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子是上个世纪80年代诗坛上颇具影响力的一位诗人,他的抒情短诗流传颇广,其艺术探索成就也得到认可。对他的抒情短诗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可以审视传统诗歌美学对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探索他的诗歌艺术创新对新诗艺术的影响与开拓。海子的诗歌,尤其是抒情短诗的艺术追求是颇为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海子的短诗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代诗坛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短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浓郁的存在主义色彩。对于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对于存在的照亮和表达,使得海子的短诗凝练、厚重,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海子的短诗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代诗坛占有重要地位。浓郁的存在主义色彩是海子短诗的重要特色。对于境遇的关注和深思,对于存在的照亮和表达,使得海子的短诗精练、厚重、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5,(5):47-53
满族女诗人娜夜,以日常琐屑体验入诗,营构了一种篇幅短小、精致丰满、细腻温婉、含蓄直接的诗歌境界。在长达20多年的诗歌创作中,她不断探索女性抒情短诗的表达方式与诗意技巧。其诗在隐藏与直达中,以清澈纯净的语言,跳脱克制的感情;在空灵与简洁的抒情中,展示现代女性短诗的智慧与厚重,悲悯与苍茫。  相似文献   

5.
<天路历程>是最早译介到中国的西方长篇小说,它的中文译本超过了30种,其中以宾为霖的译本影响最大.他的译本并非是最早的,却是第一部完整的并被公认为是最佳的译本,版本最多,在中国读者中也最具影响力.论文所关注的是,身为传教士的宾为霖在翻译此书时所采用的一些特殊策略,宾为霖译本的特点、流传,以及在宾为霖译本的影响下,<天路历程>这部宗教小说如何被中国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在《天路历程》中潜隐着一种关于身份认同的思想。通过释读,作品被理解为一部关于主体的绽开史。在主角开始向内反思并寻觅自身身份后,文本呈现出了对立的发展:一方面,主体在探索中渐次建构了自身,但这却导致了关于身份的固化与封闭;而另一方面,主角以实信者为“镜像”反观自身,并展开了在思辨中的层层消解,但这又致使了关于身份的矛盾与悖论。最终,这样一个分裂的主体在爱中得以弥合。所以通过释读可以看出,在《天路历程》中潜隐了一种内在具有两极割裂、但又在爱中得以弥合的早期现代主体。  相似文献   

7.
生存是海子诗歌王国的主旋律受难主题之一,这一特点在海子的抒情短诗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海子诗歌的生存主题与诗人人生悲剧之间存在看密切的内在联系,其诗通过表现个体生存困境的痛苦感受,表达出了对广义生存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英国长老会来华传教士宾为霖和王汉川博士对《天路历程》的译本为例,进行诗歌翻译的比较,表明在具体的诗歌翻译实践中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动态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达到"三美"。  相似文献   

9.
《天路历程》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寓言故事。本文侧重探析作品的成因及作家的宗教情怀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浓郁的基督教文化特色。《天路历程》作为一部内涵十分丰富的宗教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坚守信仰及灵魂拯救的思想,成为人类心灵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约翰·班扬<天路历程>的价值地位经历了沧桑变化,从宗教性到文学性,从贬斥到赞誉,从英国到世界,但唯一不变的是其"心路历程",成为人类心灵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的散文<春>把自然界的春天与人类生命的春天融会一起,使文章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呈现出盎然的早春生机,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相似文献   

12.
重新品悟,有理由对唐朝诗人孟浩然千古名诗《春晓》的传统理解提出质疑。它抒发的实际上是诗人亲历的一个春日不眠之夜的思春、惜春、恋春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春悸》是一部描写抗击非典的好诗,它能把政论与抒情紧密结合,同时也把情、理、象交融,使长诗显示了雄浑、悲壮和崇高的艺术风格。但是长诗也有不够凝炼之嫌,有些章节显得较松散。  相似文献   

14.
中西抒情诗作为东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两地先民精神追求、情感生活、生存方式在化领域的符号体系和信息储存。中西抒情诗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是中西抒情诗化核心观念的不同;二、崇德与爱智是中西抒情诗化价值观的不同;三、直觉与分析是中西抒情诗化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晚清词人况周颐“别用一种眼光”论女性词,既有对女性词轻灵有余沈著不足的遗憾,亦有对女性词抒情深至、风格独特方面的肯定;况氏的“词心”说涵盖对真情的重视,这是其选录女性词作的重要标准,而清丽与沈著则是其对女性词作的最高期许.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白居易闲适诗进行的统计和研究分析,揭示了白居易闲适精神的深层涵义,并指出在面临穷通与生死这样的人生问题时,白居易以一种通达的宗教态度.栖心于佛道之中寻找精神解脱的方式,调和三教,从而形成了其闲适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借鉴与继承中西方诗歌文体是中国现代诗歌文体衍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借鉴、学习西方现代诗歌文体,将西方诗歌文体进行横的移植,自由诗体、十四行体、楼梯体诗歌被移植到中国来生根结果;二是是中、西方诗歌文体的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诗歌文体,现代小诗体、现代格律诗体都是中西方诗歌文体融合的产物;三继承中国传统诗歌文体,从中汲取有益的成份,民歌体、格律体诗歌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本汉诗来源于中国诗歌,同时又表现出日本社会文化传统的丰富色彩,在东亚汉语文化圈中独树一帜。本文从春季咏叹诗的角度,细致分析了日本汉诗在咏物、写景、抒情、化用典故等方面的特点,揭示出日本汉诗与中国诗歌同源分流的特性,也展现出日本汉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水、土、火是海子诗歌的基本元素。海子凭借这些元素实现“对实体的接触”和“大诗”的追求,寻觅他也是心灵浮躁的当代人寻觅的精神家园。把握海子的诗歌,理解海子的精神,必须从其诗歌“元素”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