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帆 《安顺学院学报》2011,(5):89-91,106
我国政府对社会的治理,正处于从社会治理模式中的科学型管理模式向服务型管理模式的转变时期。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服务型的社会管理模式,它是以道德为基础的社会治理选择,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文章对中国历史上,公共伦理化制度构建的相关轨迹进行梳理,以期对现代中国社会公共管理伦理化制度的构建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化的中国建设后工业化的行政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做的是打下良好的价值基础,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诸如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从服务型政府内在制度的建设入手,建立明确的指标体系,通过招聘、培训、固化等一系列方法,重塑行政机关领导及公务员的道德价值体系,建设道德政府,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建,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是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公共性要求政府以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公共伦理为公共活动提供伦理规范和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尚存在较为严重的政府公共性流失现象,例如寻租行为、部门利益化、地方保护主义、公物私用等等.实现政府公共性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从伦理角度对政府公共性流失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在行政文化、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制度和行政主体的层面上找出治理政府公共性流失对策,从而彰显政府公共性,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崭新的政府理论和范式,存在着许多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领域,其中,对服务型政府核心价值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公共行政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正义的三重伦理维度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宪政价值追求,体现了服务型政府实现公共利益的价值诉求,体现了服务型政府对行政主体的内在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5.
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凸显”服务型”的特点,它是专业化的服务、规范的服务和尊重的服务.建设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推进高校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当前高校应该树立服务型行政管理理念,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服务型行政管理队伍,健全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考核机制,建立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是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对传统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这不仅是全新的公共治理理念,更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蕴含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公共服务市场化及有限政府的治理理念。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通过加快分权改革,培育发展公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行力、推进电子政务等途径实现服务型政府,使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逐步向公共治理模式发展。这将是我国政府管理的一种创新方式,能够寓政府的管理于服务之中,能够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7.
传统管制型政府的职能错位,使我们认识到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内容就是为公众服务.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行政改革和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应通过改变行政观念,改善政府结构,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改革行政管理模式的路径,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街头官僚即基层政府公务员,代表政府与公众打交道,是公共行政精神最重要的载体。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一部分街头官僚由于多元化价值观冲击、传统道德教育方式滞后、道德监督机制不完善及个人道德素养不高等原因,导致其行为产生偏差。因此,需要从强化政府伦理责任,加快行政伦理立法,完善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高街头官僚自我控制能力,构建公共行政精神。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活对政府的新要求的出现,我国正在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的管理模式也在紧随社会发展渐渐由由管理型政府转化为服务型政府。毋庸置疑的是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对于行政立法的完善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符合了我国法治道路的新要求,同时加强了对于行政立法的监督。政府职能需要进行转化,需要切实的为人民服务,实现以人为本的政策与方针,但是在我国的行政立法中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我国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之处。因此为了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化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就要进行政立法中某些行政立法行为的规范以及完善行政立法中有关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庄阳 《保定师专学报》2010,(4):24-26,102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政府公信力通常反映在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之中。从这个角度对政府公信力问题加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的行政制度、行政观念、行政行为等方面的缺陷,是基于公民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变化的全过程中未能充分实现其应有价值而存在的。因此,应从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角度构建完善行政制度、提升行政观念、改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