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题:如图1,设△ABC是直角三角形,点D在斜边BC上,BD=4DC.已知圆过点C,且与AC相交于F,与AB相切于AB的中点G.求证:AD⊥BF.本题为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二试第二题,具有一定难度和探索性.本文对此题作如下思考.一、题目的多种新解法解证此题的关键是得出∠ABF=∠CAD,故有以下新解法.解法1:如图1,设∠CAD=α,∠ABF=β,由BD=4CD,有S△ADCS△ADB=1412AD·AC·sinα12AD·ABsin(90°-α)=14ACAB·tgα=14.由A…  相似文献   

2.
一道课本习题的非常规解法高中《代数》上册(必修本)P.196中有这样一道题:求值.此题教材中原意是用和差化积的方法来解.下面给出另一种解法,以供参考.解:原式=.考虑点A(cos40°,sin40°)与点B(cos20°,sin20°),则所求之值正...  相似文献   

3.
一道习题的辨析临泉县关庙镇中学丁志信题目:过点P(3,2)的直线交X轴、y轴的正半轴与A、B两点,且OA+OB=12,求该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时的解析式?解法一:设该直线的解析式为y=Rx+b,它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依题意得:...  相似文献   

4.
学生解题时往往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出现解答结果片面的现象,甚至一些教师也常出现类似的错误.分析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入为主思维定势导致分析片面而漏解 例1如图1所示有两个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球A和B,B球静止在光滑圆弧的底端,A球质量为m,从顶端释放,若两球发生弹性碰撞后,它们的落点跟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之比为1:3,则B球的质量为(). (A) m( B)m (C) m(D) m 常见解法:A球从光滑圆弧上滚下,以速度v0与B发生碰撞.设碰后A、B的速度分别为vA、vB,由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5.
探索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探索能力.例如,学完《相似形》一章的知识后,应用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便可探索和认识下面一个几何图形的性质: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由此可推出什么结论?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CD,B=ACD.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ABC∽△ACD∽△CBD.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应用比例的性质,由(1)、(2)、(3)得(4)AC2=AB·AD;(S)BCZ一AB·BDI(6)CDZ—AD·…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初三《几何》补充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检测题:△ABC中,∠ACB=90°,D、E为斜边AB上的点,AD=DE=EB,且CD=sinx,CE=cosx,求斜边AB.这是一道典型题,本文试就此题(下称原题)的解法和潜在结论做一些开发,以便在教学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7.
张北春 《物理教师》2000,21(1):16-16
中考物理选择题中有一类是选项中有一项是“无法确定”的考题,由于考生对这类考题难以判定,导致失分严重.现结合1999年各地中考题,介绍几种解这类题的特殊方法.1 列式法:列式分析,导出结论 [例1]三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B、C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高度相同,但底面积不同(SA>SB >Sc),比较它们对桌面压强的大小,有 (A)pA >pB >pc. (B)PA =PB=PC· (C)pA<pB<pC· (D)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简解是推导出一般的表达式:设圆柱体密度为ρ、质量为m、截面积为S、高为…  相似文献   

8.
矩阵方程AX=B(或XA=B),当A可逆时,一般解法是:(1)求A-1;(2)计算A-1B(或BA-1)即为其解。这种方法虽然思路自然,现用教材大多采用这种解法。但运算较繁。其实稍加改进便可得到自然而简捷的方法。当A可逆时,矩阵方程AX=B的解为:X=A-1B。因为A-1(A∶B)=(E∶A-1B),又因A-1可逆,所以,A-1=P1P2…Pn。其中P1,P2,…,Pn为初等矩阵,A-1左乘矩阵(A∶B)施行行的初等变换将A化成E的同时,就可以将B化成A-1B,即为矩阵方程的解。例如:解矩阵方程…  相似文献   

9.
《ComparativeandSuperlativeDegreesofAdjectives》教案执教:银川唐徕回中司蕊芬Ⅰ.Subject:English(Lesson9ofJBⅢ)Ⅱ.Teachingmaterial:DrillAandDrillB...  相似文献   

10.
一道中考题的多种解法滁州市四中史成玉安徽省1995年中考、高中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第八题(题目略).除参考答案中给出的解法外,笔者以为还有以下证法.解:图1猜想为:CC’-AA’=BB’+DD’图2猜想为:CC'-AA’=DD’—BB’证法1;利用直角三...  相似文献   

11.
用“设数法”解填空题长庆局采油二厂子弟学校刘芳例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如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积的,这时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倍。这道题的一般解法是:设: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分别为V1、S1、h1;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分别为V2、S2...  相似文献   

12.
《BASIC语言》教学的体会尹王保一、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用书现有的《BASIC》语言教材为数不少,但就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而言,主要存在着以下缺陷:1.教材内容陈旧,不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使用的BASIC版本较早、内容;比且不具备结构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一个充要条件的应用韩天禧(甘肃省高台一中734300)定理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为:它的前n项和Sn=An2+Bn,或通项an=2An-A+B(A、B为常数).证明必要性设等差数列{an}首项为a1,公差为d,则Sn=na1+n(n-1)d...  相似文献   

14.
一、在例题解法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某些例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给出多种解法 ;变通思路 ,发散思维。例1、如图 ,点P是△ABC内的一点 ,连结AP、BP,已知∠1=30°,∠2=25°,∠C=70°求∠APB的度数。(1)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图1)延长AP交BC于点D,则∠APB是△BDP的外角 ,因此∠APB=∠2+∠PDB,∠PDB=∠1+∠C ,所以∠APB=∠2+∠1+∠C。解法一 :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图1) ,延长AP交BC于点D。∵∠PDB=∠1 +∠C,∠APB=∠2…  相似文献   

15.
例谈函数图象解法的优化选择陕西户县一中姚谊一些数学题如果采用图象解法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其实同样是图象解法,由于函数构造得不一样,解题过程的繁简难易程度会有较大差别.题:已知A={(x,y)|y=a|x|},B={(x,y)|y=x+a},C=A∩...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为前提,揭示了景观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可能响应过程;探讨了气候变暖对各个纬度地区景观生态的影响。本文以Deanedwinabrahamson主编的《ThechallegeofglobalWarming》(1989年版)为主,参照F.A.Eybergen和J.C.VanHuis的《ClimatesModelingandtheClimateSensitivityofBioticandAbioticProcesses》(1988年版),AndrewCross《TheGeographicalMagazine》(P42—47,June,1990),DavidBriggsandPeterSmithson的《FundamentalsofDhysiealGeography》(1985)等文章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17.
文[1]给出了三角形内接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性质定理,笔者发现很容易将其移植到空间中去.为了便于说明,先将文[1]中两个定理抄录如下:定理1 △ABC中,D为BC上一点,E、F分别在AC、AB上,且DE∥AB,DF∥AC,分别记△BFD、△CED、AFDE、△ABC的面积为S1,S2,S′,S△,则(1)S′=2S1S2;(2)S△=(S1+S2)2.(图1)定理2 △ABC中,四边形DEFG为内接平行四边形,分别记△ADE、△BDG、△EFC、EFGD、△ABC的面积为S1,S2,S3,S′,…  相似文献   

18.
证明三角形全等一般有下面三种思路.一、两个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对应相等,需证出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或者第三边对应相等.例1已知:如图1,B为AC的中点,BE=BD,∠1=∠2.求证;∠A=∠C.分析显然需证△ABE≌△CBD,已有AB=BC,BE=BD,还需要证明它们的夹角∠ABE=∠CBD,而∠1=∠2,它们的夹角相等是显然的.证明∠1=∠2(已知),∠1+∠3=∠2+∠3(等式性质),即∠ABE=∠CBD.在△ABE和△CBD中,AB=BC,BE=BD,∠ABE=∠CBD,△ABE≌△CBD(SAS…  相似文献   

19.
题目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1996年广西中考题)已知:在△ABC中,AB=AC,DB=DC,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DE=DF.证一  AB=AC,∠B=∠C. :∠BED=∠CFD=90°,DB=DC,  △BED≌△CFD(AAS).DE=DF.证一   AB=AC,DB=DC,.’.连结AD后知AD是△ABC中∠A的平分线(三线合一定理).DE AB,DF AC,  .DE=DF.证三连结AD.  AB=AC,DB=DC,   AD平分∠BAC.…  相似文献   

20.
一道课本习题的推广及应用河南省浚县实验中学张立义原题:△ABC中,AB=AC,AD为BC边上的高,AD的中点为M,CM的延长线交AB于点K,求证:AB=3AK.(九年义务教育《几何》第二册第263页第14题)以此题为基础,逐步削弱条件,可寻找出此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