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了战无不胜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一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件的规律性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所决定的.阐明它的发展的特征,对于正确理解沙皇俄国变成一切帝国主义矛盾的集合点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策源地的根本原因和条件是有重大意义的.俄国向帝国主义的过渡.二十世纪初,西方各先进国家已经从旧的、垄断前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它的最高和最后的阶段——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2.
1917年,俄国连续发生两次伟大的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航向,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代。革命爆发的背景:1917年俄国发生革命是世界历史和俄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产物。(1)革命前夕,落后的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合点,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0世纪初,俄国虽然具备了帝国主义特征,但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迟缓,仍然保留着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大,沙皇制度依然占统治地位,这使得俄国许多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动荡、危机,酝酿着革命。(2…  相似文献   

3.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俄国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对于无产阶级国家的建设有过一些原则性的指示,但在一个仍被资本主义包围的国家里,特别是象俄国那样经济落后,小生产占优势,又深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俄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社会状况十分复杂。请做下面一道高考题(2000年江、浙、吉文科综合试卷),看看你对俄国的社会状况是否有了准确的认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5.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背景与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或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又引起它们之间实力的消长变化。矛盾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相似文献   

6.
俄国地方自治机关是19世纪中叶俄国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地方代议制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化的开始。它的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地方自治机关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世界现代史,通常是指俄国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历史。 世界现代史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日益走向衰退、灭亡,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胜利前进的历史。在这个时期,存在着四对矛盾,即帝国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另外增加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和激化,构成了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内容。 世界现代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7年至1939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世界各国人民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第二阶段是从1939年到194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同德、意、日法西斯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关系起源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劳动分工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俄国农民中地主农民地位最低,依附程度最深。因此地主农民经济状况和地位对19世纪上半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总性质产生决定性影响,在俄国经济发展中直到主导作用。农民经济优于地主经济,农民经济产量高是主要标志。农民分化性质取决于农村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全部总和。农村渐进性进步发展的重要特点在于,这种进步是以广大农民经济状况和地位恶化,只有少数农民地位改善,农民经济难以摆脱封建关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9.
这一讲的中心,是通过分析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垂死性,阐明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帝国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一度呈现繁荣景象;垄断资产阶级攫取的利润也随之急剧膨胀,他们从大量利润中抽取一小部分,采取“高工资”、“高消费”、“高福利”、“资本民主化”等各种新手段,以缓和帝国主义时期的三大矛盾。所有这些,都似乎表明当代帝国主义经济不仅发展较快,而且其固有矛盾仿佛也没有激化到即将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程度。因而有些学生对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一科学论断感到不好理解,有的甚至错误地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32页)说:“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认为英、法、俄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其中俄国也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吗?  相似文献   

11.
列宁把俄国帝国主义称作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这是众所周知的.为什么俄国帝国主义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呢?本文将对此作一初步分析.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俄国还是一个典型的宗法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虽有初步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六十年代以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极为缓慢和十分落后的.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克里米亚战  相似文献   

12.
二月革命发生后,列宁为尽快回国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斗争,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借道德国返回俄国。德国方面出于瓦解东线、迫使俄国退出战争的目的,积极促成列宁等俄国侨民回国。列宁在一战中所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立场,客观上与德国的利益有重合之处,这是列宁等俄国革命者能够经过德国返回俄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思想 ,并付诸苏维埃俄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实践。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俄国国情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 ;由于垄断资本对高额利润的贪欲和帝国主义各国各集团之间存在着矛盾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是完全可能的 ;在此基础上 ,列宁提出了以租让制为核心、对外贸易为桥梁的多种开放形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存在着关于东方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观点。十月革命胜利后,当时西方社会民主党理论家就公开著书立说,攻击十月革命是“早产儿”。特别是苏东剧变之后,否定十月革命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观点甚嚣尘上。列宁认为,落后国家比较容易发生革命,帝国主义战争的环境有利于革命的发生和胜利,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而东方矛盾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矛盾深刻且易于激化。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革命特殊性的学说与东方社会矛盾的特殊性的契合,使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与胜利有着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印证了列宁关于革命特殊性学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面粉工业,是沙俄扩大侵华,对我国东北进行资本输出的重要行业。日俄战前,美国的面粉倾销使俄国丧失了部分市场;战后,日本帝国主义打破了,东北面粉制造业由沙俄独占的局面。德俄、德日在该地区的矛盾也表现十分突出。东北面粉工业是帝国主义侵华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对比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禚召海 《天中学刊》1999,14(3):24-27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逐步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若干特点,最显著的表现为:"虽然有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但封建的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显著的优势;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和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官僚买办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民族资本主义很难独立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落后,而且各地区间很不平衡。"①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原有的社会经济基础,这些特点在辛亥革命后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南京政府建立后,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不断扩张,对华商品输出有增无减;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是很落后的。俄国的农奴制开始形成于十五世纪,存在了四百多年,社会生活充满了中世纪的宗教愚昧。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彼得一世比较注意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开始筹建科学院,创办专门学校,等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开始了一次由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到八十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逐步发展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但在经济上,在科学、教育上仍比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落后。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一八九八年的中国戊戌变法,如同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一样,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由于日本和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获得成功,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而同一类型的中国戊戌变法,却在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联合扼杀下夭折了.这场力图将中国改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尽管有着许多时代和阶级局限带来的弱点,但从其历史作用来看,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进步的、积极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它开创了一个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的新时期,其功绩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一场新的经济危机正猛烈地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震撼着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集团。从昔日的“金元帝国”——美国,到资本主义工业比较集中的西欧,以至苏修社会帝国主义,都陷入了经济危机恐慌之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必然是加剧帝国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特别是美苏两霸之间的矛盾,促进革命高潮,导致战争的爆发。因此,一次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在一定条件下,是会转化为革命和战争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的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的根源,是处理好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的关键。转型期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的根源,从国内看,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落后是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产生的原生根源,而经济、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的发展状况构成了矛盾存在的次生根源;从国际上看,加入WTO将在近期内引发一些新的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