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国外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以培养语文能力为根本,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之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语文教材编制凸显语文实践的地位,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探索国外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有助于思考我国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包括方方面面,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始终认为:  相似文献   

4.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悟。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5.
一、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仍然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语文,先语而后文。因此,语在语文课程中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应成为指导我们当今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指导思想。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就是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时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教学目的。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一、充分读书,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0.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也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如何让学生获得语感能力?朗读无疑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佳的培养学生语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这一点应该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更是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等等。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这一点应该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更是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等等。整个语文课标中,"语文素养"前后出现十多次。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想:(1)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受到熏陶;(3)语文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实践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呢?一、在  相似文献   

17.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在新课标“前言”“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又为什么要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 ,对语文素养作了明确的阐释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 ,写…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理应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确定为课改的核心和重要目标。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决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技能,而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操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引领学生用情感和生命去诠释语文的内涵,从而真正地享受心中的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