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文彬 《学周刊C版》2010,(11):130-130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造成学生数学成绩层次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不同,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而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分析、归纳、创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张同洋 《中学物理》2012,(10):36-37
美国学者波期纳提出一个人在学习中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他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学生的成长多么重要.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与思的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思之则活,思活...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指出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必须结合起来,学习知识,应深入思考,并且根据自己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将其进行发挥,创新,这样学习才真正有所收获.数学题是无限的,数学解题方法是有限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尤为重要,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的理论,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和个性品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指导学生培养反思意识的方法:平时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训练,课上结合习题给以指导;平时学生解题后,引导学生要有进行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写数学反思心得.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指出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必须结合起来,学习知识,应深入思考,并且根据自己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将其进行发挥,创新,这样学习才真正有所收获.数学题是无限的,数学解题方法是有限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尤为重要,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的理论,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和个性品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指导学生培养反思意识的方法:平时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训练,课上结合习题给以指导;平时学生解题后,引导学生要有进行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写数学反思心得.  相似文献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反思的正确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反思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和方法的同化,而对于教师而言,反思则有利于获悉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把握教学设  相似文献   

6.
袁明华 《成才之路》2012,(27):13-13
我国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先生曾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在中学物理学科上来讲,从薄到厚指的是物理知识的逐步积淀,而从厚到薄则是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在知识的积累向能力提升这一转化中,反思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与思的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明,思明则新,思新则进。  相似文献   

7.
崔维友 《山东教育》2012,(17):41-42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孔子也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说明了反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新课改形势下,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获得自身的发展。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下面笔者结合一些教学反思的案例,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35):66-67
反思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逐渐养成的重要的思维能力,没有反思的学习是不可能深刻的,《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正是说明了反思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介绍了几点利于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几年来我结合学生的现状,采用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反恩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态度明显改观,对于各个阶段的学习及考试成绩,不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能自觉进行反思,并主动与老师交流,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同分异构体教学是有机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甚至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或障碍。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同分异构体的写法上习惯于模仿而欠思维,不得要领的模仿和浅表性的思维也就成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障碍。“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所以教师的恰当引导和贯穿始终的教学安排,是学生从知识形成能力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正是对反思作用的最好诠释。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反思,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思维,还能够提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效率,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力表现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积极地主动地创造和寻找可以供给学生进行反思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2.
赵蕾 《学子》2014,(10):75
正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在所有学习中的作用都是重要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每一节课、每一个课堂活动和每一次交流,教师的积极反思,都会对提高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形成反思的习惯,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更富有灵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学热"不断升温,"传统文化"备受关注。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处境尴尬,步履维艰。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造成学生学习层次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不同,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根本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意识,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进行反思,逐渐养成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学会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而这种反思一旦成为习惯,将不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综合的、自主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不断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课改已好多年了,但在一些教师的心目中,要么对教学反思理解不到,要么不屑一顾。“学丽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好多值得我们探讨的东西,如:语文课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中减少错误等等。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的杠杆;学习中没有疑问,思维就没有依托和内容,那就会出现学而不思则罔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培养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是改变教师听,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呢?下面浅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反思教学.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相似文献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导致不少学生认为语文难学。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  相似文献   

18.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思考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学与思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可分割,学生只有在思中学,在学中思,才会有所收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的同时,更要注重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时期学生学习需要思考,老师的教学也需要思考,老师的思考也包括教学前思考和教学后思考,教学后的思考即反思。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学会反思。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而反思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又是教学情境设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