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2.
王营 《宁夏教育》2007,(4):36-3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乐问、善问,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其内容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科学家的故事,扩展性知识等,以便拓展学生的兴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已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通过读、听、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反思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往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由此可见,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学段《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思考中有“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强猜想的可信度或推翻猜想”,在情感与态度中有“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推断可获得数学猜想”.可见,课标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等方面培养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第四条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数学作为一种普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原来课程标准中六个核心概念增加到十个,几何直观就是新增加的核心概念之一.何为几何直观?顾名思意:一是几何,在这里指图形;二是直观,这里的直观不仅仅是指直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目标里进一步指出“能用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这说明数学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数学表达能力,简言之,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和要求,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讲究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燕芬 《学子》2014,(11):52-52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师的课程目标中明确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贯穿教学的始终。由此可见,当今的数学教学已不是简单地教授算术和几何,“做数学”也不只是计算和演绎,还包括观察模式的建构、验证猜想的形成、估计结果的展现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调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各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获得当代社会中每个公民为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探究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而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型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15.
李胜双 《考试周刊》2012,(37):76-77
我们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这一点。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目标,那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数学学习过程。学生惟有通过经历、体验、探索,才能有所感悟.才能展现出充盈生命的涌动与激情的课堂景观。  相似文献   

17.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已有经验和一般思维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它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8.
覃雁 《广西教育》2012,(9):28-28
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避免早早地把所学的概念出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应该重视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举出大量的实例,如把蛋糕、苹果、图形、线段等进行平均分,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怎样表示。让学生对每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那么什么是数感呢?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活动的要求。它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现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的习惯,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