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三篇演讲词为语料,根据思维层面的概念隐喻对于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的决定和控制原则,通过语料中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获得其思维层面的政治隐喻,进而解构政治语篇,探究奥巴马常用的政治隐喻的特点,以及比较在不同语境中同一政治家隐喻使用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相似文献   

2.
隐喻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涉及面较广,对新闻报道的隐喻研究亦是它的研究范畴之一.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隐喻类型划分的基础之上,采取了来自VOA和New York Times等的数篇新闻报道语料,并对其进行了实例分析,说明了隐喻语言存在的广泛性及其功用.  相似文献   

3.
隐喻对人类思维、概念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心/heart”是英汉语言系统中对人体相同重要部位所赋予的不同语言概念.基于英汉语中关于“心/heart”的隐喻语料,可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思维模式下“心/heart”的隐喻构建机制和运行方面的特点,从生理、哲学、语言三个层面看,英汉“心/heart”的认知模式有共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大量语料从句法角度系统地对比考察了英汉动物隐喻的句法结构及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句法结构大致相似,然而也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动物隐喻的句法特征,探讨了这两种语言动物隐喻形成的句法规律,验证了束定芳先生所提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同样存在于动物隐喻中,但笔者发现有些动物习语隐喻不能被归结到如上四种隐喻中,从而笔者提出了整句投射隐喻来概括此类隐喻的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红楼梦》语料库为基础对汉英隐喻翻译从认知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语料的分析,从概念隐喻视角出发阐释汉英隐喻构建的理据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对汉语隐喻进行分析及翻译方法研究。将文化语境与文学语境结合起来,阐明语言表层转换与作品的隐喻和主题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视为语言的本质现象,是一种认知手段,反映语言与现实及人类认知的相互关系。隐喻的实质是用一事物理解另一事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隐喻对理解复杂、抽象的金融市场语言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利用汉语语料对金融市场语言的隐喻研究较少。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从语言、认知、语用三个视角分析期货和债券市场汉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用法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广泛收集英汉语语料的基础上,对比了英汉语中时间作为空间的隐喻.英汉语中时间作为空间隐喻在概念层面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语言表述上存在一些差异.英语中更多用"自己在动"的隐喻,汉语更常用"时间在动"的隐喻.  相似文献   

8.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自打一提出来,便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研究.30年的研究证明隐喻具有思维性和概念性的本质,这也在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Lakoff& Johnson(2000)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语言只是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 那么,只是单纯地依赖语言而提出的概念隐喻就有了“以偏概全”之嫌.因此,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Forceville(2009)提出了多模态隐喻.该文选取关于抽烟,廉政建设,环保的漫画公益广告作为语料,结合漫画公益广告的图片和文字,在认知的框架内来研究其多模态隐喻的建构机制,由此来分析漫画公益广告容易引人注意,达到较好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某些情感隐喻透过语言表层看没有变化,而有些却显示出重大的跨语言变化。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语言中情感的概念化,基于英汉语料,可以说不同的情感是通过不同的隐喻机制而概念化的,并且情感隐喻的跨语言行为依赖于它形成中所运用的概念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各级政府在职领导人每年都要作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既是对政府工作的回顾和展望,也是政府接受人民监督、人民了解政府的有效途径,因此它的研究也显得愈加重要。以2005-2014十年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从批评隐喻分析的角度对语料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使用是大量而频繁的,概念隐喻不仅能表达丰富的政治涵义,而且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较来认知新的事物,有助于普通民众对抽象政治语言的理解。认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语境相同,功能相似,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语言的表达是对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语言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