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爱伦·坡的诗歌如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他诗歌中的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叙事诗中,其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气氛、意象、词汇、故事情节以及主题都具有哥特式风格,而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极强的哥特式风格又与其生活经历和文学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一、看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二、看作者了解其作品的风格特色,生平经历,便于知人论世,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三、看诗句,读懂诗歌  相似文献   

3.
从地域文学特征的角度看,林混的诗歌在西海固诗歌作品中有其相对"另类"的特征,这表现在诗歌修辞、诗歌主题与诗歌风格等方面。林混诗歌的主题是多向度的,生活的辛酸与苦涩、人性的卑微与灰暗、现实的猥琐与丑陋、底层生存的疾苦与无奈等等都在其诗歌中得到过艺术的呈现。其中,对现实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对人性的反思与反省、对生命本体的关怀与悲悯是构成林混诗歌主题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汉文诗是古代朝鲜诗歌的主要形式,有2000年历史,先后产生了崔致远、李奎报、李齐贤等著名诗人。朝鲜汉文诗与中国古典诗歌有很多相似的特色:一是发展轨迹与风格崇尚相似,二是吟咏主题与价值观念相似;三是诗歌评论形式相似。  相似文献   

5.
薛永娟 《语文天地》2013,(11):10-13
《声声慢》一课设定的三维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其作品初步了解其南渡后诗词的创作风格、主题。2.抓住诗歌语言,品读分析诗歌形象。  相似文献   

6.
章对诗集《望舒草》的研究涉及三个方面:主题,艺术技巧和风格。主要以戴望舒“诗在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理论作为研究的思路和依据,认为《望舒草》所收41首诗歌的主题可以归融为社会人生,爱情,生命与哲学思辨思类。《望舒草》中西交融的象征艺术是通过戴望舒对“淳朴与微妙”的诗歌特质的极力追求而形成的。戴望舒以《望舒草》开创了现代汉语诗歌独特的“忧郁”风格。  相似文献   

7.
邓慧敏 《考试周刊》2012,(43):16-18
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在主题、表现手法、叙述角度等方面与传统文学风格迥异。本文从现代主义诗歌入手,通过讨论《我究竟怎样爱你》和《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比较传统情诗和现代情歌的不同。文章从诗歌主题、艺术技巧、时空观念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了解作者经历可以更高的把握诗歌的思想、作者经历影响诗歌的风格、作者经历影响诗歌内容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浅析诗人的生平经历对其作品及诗歌风格的影响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论评史上,形成了三个主要接受维面:一是对其诗作风格进行深入探析;二是从其生活遭遇、思想等方面切入论评,知人论诗;三是将其与韦应物、韩愈等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批评。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合,构成较为完善的柳宗元诗歌接受系统,使柳宗元诗歌研究不断走向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0.
屈原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伟大诗人,他诗歌创作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其中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创造的新诗体推动了诗歌的发展,他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战斗精神激励人们。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屈原诗歌的创作特点,从诗歌的主题、创作风格、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来展现屈原诗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南宋理学家陈淳的诗歌在理学诗派中是较有特色的,值得总结、研究。陈淳的诗歌以"切于日用"为主要原则,艺术性虽然不高,但却丰富了理学诗歌的吟咏主题。陈淳将诗歌视为说"理"、反省与施教的一种特殊工具,他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具有充实的性理内涵、深刻的自省精神以及饱满的教育热情。因而,陈淳的诗歌反应了理学诗的某些共性,又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萨玉衡是清代乾嘉时期闽派的代表诗人,其诗内容丰富,骏伟广博。其咏史诗,往往抒发不同于时人的见解,寄托自己对史实的评价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索,与现实的政治紧密相连,渗透了诗人沉重的忧患意识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分析其咏史诗,对了解其人格及其诗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的主要成就不仅在于小说创作。20世纪初,哈代以成熟的诗人身份出现于英国文坛,并为后人留下了918首诗作。哈代的诗歌既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风尚的,也不像现代派诗人那样走极端,而是兼有这两种风格特征.可以说,哈代是从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本文拟就从哈代诗歌的形式,主题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作一粗浅分析,通过对哈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的探讨,表明哈代作为诗人的现代性一面。  相似文献   

14.
关注黑人文化,充满民族自豪感,谴责种族歧视,是兰斯顿·休斯诗歌的主旋律及其思想的灵魂.在这一主旋律下,他的诗歌体现出从强调一元民族意识到突出多元文化观、社会观的变化过程.其前期偏重于反映他鲜明的黑人民族意识,后期则更多地探索了黑人与白人民族文化融合的途径,凸显出他多元的文化观与社会观,并能融民族意识与多元文化观、社会观于一体.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他对美国黑人处境认识的日益深刻以及美国黑人对实现民族平等、自由呼声的日益高涨.休斯诗歌超越了黑人作家的创作传统,其主题对后世黑人作家的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一生长达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近千首诗,结集成八个诗集。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抒情诗在主题、写作风格及语言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就主题而论,这些诗着重歌颂爱情和友情,或借草木山水抒怀;在写作风格上,它们体现出融现代主义于浪漫主义之中,意境清新、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而在语言运用上,则是浅显易懂的常用词与生僻词甚至自造词混杂使用,局面语与口语混杂使用。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独树一帜的伟大诗人,是主张诗歌改革的主将,其身体力行的新题乐府诗平白浅切、生动自然、诗来琅琅上口且便于记忆传诵的通俗诗风,时至今日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东晋以来玄学成为士族的一个重要标志,谢灵运的思想、人格即深受玄学的浸染,这对谢灵运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诗歌主题的发展变化、山水诗的艺术手法及玄言尾巴的存在、"自然"的诗学观的形成等,皆与玄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庆元三年(1197)三月,袁说友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到任成都,在蜀三年乃还。在这期间,他组织编纂《成都文类》,为蜀地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说友作为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诗人,他自己在蜀中的创作也颇为丰富。他所作的诗歌,虽题材不丰,大多为同僚间的唱和之作和入蜀时的行旅之诗。但这些诗歌真实地记录了袁说友在蜀地的生活状况,并且语言朴实直白,刻画意象丰富,体现了他此阶段诗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卢仝虽然隐居一生,但他身随心不隐,希望走“终南捷径”,只不过未被征召;卢仝死于“甘露之变”的说法基本可信;其诗歌具有平直和险怪两种风格,险怪诗多写于元和四年至元和六年,表现出题材怪异、以文为诗、抒情直露、调笑浅俗的特点;卢仝的诗歌创作对韩孟诗派其他人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隐逸词,这些词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艺术张力。在他的这些词里,我们看到一个英雄的辛弃疾和隐士的辛弃疾彼此交战力求超脱的形象,悲慨、苍凉底色下的超旷放达是他隐逸词的主体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