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培伦     
喻培伦,字云纪,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正月二十八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文英街一个商人家庭。他是著名的1911年4月广州起义中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12年2月,孙中山先生追赠他为“大将军”,吴玉章同志称他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他少年读书时代,“闻塾师讲历史兴亡至明清鼎革时,辄致愤慨,复得读留日学生编译书报,益动民族光复之念”。“敏慧过人,尤其富于创造性,常窃启钟表及机械器具察其究竟,兼工金石镌刻及书画事”。随着年龄增长,他对国家的贫弱,民族的危亡,社会的腐败,人民的痛苦等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瞿秋白烈士的母校,创办于一九○五年,秋白烈士一九一一年在我校初小毕业。我们积极响应团中央、团市委的号召,开展了“秋白读书活动”。全校学生继承先烈光荣传统,在“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无愧于秋白爷爷的好后代”的口号鼓舞下,掀起了读书热潮。我们是怎样开展“秋白读书活动”的?主要做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贵刊第六期登载的蒋兆群同志“《与妻书》的抒情特色”一文,仔细拜读,颇受启发,惟“绝命书”的提法欠妥。《现代汉语词典》中“绝命书”:“旧时指被迫自杀前写的遗书”。而事实上,林觉民烈士不是自杀的,而是为革命而牺牲的。据有关资料记载,一九一一年春林觉民离东京回国,召集福建同志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  相似文献   

4.
林觉民(一八八六年——一九一一年),字意洞,清末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少年时就具有民主革命思想,参加了民主革命的活动.曾留学日本,学习文学、哲学.一九一一年从日本返抵香港,筹划并参加了同年三月爆发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受伤被捕,在刑讯时他慷慨陈词,痛斥清政府,宣传革命思想,不久英勇就义.孙中山先生后来在评价广州起义时指出,“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雨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尚明轩《孙中山传》第66—67页)  相似文献   

5.
高中课本《语文》第五册中第三十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的第一条注释,说:『一九一一年四月十七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党人在广州起义……』但现行初级中学《历史》第三册中却说黄花岗起义发生于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与语文课本注释括号内的日期相符合),故黄花岗  相似文献   

6.
在辽宁省铁岭市的烈士陵园中,有一座高高耸 立的烈士塑像,这位烈士名叫任辅臣。他是辽宁的 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他所率领的“中国团”在俄国 十月革命中立下赫赫战功。列宁称他为“勇敢的战 士,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周恩来说他是“我们的先 烈”,“国家的光荣”……  相似文献   

7.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唐弓生们志的信任》说方志敏烈士的遗稿是“一个陌生的女青年”转送的。语文世界》1998年10期刊胡逸民《方志敏遗稿转送经过》说方志敏烈士的遗稿是“胡逸民”转送的。《作家文摘》1998年7月1日刊洪家祥《为方志敏送文稿的奇女子》说方志敏烈士遗稿是“程全阳”转送的。为教材阅读再延伸及学习《同志的信任》作参考,特摘编成《方志敏遗稿是程全阳转送的》一文,供广大师生阅读参考。《语文世界》1998年10期刊胡逸民《方志敏遗稿转送经过》一文说方志敏烈士遗稿是他(胡逸民)转送的。可是/作家文摘》998年7月1日284期转…  相似文献   

8.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早期叫做清华学堂,是一所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办起的留美预备学校,建于一九一一年。因校址设在清华园,故命名为“清华学堂”。当时学校设高等科和中等科,学生在校共学习八年,“沿用美国高等初等各科教习,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相当于美国中学到大学一、二年级程度。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但校中一切照旧。一九二五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旧制高等科和中等科停止招生。一九二八年国民党政府接管后,改称“国立清华大学”。次年旧制全部结束。从一九一一年建校到一九二九年,共毕业留美预备生一千九百七十六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先在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临时大学”,随即又迁云南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结束,清华大学于一九四六年秋回到北平。一九四八年十二月,清华园获得解放,投入了人民的怀抱。  相似文献   

9.
这里讲的是一位活着的“烈士”的感人故事。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怎么还有活着的烈士?其实,这是真的,在山东沂南县库沟乡赵家汪村就有一位活着的“烈士”,他就是韩成山爷爷。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2009,(20):I0015-I0015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爆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日:  相似文献   

11.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  相似文献   

12.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  相似文献   

13.
菁华 《课外阅读》2009,(15):16-17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相似文献   

14.
隐身好人:一位好人为一位烈士的遗孤隐姓埋名捐款3年,后遇不测死亡。这时另一位好人得知此事,便以“罗锅”的名字继续捐助那位烈士遗孤,这一捐就是7年。后来这事被一位记者知道,就想办法寻找罗锅,然而在那一方土地里,根本就没有罗锅这个人。“蛛丝马迹”:记者猜测这人可能是罗锅,但这人压根不承认,后来在他墙上发现一副对联:人直人,正直人;锅黑锅,背黑锅。记者一口咬定:就是他!  相似文献   

15.
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一九一一年在苏州公立中学毕业后,便在角直附近先后从事十多年的小学教育工作。一九一四年,他开始了文学创作,发表了不少的文言小说和诗歌。“五四”运动的爆发,给了作家以积极的影响,他勇敢地参加了新文化运动。在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中,他用白话文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和散文,并且在一九二一年  相似文献   

16.
校园内外     
邓颖超亲笔为于方舟安幸生烈士纪念碑题写碑文前不久,天津三中收到了邓颖超同志为该校早期校友于方舟、安幸生烈士塑像纪念碑题写的苍遒有力的碑文,极大地鼓舞了该校师生.碑文分别是:“于方舟烈士纪念碑邓颖超一九八六年五月四日”“安幸生烈士纪念碑邓颖超一九  相似文献   

17.
吕维秩 《下一代》2010,(7):41-45
杨根思烈士(1922-1950年)汉族,江苏省泰兴市人,中共党员,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相似文献   

18.
刘天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在三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从事音乐工作达二十年之久,对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尤其是二胡的演奏技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一一年,刘天华先生初登乐坛。那时,他是学习西洋乐器的。凡管弦乐器、钢琴等,他都刻苦学习,尤以铜管乐器,多有深造。后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刘天华先生眼见国弱民穷、民族音乐被歧视,决心要兴建起“那唤醒一个民族灵魂  相似文献   

19.
《南京党史》双月刊第5期刊登吴小伟的文章说:人们也许都知道曾经有一位女同志,在“文革”中为刘少奇同志仗义执言而被“四人帮”杀害,她就是辽宁省的张志新烈士;人们也许不知道,在张志新烈士被杀害的前六年,有一位女同志,以其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独立思考,多次上书党中央,对“文革”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从理论上给予了全面的批判,因而在1970年被林彪,“四人帮”集团残酷杀害,她就是江苏省苏州图书馆原副馆长陆兰秀烈士。 陆兰秀烈士是江苏吴县人,1917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0年在乐山武汉大学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黄花岗之役 ,亦称“辛亥广州起义” ,前者因革命志士将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郊外黄花岗而得名。开始合葬时 ,只找到 72具烈士的遗骨 ,故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说。民国初年 ,烈士墓修葺扩展 ,孙中山亲笔题碑“浩气长存”。 192 2年 ,查得七十二人全部姓名 ,次年 ,于碑旁立石记名 ,从此 ,七十二烈士播名海内外。课本第 80页注 :“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党人 ,实际上不止此数。”“实际上”究竟是多少人呢 ?笔者查找资料后确知 ,实际此次战役牺牲的烈士共有 86位 ,其中华侨有 2 9人 ,占烈士总数约 1/3。黄花岗八十六烈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