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要求,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主导下,云南和海南两省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开始实施“云海工程”,尝试在普通高考中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性和个性化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逐步实现从考试到评价的“质”的飞跃.本文从“云海工程”的背景分析入手,力图通过解析数据、图表、内容和目标,凸显“云海工程”的教育评价核心和教育测量精华,并从考生、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四个维度,全面展示以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为目标的高考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要求,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主导下,云南和海南两省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开始实施“云海工程”,尝试在普通高考中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性和个性化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逐步实现从考试到评价的“质”的飞跃。本文从“云海工程”的背景分析入手,力图通过解析数据、图表、内容和目标,凸显“云海.Y-程”的教育评价核心和教育测量精华,并从考生、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四个维度,全面展示以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为目标的高考改革进程。【关键词】评价体系;高考改革;“云海工程”  相似文献   

3.
《云南教育》2011,(15):12-14
被称为“云海工程”的一套新的高考综合评价体系今年在云南、海南两省试行。这是国家教育部改革传统高考分数报告办法,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性、个性化评价体系并依托网络化成绩分析报告体系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4.
段娟 《培训与研究》2010,(10):107-109
2010教育规划出台,两会召开,教育热点的高考改革一如既往地激起全国人大代表和人民的最大关注。大家对高考改革的切入点和途径、方案各持己见,若将高考改革的主要元素引入医学的"标""本"类比探究,分清主次,分清急缓因时因地更好地逐步解决问题是值得尝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2011,(9):31-32
高考因其高利害性而对整个高中的教育生态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自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有关高考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广大一线教师和关注课程改革的专业人士都期盼高考改革能与新课程同步。  相似文献   

6.
"综合评价"是高考改革的难点。1992年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提出"大学多元入学方案",此后台湾便开始了大学考试招生的"多元化"探索。本文从试行推荐甄选制、推荐甄选制中的综合评价、联考招生中的综合评价、"学科能力测试"和"指定科目考试"两种衡量学生学习结果的方式等角度介绍了台湾高考综合评价改革的做法、经验和争议,可供大陆高考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7.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四个评价"的改革思路,并针对"五类主体"统筹设计改革任务。高考作为教育评价指挥棒之一,面对教育评价改革新形势新要求,需要立足"四个评价",从服务"五类主体"的角度进一步深化改革。高考评价改革要积极探索高考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中的定位和作用,整体提升高考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高考评价改革要以学生评价这一主体为抓手,立足全局,整体谋划,加快推进服务"五类主体"的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高考评价改革要以《总体方案》为根本遵循,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评价3个方面重点突破,完善评价工具,创新评价手段,健全评价结果反馈与使用,全方位提升高考评价功能,助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地。  相似文献   

8.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四个评价”的改革思路,并针对“五类主体”统筹设计改革任务。高考作为教育评价指挥棒之一,面对教育评价改革新形势新要求,需要立足“四个评价”,从服务“五类主体”的角度进一步深化改革。高考评价改革要积极探索高考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中的定位和作用,整体提升高考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高考评价改革要以学生评价这一主体为抓手,立足全局,整体谋划,加快推进服务“五类主体”的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高考评价改革要以《总体方案》为根本遵循,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评价3个方面重点突破,完善评价工具,创新评价手段,健全评价结果反馈与使用,全方位提升高考评价功能,助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地。  相似文献   

9.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STS”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指在现实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教授科学内容的活动,其基本特征就是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通过“STS”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整个人类社会系统结合起来,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10.
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内的宫女之多,由宫女们梳妆打扮的盛况可见一斑:“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氺也。”明亮的星光晶莹闪烁,像打开的梳妆镜,洗脸倒掉的胭脂水使渭水涨起油腻,这些都好理解,然而“绿云”比喻乌黑浓密的头发却令人费解。关键是“绿”云为何用来比喻“黑”发?在视觉上,无论是“墨绿”“深绿”“微绿”都不能与“黑”相比。  相似文献   

11.
高考改革的"公共领域"是指高考改革决策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公共空间,它是一个公共舞台,是一个在这里民众可以就其有关高考改革的公共事务进行协商、辩论和批判,进而对高考改革的决策产生影响的领域。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高考改革的"公共领域"发育尚不成熟。建立有效机制,搭建和完善高考改革的"公共领域"对于高考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13.
14.
高考制度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十四五时期更好发挥其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适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各类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考试招生制度的新期望,是制定国家教育考试十四五发展规划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考制度历经控制型、选拔型和共生型3个阶段,不同阶段体现出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差异性与统一性关系。近年来的高考改革已经关注到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协调问题,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十四五期间,高考改革应该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以及协调好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上,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进一步拓展个性化的制度空间,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求,促进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相似文献   

15.
庞颖 《江苏高教》2023,(5):19-29
中国高考具有“早发内生型”特征,2014年以来的高考综合改革对高考制度的“早发”与“内生”产生了极大的挑战。“早发”体现了高考的历史性,高考的选才、纸笔测试、高竞争与科举的选官、程文、高利害同源;“内生”表现为社会发展与高考制度、资源配置与统一高考、差序格局、高考公平的关系密切。“早发内生型”特征于高考综合改革而言有阻力亦有动力,当下及未来的改革应基于厚重的历史文化、神圣的职责使命,析出考试大国、教育强国高考改革的价值导向;基于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差序格局的中国社会,关注政府机构在高考中的角色转换;基于恪守公平的基本原则、进阶性的时序模式,构建相对统一、有限多样的招考方式;基于追求科学的基本准则、自适应的组织模式,探索适于中国国情的高校招生胜任力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由南方科技大学在2012 年率先实施,随后,国内很多高校也采 用了这种形式。从评价要素、报考程序、评价环节与运行成效来廓清整个录取制度,并分析“631”模式在全国实施的实然状况,进而对比分析南方科技大学“631”模式在制度理念、招生范围以及评价体系上的独特性。“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的研究对全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 义。  相似文献   

17.
算法初步是新课标高老的必考内容,高考对算法初步的考查,常在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及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基本算法语句、算法案例的具体方法中单一或综合命题。一般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属于中低档题,难度虽不大,但也容易出错。本刊特邀几位数学高考研究专家做此专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高考改革历来是备受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以及江苏省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已相继获教育部审批,这必将引发人们的关注。宁夏自治区的高考改革方案是从实际出发的,是一种"稳中求变"的高考改革模式。宁夏的高考改革方案略显"稳有余,变不足",在某些方面还可以借鉴国外高考的某些做法,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嘿,2010年,是真的来了,纵观考生相,有在眼睛一睁一闭中照常过着第一天的;有争分夺秒K书型的;还有心里想着改变但高呼着思想有多远,考试就给我离远点的……经历了前段时间的大考小考,总结回顾自己的学习,进步了吗?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指出,浙江高校招生有四种模式: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其中只有“三位一体”招生在改革试点方案与现行考高招生模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新的试点方案要求“三位一体”招生继续深化完善综合评价、择优选拔的方法与机制,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对学科性向和专业潜质的测试。测试时间安排在统一高考前,也可以安排在统一高考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