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项战略任务,必须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河南而言尤为迫切.鉴于河南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来自投资,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已严重制约河南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应以扩大消费需求为着力点加快河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赖于二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当前由于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体制、政策和物价等方面问题较多,消费需求的扩大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只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才能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不同程度地刺激了国民经济的增长,研究三者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从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角度出发,就投资、消费、净出口三方面的发展速度对河北省GDP增长速度的影响程度作实证研究,可以看出,河北省经济基本上是一个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经济的增长基本上主要由国内供需扩张而非国外因素变动来驱动.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立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软化升级与消费需求软化,分析消费需求软化对产业结构软化的促动作用,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服务业比重增长,已由投资主导促动型转变为服务消费主导促动型。即现阶段,消费需求软化成为促动中国产业结构软化的首要因素。中国消费需求软化程度存在很大上升空间,中国消费需求软化对产业结构软化升级促动作用具有很大的潜能。居民可支配收入、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均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软化的关键因素,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背景材料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初步估计,在11.4%的GDP增长中,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4.4、4.3、2.7个百分点。专家认为,长期以来,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失衡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自2001年以来,投资对GDP的贡献连续6年超过消费。而2007年发生的这一结构性变化,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出现“拐点”。受人均收入加速增长、扩大消费需求政策生效、奥运经济刺激等因素影响,200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将更加明显。相关链接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是实现“三个转变”: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  相似文献   

6.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扩大国内需求”是明年五项主要任务之一。一、有效需求不足剖析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方面,其中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力量。没有消费需求,产品就会积压,再生产无法进行,新的社会需求也无法满足;没有消费需求,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大打折扣,央行增加的货币投放也将变为资金沉淀,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将被弱化。缺乏有效消费需求是导致内需不旺的一大原因。而制约有效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是人们的消费欲…  相似文献   

7.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为此应坚定不移地扩大消费需求,形成围绕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性增长格局,重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降低投资率,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减弱,使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居民的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差距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无效供给状况严重;各种改革措施使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制约消费需求的发展。通过促进政府经济向社会经济转轨,消除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体制性障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消费信贷制度等措施来达到扩张需求。  相似文献   

9.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是最主要的马车,是GDP增长的主导因素.居民消费可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两种消费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上有着不同表现.本文通过开展对邢台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实证研究,在分析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以及影响因素和需求现状的基础上,预测出居民消费需求的趋势,制定出扩大我市城镇、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城镇化与国民经济持久增长需求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市场以其巨大的潜力和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众目关注的焦点,农村市场需求不旺,城乡消费断层,农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拉动乏力,其根本症结在于农村城镇化滞后,本通过系统分析农村城镇化的市场需求效应,提出农村城镇化是创造国民经济持久增长需求的根本,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当前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和实现国民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及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类型、具有特殊作用的诉讼,经济诉讼在我国能否独立存在,已经在法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就经济诉讼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应当确立的客观依据进行分析性的初步探讨,并对经济诉讼在我国的构建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城市的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恶化、城市病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术界对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重视。本文试图从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以及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法价值中的公平与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是规范国家调节社会经济 ,保障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经济法的价值追求不是效率和公平 ,而是经济公平与经济和谐  相似文献   

14.
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不仅来自于国外,也来自于国内,因此国家经济安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控制国际金融危机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险;加快转变内需与外需关系的处理方式,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处理方式,有利于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安全。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科学地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及局限性,论述了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经济责任审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应当有自己特殊的诉讼制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比较我国较为完善的经济法而言,我国对经济法特殊诉讼制度方面的研究和立法严重滞后,使得国有资产、社会经济秩序的司法保护困难重重,为解决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这一“瓶制”,应在属于公法范畴的经济法中建立自己特殊的诉讼制度-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即“人人”有权追诉危害国家经济利益、社会经济秩序违法行为的制度,以保护国家参与、干预市场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伴随中国经济的转型,如何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原理指导我们的经济实践,这是在理论、实践、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以历史的、辨证的观点,从经济学的历史作用,哲学基础、研究方法等方面来分析经济学的核心基础课地位,以此促进经济学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更好地把握经济学在中国经济转型期对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制度伦理一方面是所有制伦理:私有制必定导致剥削或经济异化。因而造成经济不公;只有公有制才可能消灭剥削或经济异化,从而实现经济公正;另一方面则是分配制度伦理;既应该不论每个人劳动多少、贡献如何而按人类基本物质需要完全平等地分配基本经济权利(按需分配),又应该按每个人所贡献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分配含有等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非基本经济权利(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学者对经济法的产生时间存在分歧,可以分为两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产生于古代社会;另一类观点认为产生于资本主义阶段。笔者认为经济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产生于古代社会。因为经济法产生的含义就是指经济法律部门的产生,但经济法律文件、经济法律规范与经济法律部门是同时产生的。经济法产生不以生产社会化或垄断的出现为前提,国家社会经济职能是国家固有的,从国家产生就具有,并不是以后才具备的。经济法体系中所包括的一些法律子部门在古代社会就已经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说明,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天津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实例证明,应该而且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摆到经济增长的首位,纠正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倾向;要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以人为本,保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