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作者已经完成的作品,在它没有正式出版之前,其实并没有完型,要使它在潜在美转化为现实美的意义上最终完型定型,必须经由编辑之手进行加工处理.这所谓的加工处理,就是对作品进行编辑意义上的再创作.所以,创造性永远是编辑艺术的生命.编辑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编辑要善于"发现角度".  相似文献   

2.
编辑升华作品艺术性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作品的价值不外乎体现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作为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对作品的艺术性进行审视,增强作品的审美含量,是发挥编辑作用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一件作品无论作者在表达形式方面做得多么完美,那也只能说是一种狭隘的完美,一种作者自认为的完美.在作品完成为社会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传播的时候,这种完美就不一定是社会所能接受的完美形式,还需要经过编辑的再加工再创造,使之具有社会意义上的完美性.  相似文献   

3.
编辑是编辑部里的把关人,是新闻作品的再创作者,是记者、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编辑在新闻工作中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所有新闻稿件都要经过编辑的选择、加工、再创作,才能同读者见面。因此,新闻报道文风的好坏,新闻作品的优劣,都和编辑作风有直接关系。编辑只有树立起优良的作风,  相似文献   

4.
编辑加工行为凝集了编辑者的创造和劳动,其中并不乏具有独创性的部分,因此,有必要承认编辑者享有作品的汇编权和作品的共有著作权。鉴于多数编辑作品的单位归属性和编辑加工行为的举证困难性,有必要通过编辑者与作者签署书面协议的方式,明确编辑者权益与作者著作权的界限,以实现编辑者和作者利益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浅谈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书刊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书稿的过程。书稿是作者撰写的、由编辑组织加工以满足读者需要的。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编辑工作涉及人(作者、读者)和物(书稿和文献资料)两方面。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书刊是向社会传播文化的精神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制造具有独创性的智力产品的人。而编辑则需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3方面:1.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书稿,编辑对作者的书稿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可以公开传播和保存的书刊。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书刊;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向社会公开发表,想在读者群中传播,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编辑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作者的命运:他肯定你,会给你出版...  相似文献   

6.
出版属于传播行业。它把作者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物化成出版物 ,发行出去 ,传播给读者。精神产品质量有优劣之分 ,内容有香花毒草之分。什么样的精神产品是有利的 ,能够介绍给读者 ;什么样的精神产品对社会是有害的 ,不能介绍给读者 ,这需要编辑分辨和把关 ;有的作品内容和形式都很好 ,但还有缺陷和差错 ,如语言不够精练 ,还有病句和错别字等 ,这又需要编辑对它进行全面细致的修改和整理 ,消除其中存在的缺陷和差错 ,使之尽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因此 ,我们要多出好书 ,多出精品 ,完成传播先进文化的光荣任务 ,就要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编辑。那…  相似文献   

7.
试论创造书卷之美的编辑艺术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一部书稿的策划、筛选,到加工、设计,直至出版成书,其实就是编辑协同作者一起打造一件文化艺术产品的过程.编辑的职能不仅仅是对书稿的文字加工,还要在深刻认识图书的视觉文化艺术性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创造书卷之美的艺术素养,充分发挥编辑在整体策划和整体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主题为本,在有限的空间里,积极、活跃、不拘一格地进行艺术体验,研究和针对读者对美、对艺术的需求及市场的流行趋势,创作出鲜活的富有生命力和观赏价值、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编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科学性相对较强的脑力劳动工作,它的完成自始至终离不开编辑人员的大脑思维活动,因而,编辑人员在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编辑思维品格对编辑任务的完成和工作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编辑思维品格不仅有利于编辑任务的完成,而且可以为确保编辑工作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那么,良好的编辑思维品格包含哪些内容呢?至少应包含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善于换位思考。这是编辑人员与作者、读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只有相互沟通,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人们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在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处于联系作者和读者的中介地位,中介作用发挥得好坏与否是衡量编辑人员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然而,中介作用发挥得如何则与编辑人员是否具有善于换位思考的良好品格有关。作为一名编辑,在审读作者的作品时,要能理智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审视、去理解、去把握作品的内在实质和基本状况,应该肯定或认同的方面必须给予肯定或认同;在加工整理作者的作品时,则不仅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而且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尤其是对自己理解模糊、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的东西,绝不能单凭个人好恶去信手改动。如果作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文学编辑有古今之分,中外之异,还有文艺理论和作品之别,它们都有各自的编辑特点。本文仅就当代文学作品的编辑特点,谈一些看法,就教于同行。主要组稿方式编辑的组稿主要有两种方式:采集式和点播式。点播是编辑根据读者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确定选题后,约请作者按照编辑意图进行撰写的一种组稿方式。这种组稿方式的特点,是编辑的意念、设想在前,有时对稿件还提出比较具体的要求,作者是接受了这种设想、要求之后去完成产品的。采集的组稿方式却不是这样。它是先由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积累、感受或研究某学科的成果进行撰写,尔后再由编辑向作者约定的一种组  相似文献   

10.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期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活动,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期刊是向社会、向企业传播文化的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创造具有独造性的智力产品的人。作者的思想、学识和风格决定了期刊的质量和价值,而编辑则根据期刊的宗旨,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书刊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稿件,编辑对作者的稿件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了可以传播和保存的刊物。作者提供的稿件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作品;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在读者群传播、交流,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决定了作者的命运,所以编辑的支持和帮助对作者很重要,作者可以根据编辑所提供的读者信息、出版信息,制订和修改自己的撰稿计划。另一方面,编辑...  相似文献   

11.
在编辑学、编辑史的研究中“编著合一”是一个热门话题。它被说成是古代编辑工作的基本特征或一般特点,讲近现代编辑工作时也屡屡提到‘编著合一”。然而事实上,编辑工作中从来未曾有过什么“编著合一”,它只存在于某些人的想象之中。 讲“编著合一”的论文很多,对“编著合一”作明确界说的却很少。《编辑学刊》1992年第2期上的一个论点,犹如凤毛麟角,“古代编辑的特征是编著合一。编著合一的实质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一个著作者当完成作品时也就完成了传播的载体,因而也是编辑者;一个编辑者在制作载体时也同时完成了作品,因而也是著作者。古代的写作和载体制作是一并完成的,故称为编著合一。”这段话实在妙不可言。据说,这段话“从写作和传播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古代抄本时期,一个人完成了自己的著作,从写作的角度看,他是著作者;从传播的角度看,他“完成了传播的载体,因而也是编辑者”;一个人既是著作者又是编辑者,因此称为编著合一。这里最奇怪的是那个“编辑者”。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编辑者”!研究一番,才知道这是玩弄概念游戏的结果。那位论者把相对于著作的“编辑”定义为“收集材料,整理成书”,然后撇开其中的“收集材料”和“整理”,把“成书”(这里的“书”只是  相似文献   

12.
改稿小议     
柯畏 《编辑之友》1991,(1):23-26
一、为什么要改稿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编辑工作的目的。有的同志认为,文责自负,作者的文章如何,由读者评论,用不着编辑瞎操心。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这里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作者不可能直接向读者施加影响,作者的文字必须经过一定的出版、发行机构才能与读者见面。在我国,任何一个这样的机构,都要为其工作的社会效果负责,全力摒弃那些有害于社会的作品,大力扶持有益  相似文献   

13.
编辑歌     
就编辑工作意义上的编辑而言,词典解日:"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书刊."竟然仅说"编成书刊",不提编成报纸.事实是编辑稿件使成报纸的编辑和鳊辑工作的数量,比使成书刊者可能更多.不去管它也罢.  相似文献   

14.
编辑活动是指向读者的一种活动,通过编辑,让作品或者文本作用于读者,编辑的目的才能达到.在作者、编辑和读者的三边活动中,读者是受动者,也是目的,因此,如果忽视了读者的接受心理,这样的作者和编辑是不可想像的.在这方面,接受美学的理论十分重视读者对文本生成的重大作用,甚至认为读者本身就是文本的一个有机因素.这些理论对编辑学研究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Wolfgang Iser,1926-)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认为一部作品完成之后、为读者接受之先,便已隐含着读者.  相似文献   

15.
书稿的编辑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编辑加工在出版社编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编辑加工,是指书稿经过审查,已被批准采用,并且由作者完成修改、加工任务以后,出编辑人员进行的加工整理工作。有人主张,加工私整理具有不同的含义:“加工”是指实质性的改动;“整理”是指纯技术性的处理。这个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是二者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为编辑和作者提供工作方便和写作方便,由中国编辑学会编辑,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编辑作者常用手册系列"中的《常见语言文字错误防范手册》和《现代书刊校对技能手册》最近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强调:“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编辑在很大程度上肩负着这种导向的责任。如果把新闻传播过程比做一个链条的话,编辑是个中间环节,也是中心环节。编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中介性。它介于作者和读者之间,作者的作品,只有经过编辑的一系列工作,才能同读者或听众见面。有的同志对编辑工作的内涵作过如下概括:“…  相似文献   

18.
编辑,你能为原创做些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意义上,编辑当然会为作者的原创做些什么的.编辑在收到作者原创的作品--不论是学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抑或是科技作品后,首先看其立论的正确与否,框架的合理与否,逻辑的严密与否,行文的流畅与否,见解的创新与否,然后进行相应的加工,有时还要退回作者,再行补充或修正,于是在编辑为原创所做的还算认真的加工后,这个作品就问世了.在这里编辑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但它与作者及原创的关系属偏正关系,即说到底,编辑是服从与服务于作者的,处于辅助地位.  相似文献   

19.
张天定 《编辑之友》2010,(11):109-110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者为作者."[1]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从事著述,与其他作者并无两样,他们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无疑也享有著作权.但在编辑加工中,编辑人员能否拥有个人的著作权呢?<著作权法>只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员享有著作权".根据<著作权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说明,"编辑作品"是指那种选择若干作品或作品片段汇集编排而成的作品,如各种文选、诗选等.  相似文献   

20.
刘文超 《青年记者》2007,(16):135-135
从传统意义上说,编辑就是"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即来什么稿编什么稿,换言之就是"成稿再加工"。然而,报业的市场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