既要照顾到知识的衔接,又要做到对新知识的铺垫。这样就应该事先了解学生知识的缺漏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如在第七册中的简便算法中,先进行基本练习:25×87×4,47×99。让学生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再进行一些扩展…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课始安排一个“复习铺垫”,此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紧密联系。通过“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教师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种铺垫好吗?我们来看两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15.
所谓“巧引”,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除困惑,掌握知识。一、复习铺垫时的“巧引”复习铺垫旨在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并且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巧妙进行引导,“引”在要害处,“导”在关键时。如教学第五册被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先让学生复习口算:20×3、200×3、2000×3这几道题,算完后引导学生观察:被乘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并且引导学…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分数乘整数》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我进行了如下设计:通过复习乘法的意义,引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引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上述内容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下课后,我向几个学生询问,他们说:“老师,我们早就会了,所以觉得没什么意思。”“什么?都会了?咱们班有多少同学已经会了?”“好多同学都知道怎么计算分数乘法。”于是在上第二次课时,我迅速调整了教学安排……教学片断:师:哪些同学知道310×3的计算结果?(绝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复习内容包括: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年、月、日;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复习时,可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适当归类,并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要结合实例,加强“双基”训练,突出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复习方式上,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学习习惯。一、突出算理与算法,加强技能训练,复习计算1.复习口算乘、除法。以教材“总复习”第1题为例,先让学生口算,再引导他们交流讨论:①横排乘、除法的4组题,在口算时应该怎…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的引例就是课堂数学教学中为了引入新知识而设计的例题。引例设计得好坏对整节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例设计得好 ,给本节课起着良好的开端 ,使整节课水到渠成。那么 ,如何设计数学课的引例呢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一、引例要注意到温故知新 ,承上启下。引例可使学生在复习巩固知识的过程中懂得一些新知识 ,明白一些新道理 ,为学习新知识做一些引导铺垫 ,从而较顺利地使学生将知识移入自己认知结构中。例如在上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 ,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先计算 13 2×2 1,待学生算出结果并说明乘数是两位数的计…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新课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和智能准备。在这方面,我着重抓好“准”和“趣”。 1.“准” 即具有针对性。 导入新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要紧紧围绕新课内容进行,不能离题万里,故意绕圈子,过多地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数学第七册P52例3(有关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我设计如下铺垫题:让学生笔算 3114×35=10990  相似文献   

20.
要使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在学习新知识的发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新知识时就需要做好铺垫工作。这方面,我们从知识、思维、方法等角度精心设计铺垫题,力争使其体现趣味性、针对性、方向性和过渡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铺垫题要体现新知识的趣味性。所谓新知识的趣味性,就是要通过新颖、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产生兴趣。例如,我们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首先出示如下两约算式:{(6+4)×8 6×8+4×8 {10×(7+13) 10×7+10×13让学生判断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是否相等,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两种不同算式得数相同的印象。接着,教师追问: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呢?这样一来,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