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福州通贤龚氏家族由一迁居他乡的普通家族,成为闽都闻名的循良世家、藏书世家、文化世家,靠的是龚氏"孝友忠厚相传"的家风和子孙恪守修谱、刻书、著述、藏书的家学传统。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常熟中学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这一中心,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校本课程建设。数年来,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虞山文化开设了多门校本课程,其中包括笔者开设的"常熟书画欣赏"。本文以其中的一节"《富春山居图》鉴赏课"为例,谈谈虞山文化校本课程的有效性教学。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元代画家黄公望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的画风影响了明清六百年的绘画发展走向,《富春山居图》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画中兰亭"。作为一名从常熟走出  相似文献   

3.
清代蜀中遂宁张氏家族,是著名的诗歌世家。其家族以科第起家,播声四海,驰名乾嘉诗坛。其家族有诗文流传至今者,多达50余人,一家男女尽能诗,为古今中外诗坛所罕见,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他们在创作上以诗歌为主,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张问陶为最,被誉为"巴蜀元明清第一大诗人"。文章对清代遂宁张氏家族诗人、诗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南山集》案与桐城方氏文化世族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桐城方氏家族是明清时期皖桐最负盛名的文化世家之一,不仅族裔繁多,而且以仕宦和治学著称于世.明清易代,由于方氏族众与前明王朝依附甚深,多采取与新王朝不合作的态度,于是频遭疑忌,案狱迭起.康熙五十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大案,方氏家族牵连其中,打击尤为沉重,其族众或流徙边塞,或入旗为奴,由华族沦为囚徒,昔日以仕宦、治学和文学创作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世家的辉煌气象难以为继,渐呈中衰之势.究其原因,与案后方氏族众趋于淡化学问、疏离仕途的思想认识上的变化和清廷以打击文化世家为主要内容的维系其思想文化统治的政治目的两方面的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清代常熟诗坛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常熟文学分清初和清中叶(晚清属近代文学)两个阶段.清初,常熟诗坛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遗民诗人如群星璀璨,创作了众多忧国忧民的作品,烙下了时代印痕;二是以钱谦益为核心的虞山诗派,与云间、娄东鼎足而立,给中国诗歌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清中叶,"神韵"、"格调"、"性灵"诸说登陆常熟诗坛,造就了许多才华出众,颇具影响的诗人,给虞山文坛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6.
无锡锡山秦氏为明清时期江南大族,以"孝友"传家,深得世人称道。作为明清时期江南的大家族,锡山秦氏不仅以科名取胜,在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秦氏家族之所以能成为历史悠久的文学世家,其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深厚的家族文化,包括家训、家法、宗祠等宗法制度,以及义田、义庄等族产支撑家族生存,还有家族教育,人才的培养,为家族发展储备力量。  相似文献   

7.
"海虞二冯"指的是明末清初常熟的两位重要诗人:冯舒与冯班。"二冯"上承诗坛巨擘钱谦益"通经汲古"的诗坛变革旗帜,下启虞山诗学的新路向,实为虞山诗学的新一代盟主。"二冯"诗学之共同点颇多,如抨击明末"七子"、"竟陵"诗风,重申诗文之辨,推崇晚唐诗风等等,凸显出虞山诗学的显著特色。然两者诗学也存有一定差异,论及者较少,当结合其人格禀性、学术经历作进一步分疏,深化学界对"二冯"诗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贯彻十八大精神、传承与发展虞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认识虞山文化的重要价值,加强虞山文化的整理和出版工作,发挥教育在虞山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蜀中遂宁出现了“席、黄、吕、李、张”五大文化世家,人才辈出,成就卓著,影响深远.席氏以明代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席书为代表;黄氏以明代工部尚书黄珂、女散曲家黄峨为代表;吕氏以南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吕大器、书画家吕潜为代表;李氏以清初语言学家李实、榜眼李仙根为代表;张氏以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大诗人张问陶为代表.本文对五大家族的研究成果,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无棣吴氏家族之所以能在明清两朝保持数百年科甲鼎盛、才人辈出的世家局面,其家族成功的联姻策略应是重要因素之一。吴氏家族婚姻关系的特点可归结为重望族联姻、重文化联姻、重乡土联姻、重世代联姻。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世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形成受地理、传统、家族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皖籍文化世家基本特征,梳理部分代表性世家家学传统的历史变迁,总结文化世家传承规律。皖籍文化世家特征包括以血缘为纽带,时空聚集分布;以地主经济为基础,注重“官位”和“门第”;以教育为途径,以礼制为规束;类型复杂,行业分布广泛。大量皖籍文化世家起于学术影响,其学术影响与政治地位互相映照;“通”“变”贯穿于发展轨迹之中;家学传承中讲求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2.
曾昭薫所著《湖南历代文化世家·道州何氏卷》是一部透显文化世家家族史的力作,展现在读者面前的道州何氏家族,是清代中晚期声名显赫、以书艺享誉中外的著名书法文化世家。处在这个世家中心位置的,虽然离不开身为尚书、权倾朝野、履职经筵直讲的何凌汉,但作为文化世家的典范却是创造了"独有千古"的何体书法艺术的何绍基。  相似文献   

13.
明七子系产生于北方的文学流派,具有鲜明的北方地域文化属性.以王铎、薛所蕴、刘正宗"京师三大家"为代表的清初北方诗人,在传承七子诗风时,强调北方地域文化特征,抗拒江南文化的影响,更具正统色彩.而明清之际兴起于江南的云间派,则大量引入江南地域文化,实系七子的变体.  相似文献   

14.
钱谦益的文学理论和创作与其人生际遇紧密相关。钱谦益转益多师,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奇,对有清一代诗风的确立起了先导作用。其对明代文学的总结批判,其性情、学问、世运参会之诗论,其对后起诗人的扶持,在明清易代之际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其为中心而形成的虞山诗派,对清代前期文学影响甚大,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降,女性文学蓬勃发展,万紫千红,作为湖湘文化中的一枝独秀,湖湘闺阁文学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是湖湘文化世家中心——湘潭,闺阁作家更是群集创作,熠熠生辉,其群体的家族性、作品的质朴空灵,无一不吸引人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桐城诗歌的繁荣与大批名门望族的叠兴代起密切相关,钱澄之、方文、方以智、姚鼐等创作卓有实绩的诗人几乎都来自于这些家族。虽然就作品风貌来看,这些诗人风格各异,个性鲜明,但他们的创作又很显然受到其家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从而呈现出某些共通性特征。本文主要从理学的传承、尚学重教的风气、家族诗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家族文化对明清桐城望族成员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而以斑窥豹,探讨家族文化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邵宁 《考试周刊》2014,(57):173-173
本文以"虞山印派"鉴赏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鉴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带来的感性的"导"与理性的"入"的问题,并对"虞山印派"鉴赏教学做了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女性文学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涌现出大量女性作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女性诗人结社现象.本文通过对"秋红吟社"以及明清之际女性创作群体的考证,展示女性诗社的发展和特点,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不仅反映出女性文学在明清之际的繁荣、满汉文化的交流、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秋红吟社"在这个繁荣中的标志性意义,同时,也反映了长久以来的男性权威对女性生活及女性文学创作的约束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明代蜀中遂宁席氏家族,科第蝉联,诗人辈出,历经数代,二百余年风流不衰,在社会上颇有声望,是明代蜀中政治望族和文化世家。本文对此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20.
虞山赵用贤 ,明隆庆、万历时期著名政治家 ,是晚明党争发展形成的关键人物之一。学术思想方面 ,他师事阳明心学 ,是虞山一地王学较早的接受者与传播者。文学方面 ,用贤作为后七子派“末五子”之首 ,他的诗学活动体现着复古新变的走向和特征。他博藏精校图书 ,编著《赵定宇书目》 ,对虞山藏书刻书之风有开启之功。赵用贤的政治文化活动对明末清初虞山文化发展兴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