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唐诗英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为唐诗英译研究赋予了美学视角,从形式美学价值系统和非形式美学价值系统两个层面着手,分析古诗英译的集大成者——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是如何实现审美再现的。  相似文献   

2.
谢意 《考试周刊》2012,(29):26-27
本文运用刘宓庆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张培基英译散文中的审美再现进行研究,从语音、字词、句法三个层次对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为散文翻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回目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是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相结合的典范。在《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霍克斯和阂福德合译的AStory of the Stone以及杨宪益夫妇合译的A Dream of Red肘栅面瑚——的回目中.译者均以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尽可能地再现原回目所具有的“三美”的美学特色。以期达到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论许译《唐诗三百首》典故的翻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中的典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是语际转换过程中的主要难度所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对于典故的处理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许渊冲教授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在翻译界得到普遍的好评,其中对典故的处理技巧有其独到之功。对许译唐诗中典故的翻译技巧做出分析归类,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典故的翻译提供可鉴之资,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唐诗中的典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是语际转换过程中的主要难度所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对于典故的处理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许渊冲教授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在翻译界得到普遍的好评,其中对典故的处理技巧有其独到之功。对许译唐诗中典故的翻译技巧做出分析归类,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典故的翻译提供可鉴之资,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唐诗英译是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可分为不同翻译流派,可从各种不同角度探讨。本文主要意在通过分析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典故,对比几个英译版本,初步探讨一下唐诗英译中的典故翻译。  相似文献   

7.
典故中的文化缺省易造成译文民族特色、形象性、联想意义等方面的损失.补偿译文读者文化缺省,应注重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而不能过分地考虑文化探索要求,可采取文化加注、释义、替换等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唐诗,是意境美、音韵美与形式美和谐统一的艺术。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翻译难,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对唐诗的英译,其困境早已是翻译界的共识。尽管如此,依然不乏唐诗英译的上乘之作。本文精选出自翻译大师手笔的唐诗译作,加以分析,联系翻译实践,从多个角度阐述唐诗英译对音韵美感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文化与翻译互相依赖,互为补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枚奇葩需要借用翻译活动推向世界,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阻碍了这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因此,理解文化差异,加强文化交流是提高唐诗翻译的根本,也是全世界理解和欣赏唐诗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外宣翻译对于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本研究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出发,结合一些实例来探讨"如何实现外宣翻译过程中的审美再现",并提出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即信息对等原则、以创补失原则与文化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11.
绘本文学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它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质和审美功能,所以绘本翻译中审美信息的再现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手段。绘本翻译中审美再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图文视觉的形式之美、图文共建的和谐之美和文本主题的内涵之美。而这三个层面的审美再现都归结于绘本文学的图文交互性这一本质特性,所以绘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文字的转换,而要仔细研读原文本中的图文关系,通过解析绘本中图文共同构建的美学框架,再结合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特征,才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的审美信息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奇敏 《培训与研究》2009,26(4):121-122,133
唐诗英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译者既要考虑唐诗的音韵、结构和修辞等语言特征,又要准确传达诗的整体意境和文化内涵。本文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的不同译文入手,比较、分析了各译作的语言艺术及整体效果,认为唐诗英译应遵循以意为先的原则,以传达原作的整体神韵为第一要务,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弥补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唐诗英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译者既要考虑唐诗的音韵、结构和修辞等语言特征,又要准确传达诗的整体意境和文化内涵。本文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的不同译文入手,比较、分析了各译作的语言艺术及整体效果,认为唐诗英译应遵循以意为先的原则,以传达原作的整体神韵为第一要务,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弥补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唐诗中出现的典故入手,采用例证的方法,通过分析国内著名翻译家对诗歌中典故的翻译,揭示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在诗歌翻译中,译者如何确保译文的读者取得和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的。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翻译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审美心理活动,审美再现是翻译的灵魂。本研究以温总理近几年来的记者发布会英译稿为个案,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指导,作者从译者主体性发挥,把握审美距离,合理模糊具体概念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古语英译时达到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6.
在唐诗英译过程中,不少海内外汉学家和翻译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相对应格局中,海外汉学家和译者的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居于上位,他们在熟悉的空间里从事翻译,唐诗译文的数量远远地超过了国内译文,但有的译文受到了国内译者的批评.国内译者的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尽管处于下位,但却立足于翻译的三美标准,在翻译数量上没有突破.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中典故的运用往往使得作品文采飞扬,典故往往"言在典中,意在典外",如何有效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源语中典故的隐含意和文化内涵而又能保持源语的味道是典故英译的关键。本文试图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去解释唐诗典故的英译,提出了四种翻译唐诗典故的翻译策略,关联理论为典故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徐一灿 《英语广场》2020,(15):11-13
伴随全球一体化趋势,中西方文化迎来了更深层次的融合。作为深层次的文化产物,文学作品也不断被本地化。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极具艺术价值,在我国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本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具体从视听感性、形态结构和意义涵蕴、物象之于意象以及"以情志为神明"三方面探析译文的审美再现,对文学作品的汉译及译文的评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诗翻译历史悠久,但是国内专门从叙事学角度去研究它的翻译却寥寥无几,原因之一乃是叙事学在中国成为显学不久。诗歌翻译因角度不同,标准不同和目的不同从而显得百花争妍,往往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优秀的译文与原文意味也总是隔着一层。翻译过程中有时为了强调一点而舍弃另外一点是很自然的事,唐诗叙事艺术在翻译中的变迁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20.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领域的一座宝库。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它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符际翻译是利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的一种翻译方法。唐诗的以景抒情、借景言志的特征使宜于描写静物的画成为诗歌翻译的辅助手段。文章从符际翻译视角出发,论证了画这种图形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可以成为一种阐释诗歌的翻译手段。它不仅为译者拓展了思维,而且绕过了语言和文化的藩篱,挣脱了原语言对翻译的种种束缚,给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翻译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