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仰赖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波斯及天地诺神为证,鄙人敬谨直誓,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此约。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业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视彼儿女,犹我兄弟,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凡我所知,无论口授书传,俱传之吾与吾师之子及发誓遵守此约之生徒,此外不传与他人。  相似文献   

2.
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377年)是著名的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誓言是确定医生行为规范的誓言,以希波克拉底的名字命名。誓言全文如下:仰赖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波斯及天地诸神为证,鄙人敬谨直誓,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此约。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业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视彼儿女,犹我兄弟,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  相似文献   

3.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此,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相似文献   

4.
黍离     
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②。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⑤?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相似文献   

5.
彼在     
一切事物因时因地因缘而在,“在时”、“在场”、“在缘”之意谓“彼在”.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彼在”与海德格尔所思、所讲的“此在”是有所区别的,“此在”是“生存之在”,是“我在”,具有特许的含义.因此,“彼在”与“此在”构成了一种普遍的“在”与特许之“在”的关系.应先有“彼在”而“此在”,有“此在”而思想,有思想而语言,也就有了现实的世界、概念的世界与思想的世界.本体论研究有“在”(老子的“无”、“道”、黑格尔的“有”、“存在”、海德格尔的“存在”、“在”)→“彼在”→“实在”(老子的“有”、黑格尔的“实有”‘实在”、海德格尔的“此在”)→万事万物的存在几个层面.“彼在”也就是道、在、此在及万事万物的存在.世间万物凡是时间之在、空间之在、因缘之在.一切无非时间、空间、因缘的产物,都会随着它们的出现而涌现,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它们的消失而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6.
韩愈提出:“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道的核心是仁、义。此乃古代圣贤所传的人生准则,从皇帝到庶民,都必须遵守。韩愈的道统说,乃“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的道的传承关系,是谓“道统”。道统说的形成主要受《孟子》卒章及典籍的影响,或谓自新禅宗慕袭得来。韩愈的道统说形成于贞元十九年,成熟于谪贬阳山。《五原》的写成,亦在阳山。  相似文献   

7.
【原文】仆有才干,固当任用。然听信太过,则彼恃主恩宠,必有违法欺公之事,主人不可不察。凡待奴婢,不可不宽,亦不可过宽,须要宽严得中。阍人①必宜谕②以谦婉,勿使得罪于亲友。子弟僮仆,有与人相争者,只可自行戒饬③,决不可怒别人。至若他家僮仆,遇我不恭,如坐不起,骑不下,称谓无礼,彼与我,原无主仆之分,不足较也。凡奴仆以肤受来诉者,直笑曰:"我不曾眼见。"有驾④言毁骂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闻。"则下人无所售⑤其⑥欺⑦,在我亦不被激而起争端矣。奴婢有过,主人一知之,即速宜发落,则彼亦即释于心矣。若藏之胸中,不即发落,彼必恐惧而逃,致生后患。为主者,不可不知。  相似文献   

8.
欧愧安先生为大夏大学习教育诸生讲授教育原理,既毕其一部分所谓“教育目标及现今教育需要”诸问题,因约恒源殿之以一小时讲演,此真可谓“狗尾续貂”矣! 我之讲题不另揭,当然以欧先生之所题为题。然而此题未免太大,其中所含之小题,不知凡  相似文献   

9.
《小雅·桑扈》第四章 :“凹儿 角光其角求 ,旨酒思柔。彼交匪敖 ,万福来求。”对“彼交匪敖”的“彼” ,历来众说纷纭。郑笺云 :“彼 ,彼贤者也。贤者属处恭 ,执事敬 ,与人交必以礼 ,则万福之禄就而求之。”朱熹《诗集传》以为“彼交匪敖 ,万福来求”应解为“交际之间无所傲慢  相似文献   

10.
演绎推理必须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比较了因明与墨辩关于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相关论述,从中可以看到,因明中的共许要求、相违过的产生以及九句因中的第五句因的产生就是为了避免违反三大基本规律的结果,而墨辩中的"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彼此止于彼此"、"攸,不可两不可"等也是如此,从而证明了在因明与墨辩中也同样有对逻辑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拙稿试解此诗,悬鹄的者三:一曰名物,二曰民俗,三曰古语。循标射识,庶几有当。先议遵序、破序之失。次申鄙见。 《丘中有麻》三章,章四句: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相似文献   

12.
<明史·方孝孺传>记曰:"成祖发兵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无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陈友松教授生前之学术与事功虽有未及方孝孺者,但作为读书种子,则当之无愧矣.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所作“传”“赞”“述”,传于世者凡四,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并赞》、《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其中《五柳先生传》,最为人所熟知与喜爱,亦不妨日最为重要.此传,笔者认为笼罩迷雾,后世似未见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4.
蒋梦麟 《教育》2010,(3):60-60
教育有种种问题,究其极,则有~中心问题存焉。此中心问题惟何?日做人之道而已。做人之道惟何?日增进人类之价值而已。欲增进人类之价值,当知何者为人类之价值。然泛言人类之价值,则漫无所归。且人之所以贵于他动物者,以具人类之普通性外,又具有特殊之个性。人群与牛群羊群不同。牛羊之群,群中各个无甚大别,此牛与彼牛相差无几也,此羊与彼羊相差亦无几也。人群之中,则此个人与彼个人相去远甚:有上智,有下愚;  相似文献   

15.
我在讲授《师说》对,总觉得课文中的“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主’”一句话的标点很别扭,与作者的思想相去甚远。于是我查阅了有关选本,发现有这样四种情况。①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相似文献   

16.
一、应用公式时,必须明确各物理量的符号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均是矢量式,运算时必须遵守矢量运算法则,即平行四边形定则,由于公式中涉及的物理量的方向均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常设此直线上的某一个方向为正方向,凡矢量的方向与之相同者  相似文献   

17.
<正>史学大师陈寅恪曾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1](p.266)。  相似文献   

18.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①。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曾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智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②之既经,而随有迎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③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思维的基本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等,都各有它们自己的规律和规则.譬如对概念下定义要遵守定义规则,对判断换位要遵守换位规则,进行推理要遵守推理规则,等.这些规则都是概念、判断、推理等各自必须遵守的,带有特殊性.但是,不管概念、判断、推理与论证,任何一种思想都必须保持同一性(确定性),从头至尾不能自相矛盾,也不能回避是非,或者有这个属性,或者没有这个属性,二者必居其一,不能模棱两可,亦此亦彼.这就是说,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却有着一些决定形式逻辑其它具体的规律和规则的,是必须普遍共同遵守的规律,如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等,便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读多了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人物传记,读一下苏轼的《方山子传》(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顿觉阵阵清风扑面而至.这篇372字的人物传记,采用的是小品文写法.状离别十九年猝然相逢于黄州岐亭的友人陈慥大半生之际遇,文势曲折,波澜迭起,笔墨传神,须眉皆动.苏轼一生所作人物传记凡十三篇,即在苏子所作传记中,《方山子传》亦属破格变调之作.从人物传记这一大视野下观照此篇,颇多可玩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