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中国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学术界有4种观点:指标体系说、目标跟踪说、排行榜说和时间表说。这些观点尚停留在"口号"阶段,都未触及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本质。世界一流大学在本质上都是文化大学,有文化方成一流大学。对于中国大学而言,以宁静寂寞的心态凝练大学理念、倡导学术自由、培养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方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机构,大学需要"学问",更需要"精神"。大学精神归根到底是创新精神与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自由精神与社会关怀精神。当前我国大学精神出现的危机,迫切要求我们重建大学精神。为此,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塑和大学引领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就成为重建现代大学精神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建本科院校在完成"一次创业"的基础上,亟需凝固和继承先进文化、精心培育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提高核心竞争力。文章论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性与培育大学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特有的精神特征,对师生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文章从大学精神的内涵分析入手,论述了大学精神育人功能的主要表现,提出了如何让大学精神的育人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的几点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文化传统和大学教育理念是"大学精神"的两个意义层面,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建构生成的关系。在大学精神再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整合、传承、创新大学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确立合理有效的大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其不断的成长、完善过程中,通过全校教职工和一批又一批学生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而淬炼出的一种特殊价值取向和一种文化形式,一个大学的精神一旦形成,它将成为教职工共同追求的一种信念、也将被学生们一直传承下去,它是时代精神、教育理念和大学个性的集中展现。阿坝师专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阿师精神作为大学精神的灵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推动着学校的文化建设和传承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走得更好、更远。  相似文献   

7.
陶然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0):133-135
大学生志愿者是大学精神与志愿精神共同作用下的行动主体。面临社会转型,他们的志愿理想、志愿动机以及志愿行为处于多变状态中。文章基于现代大学发展,厘清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化"、"同质化"、"功利化"和"形式化"等四种倾向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制约,认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养应着眼于大学制度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大学课程对志愿服务质量的提升、大学教师对志愿服务的引领以及公民教育对志愿服务素养的培育等路径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引领大学和社会的进步 郭东明 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 大学之所以能经久不衰、走向社会的中心,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的精神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连理工大学60年的建设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大学应始终保持一种令人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大学自治、学术自由、追求真理是大学精神的应有之义;同时,大学精神同时代、历史和文化特色密切相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彰显和体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坚韧精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格物致知,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些都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作为老论题,大学精神在文化大繁荣的今天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文化模式的视角来窥探大学精神,将大学精神的本质视为一种育人文化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精神的构成,将大学精神分为核心要素——"原典精神"和外围要素——"变易精神"。以此入手,探讨当前大学精神培育进程中存在的不自觉现象:大学"原典精神"的生成不自觉、大学"原典精神"的认知不自觉、大学"原典精神"的作用发挥不自觉、大学"原典精神"的内化不自觉。大学精神的培育要实现自觉,大学就要摒弃这些不自觉现象,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是大学的根本属性。文章认为以科学、人文与个性精神为支点,建构起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阐述大学文化精神作为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育人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并指出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文化精神育人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是人才高地,而不仅仅是基地;大学是精神家园,而不仅仅是校园;大学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大学之所以要有精神,是因为大学是"成人之学",大学要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高标和风范.  相似文献   

12.
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是大学的根本属性.文章认为以科学、人文与个性精神为支点,建构起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内涵;阐述大学文化精神作为群体认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育人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并指出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文化精神育人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因实践特质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类型,同一大学精神在不同类型大学中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的实践范式是大学精神在高职中的"类"表达方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将普遍的独立精神、人文精神、实用精神、科学精神等大学精神同高职教育的特性相结合,践行具有高职实践特色和范式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余光中先生说,文章中的"我",并不是本我,而是愿望之我。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写作之道——写作是一种审美,是一种精神提升和自我完善。提笔写作,需要心情的宁静愉悦,这就需要摆脱烦躁焦虑,摒弃尘念俗虑,凝神定气方可驰骋思想,才可进入美好的意境,从而把它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穆旦有着一颗不断探索的灵魂,他对民族生存的思考以及对自我的反省充满了复杂性,这使他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独异的精神品格。他内在的灵魂是孤独的,但同时又是充实的,因为爱是他孤独灵魂的寄托,从而使他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宁静。文章试图通过阐释穆旦诗作所独具的爱与现代性的怀疑精神来展示诗人内在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6.
大学史是教育史、学术史,也是心灵史,精神史。大学不仅传承着学术薪火,也展示着一种情怀,表达着一种梦想。大学的魅力是内在的,解读大学的沧桑需要一种"招魂"的勇气。考量大学史,无疑是在追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正在进行时抑或还只是梦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制度因其概念的标准不同而存在着两类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该概念的精神主旨是强调一种"质"的规定,因而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应该是以"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治"为特征的西方大学制度.一种认为该概念的精神主旨是无须讨论的,我国现实的大学制度已经是现代大学制度.这种在基本概念认识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制度形态和价值取向标准的不同.其分歧可能使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活动步入歧途,终至于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18.
大学精神是大学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理想和信念.大学校训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是大学精神的体现.在我校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之际,确立"明德求索、锲而不舍"的校训,是新阶段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9.
大学要有精神,大学精神包括共性精神和个性精神。一所大学不仅要追求共性精神,更要培育、塑造其个性精神,这是大学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大学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文章还就宁大精神的形成因素、内涵和塑造途径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8,(11)
大学以培养"人"为天职。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这种大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其人文精神。大学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大学所弘扬的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