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个重要特征之一。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窄问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存的区域位置。近年来,各类高考试卷中以区域地图切入的地理试题并不少见(如2003年文综卷地理试题共计7幅图像,区域经纬图地图占3幅),“无图考  相似文献   

2.
陈校垣 《地理教育》2015,(Z1):83-84
一、建立空间概念,细化区域定位从高考评卷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由于空间定位能力差,具体区域判断失误,从而出现"有力用不上"的尴尬局面。正因如此,在以区域地理为主线的二轮专题复习中应加强对空间分布的熟悉程度:特别关注世界政区图,熟记"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和重点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地图上的经纬度范围。常用方法有:根据经纬度准确定位,这要求掌握重要的经纬线经过的区域,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线、北纬60°线和0°经线、90°E、120°E、150°  相似文献   

3.
点与线在地理学科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往往是空间定位的依据,因此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一、重要(特殊)地理事物的经纬度:  相似文献   

4.
一、巧妙记图策略:建立认知模式,强化心理地图构建 地理位置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绝对位置,即经纬坐标网中某个地点;二是相对位置,即某个地域内的相对空间关系。在探究具体地理问题时,明确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许多涉及区域地理的问题,往往是无图考图,对学生空间定位的能力要求较高。为提高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可采取让学生熟记区域基本地理事物的策略,以此带动其它相关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以世界地理为例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李刚晖 《考试周刊》2013,(44):131-131
<正>区域地理部分是初中就学过的知识,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基础,高考往往将区域作为考查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载体。因此,我们要引导学习自主学习,努力提高区域地理复习效率。一、注意定位自主学习区域地理,首先必须弄清楚区域的地理位置,明确在哪里有什么样的地理事物,这是学好区域地理的重要前提。学生在自主学习每一区域时,要充分发挥地图的功能,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方面对该区域的各种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定位。区域空间定位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俊友 《地理教育》2014,(10):59-60
正一、心理地图的涵义美国《国家地理标准》认为:心理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心理地图首先是一种地理表象,具有空间性,是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的主体的反映,同时心理地图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它具有记忆功能,能在头脑中将地理表象保持和再现,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和空间认知。本研究认为心理地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地图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它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特征、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徐君 《地理教育》2009,(4):39-39
一、观察模型、图像感知空间,建立多维空间概念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也是一种感知活动。通过观察自然与社会事物和现象、实物模型、图像等,对空间进行“触摸”,形成地理空间感性认识,从而建立空间概念,进一步理解地理事物空间特征的三要素:方位要素、形状要素和数量要素。如用地球仪呈现我国的空间特征: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太平洋西岸,形状像只大公鸡,国土面积960万千米^2;点击Google数字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屏幕下方呈现该地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以及地理原理都与一定的地域相联系。近年来高考文综试卷中对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是以“区域”作为载体实现的。地理区域空间定位便成了地理考试甚至是“文综”考试的门槛。考生应试的成败首先是能否跨越这道门槛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  相似文献   

9.
管海东 《中学文科》2006,(11):58-59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人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如果空间判断错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空间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学习的首要问题之一,那么怎样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定位呢?  相似文献   

10.
李春军 《考试》2014,(3):19-22
<正>地理学习离不开地理图像,地理图像是地理知识的载体,读图技能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基本技能。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地理图像在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图像就成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材中的图像可分为地图(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图)、景观图、统计图、示意图、联系图、漫画、复合图等几类。这些图像,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地理图像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地理思维的重要载体。地理图像在适应解决应用型和能力型的命题设计中,具有潜在功能;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经常以变式图形作为切入点,图形变式方法及运用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指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一、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如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事物;观察各种图像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观看影视片、幻灯、投影等。  相似文献   

13.
一、学生应该阅读什么1.阅读地理教材和地理图册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而且读图、析图和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地理能力中  相似文献   

14.
一、考点分析考点1.中国地理空间定位【命题角度】考题多以区域图形式呈现,一般会提供以下一条或几条定位信息:经纬网;海陆位置;特殊地理事物,如河流、湖泊、山脉、岛屿、城市等;轮廓界线,如海陆轮廓、省区界线等。要求考生能对以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验证,做出正确判断。在高考中区域定位始终是热点问题,也是解题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一、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由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所决定人类的生存处处需要从地理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与信息,空间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空间差异和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1]。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空间性,因此,地理学科在学生空间能力培养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2.新课标的要求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地球的基本知识以及利用地球仪确定经纬度等内容[2],体现了与地理空间能力相关的目标要求;获取地理信息及分析资料等内容,体现了相关地理空间想象和空间分析能力。高中  相似文献   

16.
一、考点扫描(表1)二、知能建构世界地理涉及范围广大、区域众多,在此仅以亚洲、极地地区、巴西为例,对大洲、地区、国家进行知能建构。1.亚洲(图1)2.极地地区(表2)3.巴西(图2)三、图像突破1.地理分布图的判读地理分布图是最基础的一类地图,为考生获取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运用已学知识与读图技能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论证成因,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信息,几乎在每年的高考题中都会出现。判读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首先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树立牢固的空间概念,高考中才能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8.
一、地理图像的类型及特点 “地理图像即地理学科中以图形和表格形式表现地理事物及现象的特点发生的原理、过程以及与其它事物之间关系的可视化呈现。”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最重要的学习工具,是建立区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工具。  相似文献   

19.
地理是很有特色的一门学科,文理相通,人地结合。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则通过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注重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因此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全国文综卷注重对区域地理的考查,区域地理试题所占比重大,而且很多试题往往是以区域为背景,来考查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因为许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中才能加以正确地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