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88年冬天,我偶然发现有家集体企业,在给一位农村老人取货时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用纸裹住、用绳子扎好,还叮嘱一番回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我心头一热,当即掏出采访本走进那家单位。揣着一堆材料和数据,我兴匆匆地回家奋笔疾  相似文献   

2.
3.
面对媒介频频使用的各式隐性采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隐性采访的过度滥用已经引起了一些法律上和伦理层面上的问题。 问题之一:诱导 先让我们来看某报2002年3月18日第7版上的一篇特稿:《记者智取“冰毒少年”》。这篇文章讲述了记者看到有人在网上发布“转让制造冰毒技术”的消息后,假扮购买者与其联系,并协助警方破案的故事。 近年来,像这种记者以假身份进行的采访越来越多。许多人认为,只要对方从事的是违法活动,记者用隐性采访的方式进行偷拍偷录就无可厚非,这样的舆论监督才有深度、有力度。 然而,很多人对此却忽略了一个法律上的严肃问题:诱导犯  相似文献   

4.
“摆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注释是:安排、布置;操纵、支配(别人的行动)。既然是人为地安排、布置、操纵、支配,其人其事或行动也就是虚假的,不真实、不客观的。我们知道,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生命,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人和事物必须是绝对真实的。而摆布却是不客观不公正的。所以结论只能是:新闻采访中的任何摆布都是虚假的,错误的。笔者的切身经历的几件事足以证明。1983年9、10月间,《邓小平文选》出版后,各地很快掀起了一个学习热潮。在这种情势下,各新闻单位都想抓几个学习的典  相似文献   

5.
以前,我总认为下乡采访,就得像个采访的样子。因此,每次采访,就把被采访对象从田间、街头找回来,我提问,他回答。结果被采访对象十分拘束,说话死死巴巴,有时还造成采访失败。有一次,我去京堂乡了解一个糕点专业户致富的情况。去了以后,这家的主人正在糕点房里忙碌,我说明了来意,就请人家停下来到屋里谈谈。对方无奈,只好放下手上的活儿来接待我,并一会儿沏茶,一会儿让烟。当我问到年收入情况时,这个专业户以为我是来整他的讨料,吞吞吐吐不愿说,虽然也说了些情况,但与实际收入相差悬殊,回来稿子也没法写,来回白跑了几十里路。  相似文献   

6.
魏艾民 《军事记者》2009,(11):62-62
在人民海军建立60周年之际,笔者作为长期在海军报工作的新闻老兵,自然多有感慨。特别是自己采访过的英雄人物,一个个鲜活地出现在脑际。尤其是40多年前在战地对英雄王鸿喜采访的情景,更是历历在目。他战地会对手时的庄严和机敏,打了胜仗功归战友的谦虚态度,永远使我感动。  相似文献   

7.
介入式暗访不能作为采访的常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力丹 《今传媒》2006,(12):6-7
暗访,又叫“隐性采访”,可以分为介入式采访和非介入式采访两大类。介入式,即记者假冒各种身份,与事件的当事人交往,以获得新闻信息;非介入式采访,是指记者不显露自己的身份,以旁观者的眼光观察,没有介入或干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而获得新闻信息。介入式采访兴起于19世纪末美  相似文献   

8.
1986年,《空军报》开展后勤“双评”活动。我采访了兰空某招待灶的特级厨师梅祝三。采访前,经过分析研究,根据招待灶的特点,我围绕梅师傅“怎样为顾客提供服务、使顾客满意”方面,确定了写作路子,并列了采访提纲。两天时间里,我了解到了梅师傅热情、周到地为顾客服务的许多事迹。可是,当我开始构思这篇通讯的时候,却觉得所有材料仍如一团乱麻。这天,我叉来到招待灶,专门跟梅师傅的徒弟闲聊。“你有什幺业余爱好没有啊”?我问梅的徒弟小李。“有啊,打拳,练武功。我们炊事班人人都有这个爱好。”  相似文献   

9.
提起学外语,人们惯常的反应就是学英语,但随着人才需求“多元化”的出现,在外语的学习应用上,英语不再是“单打一”的品种。笔者近日从江苏多家新华书店了解到,除英语外,日语、韩语、德语、俄语等语种的教材和读物也渐呈热销之势,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市学习日语、韩语、德语、俄语  相似文献   

10.
郭洗尘 《记者摇篮》2005,(10):22-22
去西藏以前,好多朋友嘱咐我.归来时一定带几朵雪莲花。尽管我对此牢记在心,却久久未能如愿,只能从资料上零零星星地了解到:雪莲,藏语“康拉梅朵”,生长在海拔4800米到5800米的高山石坡及雪线附近的碎石间,全草均可入药.有祛寒、壮阳、补血和暖宫之功能,主治妇女病、风湿性关节炎及肾虚、腰痛等病症,且有强心作用。植物书上说,雪莲是菊科风毛菊属雪莲亚属的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11.
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指示精神,新闻媒体对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的表扬表彰报道力度在不断加大.我们认为这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必要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对好人好事的报道,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地表扬、表彰上.因为社会生活的特点不同了,人们已不仅仅是从动机和出发点来评判好人好事,更多的是从结果来看问题.做好事要有好结果,光靠热情不行,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对好人好事的报道也要多角度、多侧面,公证客观地考虑问题.这是我们最近在对唐山市沿河东楼居委会主任李友荣为沿河东楼小区居民供暖事件的报道实践中,进一步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杨帅  杨顺初 《新闻界》2004,(1):24-25
我躺了二个半月之后,元月15日,在我二十八岁生日的这一天,我奇迹般地坐了起来,当护工用轮椅把我推出病房来到父母为我准备好的生日宴会上时,康复中心的陈亚伟主任和中央电视台的闫绍纲编导给我献上了一束鲜花。陈亚伟主任用照相机拍下了这难忘的一刻。  相似文献   

13.
去年11月24日,我到安徽江城安庆市采访,听说这里正在举行全国第七届“新体育杯”围棋赛,又听说,香港一位知名人士也要来参加比赛,我是对外记者,我首先想到的是,也许能在安庆访问这位知名人士,于是我冒雨来到杯赛驻地宜城饭店。到大会报道处一打听,才知道我想访问的那位人士没有来。我想,能不能报道这次围棋赛的其他内容呢?  相似文献   

14.
视角是泛指一个人观察问题的角度而言。视角正确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则准确无误;视角不正确,看待问题则容易出偏差,甚至会适得其反。尤其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和锐敏的视角,这不仅是个人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客观反应,也是党的喉舌作用所不可或缺的。现将我在采访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和如何看待、处理这些问题,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采访新模式--网络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采访模式。对于网络采访的概念、要求、程序进行了归纳,分析了网络采访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计划采访 没有人能够确切地告诉你该问什么样的问题,正如没有人能确切地告诉你在谈恋爱时该说什么一样。但无论对新记者还是资深记者来说,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为采访拟定一个暂定的焦点或主题。在农村采访,绝大多数采访对象的思路不像你期望的那么清晰,可记者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记者事先确定好采访的主题,当对方的谈话内容跑离主题时,要及时提醒他:还是先谈谈某个问题好吗?  相似文献   

17.
18.
采访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握采访的主动权?这一在新闻界众所周知的常识性问题,似乎毋庸重提的了。然而,对于象我这般囿于一隅十八九年的驻外记者来说,仍不敢有半点懈怠,总是力图通过自己的每一次采写活动寻求自以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