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天路     
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往往伴随着激动人心的标志。当远道而来的机车伴随着雄厚低沉的汽笛声缓缓驶入拉萨车站的一刻,在场忘情欢呼的人们,将永恒地成为这一激动人心时代的见证者,而这条接通了世界第三极的天路,勿庸置疑地成为这一激动人心时代的标志。这条目前为止人类建造的最艰难、最富英雄气概的铁路,无疑将给西藏带来巨变,它不仅将改写西藏的历史,改写中国的历史,更将改写世界史和人类的文明史。它如一条哈达,饱含祝福、希望和梦想,披展在中国的西部高原。那是一条钢铁的哈达、一条最长的哈达。  相似文献   

2.
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往往伴随着激动人心的标志,当远道而来的机车伴随着雄厚低沉的汽笛声缓缓驶入拉萨车站的一刻,在场忘情欢呼的人们,将永恒地成为这一激动人心时代的见证者,而这条接通了世界第三极的天路,勿庸置疑地成为这一激动人心时代的标志。 这条目前为止人类建造的最艰难、最富英雄气概的铁路,无疑将给西藏带来巨变,它不仅将改写西藏的历史,改写中国的历史,更将改写世界史和人类的文明史。 它如一条哈达,饱含祝福、希望和梦想,被展在中国的西部高原,那是一条钢铁的哈达,一条最长的哈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曹斌 《新闻与写作》2002,(12):20-21
去年,在西藏隆重庆祝和平解放五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全线开工建设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建设的四项重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青藏铁路,西藏上下一片欢欣鼓舞。人们都说,党中央和西藏人民心连心,青藏铁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连心路。也有人说,青藏铁路是一条致富路,他将载着西藏人民驶入幸福生活的新世纪。青藏铁路对带动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西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国内外媒体对青藏铁路的建设都非常关注。作为西藏地区重要的媒体,拉萨晚报对青藏铁路建设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热情。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信息     
西藏新闻事业欣欣向荣从1956年4月22日《西藏日报》在拉萨创刊,1960年11月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算起,西藏自冶区的新闻事业日益发展,欣欣向荣。现在,已有《西藏日报》《拉萨晚报》《西藏青年报》《西藏科技报》《西藏公安报》等5种报纸,每一种都用藏、汉两种文字出版。期发行数共计在10万份以上。  相似文献   

5.
速读     
交通天路将延至中尼边界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8月27日在会见来访的尼泊尔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夏尔马·奥利时说,青藏铁路不仅将延伸至日喀则市,还将最终抵达中尼边界。通往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的铁路是青藏铁路的首条支线,将于明年开工,计划3年内完成。日喀则市距离中尼边境有四百多公里,也将由铁路连接起来。在铁路建好之前,西藏正在着手改善拉萨至日喀则的公路状况。今后十年,中国政府还将投资数百亿元人民币,以拉萨火车站为中心向林芝等地辐射,兴建多条支线。有关进藏铁路的远景构想为“一横一纵”两条铁路,分别是青藏铁路和滇藏铁路。不…  相似文献   

6.
庚晋 《天津档案》2007,(7):4-35
唐蕃古道的大致走向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刘云 《声屏世界》2008,(5):68-68
200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事件。一些西方媒介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对拉萨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进行了歪曲、虚假的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以偏概全、混淆视听”,发表的一张图片,将反映暴徒投掷石块攻击军车的部分裁剪掉,而仅显示出军车在路上行驶,前面则有人在奔跑;英国广播公司BBC“颠倒黑白、肆意歪曲”,其网站上刊登了一张照片。说明写的是“在拉萨有很多军队”,而画面却是中国公安武警协助医护人员将受伤人员送进救护车的场景……他们拼命地想图解一个问题:中国政府镇压西藏,对西藏不人道,西藏无人权。  相似文献   

8.
书业内外     
云南人民出版社举办“走进西藏”活动 据《人民日报》报道,云南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一项创意独特、构思新颖的大型文化创作出版活动——“走进西藏”。其具体内容和计划是,从5月中旬起至8月底,由7名中青年作家沿7条不同的线路徒步向西藏进发,8月28日在拉萨会师。这7名作家是:扎西达娃、江浩、阿来、彭见明、范稳、龙冬、曾哲。他们将沿着进藏路线作深入细致的文化考察,最后形成7部文化考察报告及一部暂名《作家镜头》的摄影画册,并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成书,以构成一套《走进西藏》文化丛书。  相似文献   

9.
西藏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以后,达赖集团为了推卸和逃脱其罪责,不惜散布谣言,编造历史,蛊惑人心。历史上,西藏的主权归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本刊从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谎言与真相》一书中摘取部分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该书运用大量事实,戳穿了西方某些媒体对"3.14"拉萨暴力事件的不实报道,阐述了西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以及"藏独"等问题的由来。  相似文献   

10.
金秋时节,我有幸随中国企业报协会采访团赴西藏采访,那一片神奇的土地,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西藏,你不再遥远巨大的波音767客机离开成都不久,机翼下便是连绵不断的大山。一路要经过邛崃山脉、横断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千里冰峰、万里雪原,当我们在山川美景中陶醉了1小时50分钟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拉萨贡嗄机场。在到达拉萨的那天傍晚,我们来到世界瞩目的八廓街。在这条环绕大昭寺的古老街道上,挤满了手举转经筒缓缓而行的人群,在大昭寺前,很多人还在“五体  相似文献   

11.
一、飞往拉萨1997年8月14日上午6时50分,我们南通广播电视联合采访组一行七人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飞向拉萨,飞往那片我们向望已久的神秘的雪域高原。早在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全国逐步形成新一轮宣传西藏、支援西藏的热潮时,西藏自治区新闻办征得区分管领导的同意,就热诚邀请南通新闻宣传口派员前往考察。1997年7月西藏有  相似文献   

12.
拉萨是全球著名宗教城市之一,集"传统与现代"、"开发与保护"、"民族与国家"等现代性命题于一体。本文以《西藏日报》、《西藏商报》两家媒体对拉萨城市交通、住房、休闲生活城市空间的报道为例,发现拉萨媒体建构起了民族与国家、传统与现代相和谐的政治和文化图景。本文认为,拉萨媒体需要肩负的责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形成,以及让城市中不同信仰、不同利益群体在现代性的维度下走得更加良性。  相似文献   

13.
先请读者看看这条消息: 世界杯走进布达拉宫 [美联社拉萨7月7日电]在西藏最神圣的寺庙里.年轻的僧侣们早上3点起床了——不是为了祈祷.而是为了看世界杯。  相似文献   

14.
5月15日至21日,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前夕,我们随南京市政府援藏项目考察团赴拉萨墨竹工卡县采访。在雪域高原短短6天,我们通过网络为《南京日报》1版“来自西藏的报道”栏目发回6条报道(刊用了5篇),在本报比较集中、全面地报道了南京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的情况,反响较大,得到了有关方面和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5月18目,青藏铁路修至拉萨北大门当雄,年底路轨将全线铺通,计划2006年7月1日试运行。青藏铁路建成后,将开行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5条线路。2001年初,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6月29日全线开工。青藏铁路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公里,海拔高于4000米的地段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最早的藏文报纸——《西藏白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白话报》是我国最早的藏文报纸。该报于1907年4、5月间创办,创办人是清廷最后一任驻藏大臣联豫和帮办大臣张荫棠。 19世纪末叶,帝国主义武装入侵西藏。1904年4月,英军侵占了西藏名城江孜,8月初又直取拉萨。我西南边陲形  相似文献   

17.
大块头丹多,是我们西藏日报摄影记者,他常爱微笑,眯成一条缝的眼睛里,透着亲切、和善,又不乏聪慧。就是这双眼睛,通过镜头,把西藏高原上一些重要的瞬间变为永恒。拉萨第一次骚乱,发生于1987年9月27日。反骚乱中的出色表现,使丹多成为西藏新闻界的新闻人物。当时,丹多调到西藏日报干记者这一行当还不到一年。在此之前,他在部队度过了17个年头,当过工兵、火箭兵,也干过炊事员、船工,参加过平叛斗争,也曾提着铜锣,奔跑在部队的麦田里赶麻雀。他的第一张摄影作品,是16年前在工布江  相似文献   

18.
我无可抑制地写下这篇文章的题目,因为这是我读藏族女作家白玛娜珍的散文集《西藏的月光》时不断涌上脑海的一句话,不断激荡着心灵的一个感受。娜珍说:"此生我老了,我的余生,将在拉萨结束,就像之初,在拉萨诞生。这是每个热爱拉萨的人,自始至终的心愿。"她说,"无论去任何地方,捧着我的心,我只想回到西藏。"  相似文献   

19.
由分裂分子密谋策动的拉萨“3·5”骚乱,在国务院戒严令发布后迅速得到控制,拉萨的居民有了安全感,又过上了无忧少虑的平静生活。关心西藏的全国广大读者或许早已放下悬悬之心,对拉萨骚乱事件的议论也在逐渐消除。但是,作为耳闻目睹这场事件的记者,却永远不能忘记它给拉萨市民带来的灾难:那举着“西藏独立旗”狂呼乱叫的暴徒们的狰狞面  相似文献   

20.
首届工农兵大学生学习印地语 1971年8月初,李荣欣等解放军学员告别了北大.8月下旬,李荣欣他们在成都集合,乘车前往西藏.当时他们并不知道去西藏干什么.经过半个月的颠簸,他们到达西藏林芝.大家在林芝休整了3天后,前往西藏拉萨.在拉萨,学员们被分到西藏军区各个单位,李荣欣和郭进才留在了西藏军区教导队,担任连队辅导班的印地语老师,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喊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