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昆明市晋宁县是典型的西部农业县,其城乡一体化农村劳动力就业到人力资本、就业服务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此提出建议:1.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条件;2.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构建公平的环境;4.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增强农村劳动力抵御社会风险及市场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构建城乡统筹就业机制的条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统筹就业是一个利益协调和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的问题,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问题,是当前中国政府和不少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建立城乡统筹就业的基本理论分析模型,在政府、企业、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理性经济人的假定下,分析和论证政府、企业、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在城乡统筹就业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分析城乡统筹就业的约束条件,提出政府收入、经济增长、人力资源本结构是约束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因素,实现城乡统筹就业的关键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者说是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提高,是决定城乡统筹就业的根本条件,也是城乡统筹就业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3.
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主要是缘于职业教育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距;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在制度特征上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同时可能因为既存的制度惯性而导致制度变迁过程受阻。在具体的制度治理策略上,应通过完善区域职业教育统筹制度安排;通过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完善补偿性发展制度;通过改革劳动力市场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一体化,形成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总体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国家的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力,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既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外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情况良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论述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实根源是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乡职业教育资源不平衡;发展职业教育,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职业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城乡统筹发展视野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应该从拓展其服务功能、构建城乡沟通机制、完善投资主体以及结构和层次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是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途径。推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应建立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使农村高等教育的布局和城乡统筹发展相协调;加大对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使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真正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最大最优利用、保证城乡居民享受均等的职业教育服务权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应遵循政府主导原则、补偿性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必须实施相应的制度创新,完善制度安排.制度创新的内容包括以区域统筹为重点,形成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政策框架与制度;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完善补偿性发展政策所对应的制度安排;以劳动力市场改革为抓手,形成公平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制度.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职业教育以提高人的素养和职业技能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西部欠发达地区一直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云南,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与全国的差距也在拉大,职业教育存在着办学理念与方向错位,结构不合理,与经济结合不紧,企业参与度低,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城乡统筹发展条件下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把握"城乡统筹发展重点在农村、突破口在富余劳动力转移、关键在职业教育"的理念,加速转型发展;全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速富余劳动力转移;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强化集团化办学;营造发展环境,构建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发展不均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障碍。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仅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统筹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发展。尤其是要统筹城乡之间教育的发展,缩小教育差距,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创造城乡之间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招生在不断创新改革,为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高校招生改革也同样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高校招生改革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服务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在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通过城乡教育水平的缩小来达到城乡教育平衡发展,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英语学科在以往来看一直是农村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科目,在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下,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来实现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是现如今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市民化视角下的城乡二元就业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问题。但是城乡二元就业制度使农民工与城镇市民在就业准入、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待遇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不平等,对农民工就业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从而弱化了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降低了市民化能力,抑制了市民化进程,因此必须对城乡二元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本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体制机制,但在劳资关系、城乡就业以及对外关系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本文基于以上三个动因的考察,提出我国今后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发展的三个重点领域: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统筹城乡就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公平就业;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妥善解决全球化中国内劳动问题与国际标准接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该文基于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政策建议,研究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上升,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剩,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就业心里不成熟,职业规划刚起步,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我们要鼓励学生先就业,开拓就业市场,做好09年的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5.
苏州高校应积极参与到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践中来,并以此来促进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城乡教育事业的均等化发展.苏州高校可以通过"高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来对接城乡一体化建设,组织实施校地共建城乡一体化行动计划、产学研推动城乡一体化行动计划、校镇互动行动计划、空中大讲堂行动计划、校乡共建社区学校行动计划等等.  相似文献   

16.
耿献辉 《教育科学》2012,28(2):5-11
采用投入产出技术中的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程度以及劳动力投入系数和就业乘数等指标分析我国国民经济主要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和对不同教育程度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由此来衡量各个部门吸纳不同教育层次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行业的经济产出贡献位居前三,也是吸纳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城镇劳动者就业的主要部门,但其不是吸纳受高等教育城镇劳动者就业的主要渠道。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成为目前吸纳高中以上学历城镇就业者的最主要渠道。建议我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不同教育程度城镇劳动者就业的行业倾向,调整高学历城镇人员过度集中于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就业作为一种政策实践,很多地区早就在探索。苏州高新区在全市率先改变城乡二元化的就业状况,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通过一系列举措,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构建了劳动力平等竞争、同等就业、同工同酬的城乡就业新格局,为全省乃至全国在新时期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三农?怎么利用农业高校的特色更好地培育适合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信息类人才?这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高校的重要话题。农业院校毕业生应转变观念主动投身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农村基层,政府应为大学生就业市场提供更合理规范的环境,高校应相应改革课程体系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技能,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农业人才,共同为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缓解当今社会就业矛盾提供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更多的大学生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业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学生、高等学校和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推进教学改革,改善政策环境,实现大学生就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出路在于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出路在于城市化。城市化不断地扩大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推动农产品优质化和农业结构高级化。城市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推动农地的相对集中和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城市化的关键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并实现稳定就业,而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的关键又在于加快城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