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意识,用王尚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语文意识关注的是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与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王先生认为,语文意识是语文素养生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阶梯。语文意识从哪里来?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搭石》一课为例,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意识,用王尚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语文意识关注的是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与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王先生认为,语文意识是语文素养生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阶梯.语文意识从哪里来?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搭石》一课为例,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3.
王尚文教授十分强调语文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把语文意识定义为“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① 他指出 ,“语文意识关注的是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 ,就是要认真听听它的声音 ,辨辨它的色彩 ,掂掂它的分量 ,摸摸它的体温 ,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中 ,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 ,从这里出发走上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② 他认为 ,“如果我们有了自觉的语文意识 ,学习语文就会事半功倍。”③ 然而 ,这种自觉的语文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要通过后天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尖锐的敏感 ,极端的谨严 ,和极艰苦…  相似文献   

4.
所谓语文意识,用王尚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一般中学生多少都有一点语文意识,问题是有没有达到"自觉关注"的程度.一个亲戚向王先生请教如何提高他孩子的语文水平,王先生随口答道鼓励他多读书吧,准知那亲戚大不以为然,因为那孩子用于读书的时间比别的孩子多多了,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他都看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的还不止一遍,可语文水平还是远远不如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这孩子关注的只是武侠小说中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没有"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语文意识?王尚文先生认为:“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拥有语文意识无疑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意识,即字法意识、句法意识、读法意识、写法意识,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朱瑛 《福建教育》2009,(10):23-27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意识是指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即对语文的自觉关注。”它包含着朗读的标准意识,说话的达情意识,书写的规范意识,词汇、名言警句、常见典故、生活素材的积累意识,语言运用的通顺、得体意识,与常见文体相关的审美、评价意识。学习语文,就是要认真地听听言语背后的声音,辨辨言语的色彩,掂掂言语的分量,摸摸言语的“体温”。  相似文献   

7.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但关于语文教学的纷争并没有就此结束。所谓“文”、“道”之争,依然是焦点所在。有的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于此,语文课应该着力于养成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何为语文意识?百度网上的解释是"言语本身的价值存在",需要从语境、整体等关系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由此可见,语文有着悦耳的声响、美丽的色彩、诱人的味道、温柔的触觉和适宜的温度。应该在追求语文的"言"和"意"高度统一的过程中,营造自由活泼的氛围,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从而构建灵动而有趣味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语文意识具体指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语言文字正确表达、运用、积累,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一种自觉、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语文意识应从小培养,因此很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意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衡量一篇语言作品的“语文品质”,可以有两个相互密切关联的角度:一个是从表层看,着眼于字词、语句、段落之间以及它们与整个文本之间的内部关系;另一个是从深层看,指的是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与写作的目的、意图以及作者对文章读者的预设的匹配程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课文美好的“语文品质”,进而探究它生成的原由,从而使学生得到借鉴,提升自身语言作品的“语文品质”.  相似文献   

11.
朱瑛 《辽宁教育》2009,(10):31-34
一、什么叫语文意识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意识是指我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即对语文的自觉关注."它包含着朗读的标准意识,说话的达情意识,书写的规范意识,词汇、名言警句、常见典故、生活素材的积累意识,语言运用的通顺、得体意识,与常见文体相关的审美、评价意识.  相似文献   

12.
读书摘录有以下的好处. 。一、有利于记忆.抄书时,手、脑、眼并用,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所抄的东西印象就比较深.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有利于理解.许多好文章立意高深,构思巧妙,布局严谨,用词精当,一般非一眼看过就能真正理解的.一个字一个字地逃行摘抄,就有充分的时间逐字逐句地咀嚼、玩味,深刻领会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三、有利于积累资料,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读书时发现有价值的资料,把它摘抄下来,日积  相似文献   

13.
探究学习既是一种学习的理念,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从“教”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探究学习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参与意识、开放意识,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确保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4.
李学萍 《宁夏教育》2005,(12):44-4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它对于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在能力(包括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开放型的思维品质和知识结构、优异的智慧情操和审美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师: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作就是想心思,我想:这里“心思”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我们拿到一个题目之后,围绕它进行构思,如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谋篇布局,怎么遣词造句等等。另一层就是要在别人司空见惯且觉得“毫无疑问”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恰当地思索、研究,得出具有一定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开口说话,下笔为文,当然不仅仅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问题,牵涉的方面可谓多矣.例如你想就某种社会现象发表一点看法,是什么看法?看法本身正确与否?说理是否充分?都得认真考虑.这些都不是语文品质的问题;语文品质只管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正误、优劣.尽管其正误、优劣只是说话作文的一个方面,但于语言表达关系重大,千万不能小看.刘大櫆于两百多年前曾在《论文偶记》中说:“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  相似文献   

17.
师: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作就是想心思,我想:这里“心思”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我们拿到一个题目之后,围绕它进行构思.如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谋篇布局,怎么遣词造句等等。另一层就是要在别人司空见惯且觉得“毫无疑问”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恰当地思索、研究.得出具有一定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专家王尚文先生指出,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何谓“语文的缰绳”?王先生一言以蔽之:语文意识。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人文、人性、人格的教育,语文教育的根本旨归是回归到“人”,回归到“人的生命”。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儿童的生命潜能,唤醒儿童的生命意识,用生命的视野去观照语文文本,用生命的眼光去打量日常生活。一、“生命化”语文:内涵与特质1.个体性。在语文教育中,类意识、群体意识、集体意识时常遮蔽着“具体个人”意识,儿童常常淹没在“常人”之中。这个常人,表现在语文教育中就是,语文  相似文献   

20.
“理思”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对文本的内容、形式以及阅读过程进行适度的追问。具体来讲.它又表现为对文本蕴涵的道理,包括哲理、真理及人伦常识等行为准则的关注,对学习方法、策略、规律及习惯养成的重视,对作者的思路、作品的文路以及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等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形式上的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