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鼓舞是红河县哈尼族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富有特色的艺术特征。它诞生于远古,携带着哈尼族先民的生活诉求与文化记忆。它流传于历史,并在历史中不断地发展与丰富。它如同基因一样,唤醒了哈尼族人民对民族发展历史的关注与怀想,唤醒了他们身上流动的祖先鲜血与文化心理结构。在现代化不可阻挡的进程中,红河县哈尼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商品经济闯入、农耕生活出现裂缝、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必然会影响地鼓舞这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故而,研究红河县哈尼族地鼓舞的生存现状,了解其传承困境,并针对其传承困境而提出传承与保护的对策,便成为必要之事。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阐释了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的基本要素、历史渊源、风格特点、文化功能和表征意义及其在哈尼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哈尼族社会历史的精神食粮,是社会文化生活活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哈尼阿培聪坡坡》系统的记载了哈尼族祖先从开天辟地、发展、战争到迁徙各地的历史状况,以及人们在各阶段的生产、生活情形。它是哈尼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哈尼族真实的历史记忆,是一部记录哈尼族历史的活的"史记"。本文运用口头程式理论,从文本、语言、叙事范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哈尼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揭示了歌者程式化的记忆形式及"限度内变化"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探寻哈尼族民间文化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有着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通常以舞蹈的形式予以展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舞蹈就成为哈尼族人的语言情感的载体。由此以哈尼族民间舞蹈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艺术特质、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从而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哈尼族的民间舞蹈、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民族神话是古老的哈尼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叙述了哈尼族的起源、繁衍、迁徙、战争、生产、生活等几千年历史的哈尼族古老神话,哈尼族神话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价值底蕴和哈尼文化意识,本文旨在对民族神话具有的宗教意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寻根意识、生命意识、迁徙生存意识等进行一综论式的概述,以此来窥探哈尼族神话深刻的意义及长远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类不但创造了服务于生活的工艺,还创作了美丽动人的工艺传说。根据情节的相似性,民间工艺传说可以分成多个类型。民间工艺传说表现了民众的技艺经验、民俗观念和历史记忆等多方面内容,是民俗艺术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民俗艺术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舞蹈形式丰富多彩,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哈尼族舞蹈提供了坚实的生存、发展基础。神秘的宗教祭祀活动异彩纷呈,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哈尼族舞蹈的基本特征,特别是由于不断迁徙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周边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舞蹈文化特征。它含盖了哈尼族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斗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也为我们探索哈尼族舞蹈历史与动律风格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象依据。研究哈尼族舞蹈对我们研究哈尼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哈尼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艺术人类学是一种认识人类文化和人类的方法论。文章企图以铓鼓舞为切入点,运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和视角进行研究,将这门哈尼族民间艺术置于其存在和发生的人文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下,企图构建哈尼族文化的一种场域,窥探哈尼族铓鼓舞背后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陇南白马藏族风物传说是其"口传的历史",是陇南白马藏族民族记忆、族群认同的艺术反映以及道德意识和生活民俗的集中展现。透过这些丰富的传说故事,可以窥见其鲜明的民族个性、独特的生活民俗以及民族发展、演进的历史印迹。  相似文献   

10.
哈尼族拥有丰富的口传文化,对哈尼族迁徙史诗的研究多以1986年出版的《哈尼阿培聪坡坡》为主,且多以民间文学为切人点,从其叙事艺术、审美价值、口头程式等方面来研究。哈尼族没有本民族传统文字,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仅从民间文学对《哈尼阿培聪坡坡》中所反映的哈尼族历史文化进行分析是不够的。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没有人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对《哈尼阿培聪坡坡》的文本进行深度解读。突破传统理论与方法,借助历史人类学的"深描"和文本分析方法 ,对《哈尼阿培聪坡坡》与哈尼族迁徙史诗研究状况、哈尼族建寨选址的变迁以及史诗演述者朱小和作探索性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论湘西苗族民间传说的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民间传说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民间传说主要有氏族祖先传说、地方风俗传说、节日传说和人物传说等。透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看到湘西苗族民间传说背后多方面的教育意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教育;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惩恶扬善的品德教育;满足人们心灵和精神需要的审美教育和生产劳动、民族历史的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鲜卑族口传文学包括传说和民间歌谣等,是研究鲜卑各部族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鲜卑族传说主要反映了祖先、族源、族名等问题,而歌谣主要反映了历史事件、民风民俗等方面问题,这些都是研究鲜卑族史学不可或缺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尤多拉·威尔蒂的短篇小说《莉葳》将具有美国南方特色的生活与《圣经》传说融合在一起,将现实与梦幻般的女性内心生活糅杂作一处,无愧为一篇复调性的、含而不露、意蕴丰富的艺术杰作。  相似文献   

14.
距今 1万年前 ,中国出现了传说的氏族首领 ,以“三皇”、“五帝”最为有名。尤其是“五帝”时期 ,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江北、江南的先民都尊奉他们为祖先 ,形成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和各种遗迹 ,湖南攸县的“尧帝宫”等遗迹亦是如此。它们作为当地人民尊奉祖先、弘扬民族文化的对象 ,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也是符合传说时代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传统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他们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民族繁衍的命脉,将生态环境视为维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所在。哈尼族郭合人所秉承的是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的自然主义生态观,具有深远的生态美学价值和意义,尊重自然、生态自我、生态平等、生态同情,深刻阐释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地区的基层党组织所处的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条件都决定了这些地区在依循党建原理、原则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时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地区哈尼族群众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负面因素以及社会组织松散性对当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约和影响的研究和探讨,从思想、队伍、阵地以及集体经济等方面提出对策,以达到在党的建设工作中把握特殊性原则与普遍性原则的有机统一,促进元阳哈尼族聚居地区繁荣、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哈尼族民间故事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故事、传奇故事、动物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形象反映了哈尼族传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还蕴含着的丰富的生态意识。其神话传说故事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传奇故事中包含着"大地伦理"的生态寓意,动物故事中则蕴含着万物平等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一切民族的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人民生活与劳动过程.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多民族的文化古国,从我们的祖先起,就是一个喜爱歌唱与舞蹈的民族.它的风格、特点是和我国的历史发展、地理条件、人民的生活、欣赏习惯、特别是和人民群众的语言有着密切关系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的声乐艺  相似文献   

19.
襄樊景观传说是在襄樊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沃土里绽开的奇葩,他们不仅真实的反映了襄樊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面貌,也展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华。文章从文学和美学两个方面来简要分析襄樊地区的景观传说,初步凸现他们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借助于历史闪光点的照射,《庄子·逍遥游》篇尧与藐姑射山四子的传说显露出它的文化背景,即尧与四岳的交往。庄子采用多变的笔法,客观上起到了遮蔽历史闪光点的作用。尧与四岳的传说产生于汾河流域,尧与藐姑射四子的故事亦以尧都平阳为历史根据。汾河流域盛行山神崇拜,藐姑射神人是融汇山神、祖先神形象而形成的,兼有二者的品格特征。其表层是山神、自然神属性,其深层潜藏着祖先神、人格神的因子。把藐姑射神人的形象进行还原,是一个清理历史堆积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