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滥用兴奋剂的体育异化现象进行了批判。建议从科技哲学、社会心理尤其是生命伦理上对服用兴奋剂现象进行再思考,以杜绝这类现象的滋生与蔓延。主要内容如下:1.雅典奥运会滥用兴奋剂现象引发的思考2.滥用兴奋剂的社会文化特征论述了滥用兴奋剂的四个社会文化特征:欺骗人类性;亵渎科学性;腐蚀社会性和玷污文化性。3.滥用兴奋剂引发的社会问题(1)严重危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滥用兴奋剂对运动员身心具有极大危害性。兴奋剂对心理的危害也十分严重,轻者加大运动员的心理压力,重者使他们一生难逃负罪感。(2)影响体育运…  相似文献   

2.
尽管兴奋剂对运动员的身体、心理以及高尚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兴奋剂检测越来越严格,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但近年来兴奋剂的使用仍在继续。基于使用兴奋剂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对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社会各界都应该联合起来开展反兴奋剂运动。本文通过对大量有关兴奋剂及反兴奋剂的文献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兴奋剂的原理、危害及反兴奋剂的必要性,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发以推动反兴奋剂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兴奋剂屡禁不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在反兴奋剂的征程中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1.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原因分析(1)对名利的追逐。(2)运动员的无知。这种无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运动员在无知的情况下服用了兴奋剂。有些教练员或队医可能对违禁药物都不太清楚,对运动员盲目的治疗和指导使运动员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误服;二是有些运动员对兴奋剂危害程度的无知。如果让运动员在服用兴奋剂和危及生命两者之间作出选择,我想没有运动员会选择前者。(3)药检覆盖面小或药检落后造成的侥幸心理。2.兴奋剂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2)违反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3)使…  相似文献   

4.
使用兴奋剂的危害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对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极其有害,许多危害甚至是终身的.不可恢复的.竞技体育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起因使用兴奋剂导致的“猝死”事件。大量的科学研究也证明了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5.
《游泳》2004,(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了第398号国务院令,颁布《反兴奋剂条例》,新华社3日受权播发了这个条例。条例分总则、兴奋剂管理、反兴奋剂义务、兴奋剂检查与检测、法律责任、附则共6章47条。《反兴奋剂条例》指出,本条例所称兴奋剂,是指兴奋剂目录所列的禁用物质等。兴奋剂目录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和海关总署制定、调整并公布。条例规定,体育社会团体、运动员管理单位向运动员提供兴奋剂或者组织、强迫、欺骗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  相似文献   

6.
2012年国际体育仲裁院裁决中国运动员廖辉的禁赛期从4年缩减至2年。该案反映出国际体育仲裁院在反兴奋剂案件中所坚持的一贯实践:应适用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来解决反兴奋剂规则间的冲突,格式条款的解释应有利于相对方运动员。此外,该案对协调反兴奋剂规则之间不同的处罚标准以及保障运动员的合法权益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20,(1):1-12
孙杨拒检案经过国际泳联和国际体育仲裁院两次听证,成为国际反兴奋剂领域的经典案例。本文回顾了案件的基本情况,对案件在国际泳联和国际体育仲裁院的两次听证中运动员、国际泳联、国际泳联听证专家组、国际反兴奋剂机构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运动员必须明确了解自己是被谁检查的,参加样本收集活动的每位官员都应经过样本收集机构适当培训、任命和授权。反兴奋剂规则不仅仅规范运动员,也规范体育组织,对运动员的严格要求同样适用于体育组织。兴奋剂处罚有类刑罚性,规则不够清晰导致争议的时候,应该仿照刑事处罚"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立法不明导致解释不清的后果不应由运动员承担。虽然客观困难存在,但既然反对在体育中使用兴奋剂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选择,那么体育组织就必须为此政策买单,外包兴奋剂检查并非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国际体育运动中对兴奋剂违禁运动员的查处与其基本人权的保障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查处兴奋剂违规事件的主要依据《世界反兴奋剂条 例》(WADC)一直强调保障运动员基本权益的精神。以往WADC多次强调尊重人权,新修订的2015年版也强调尊重人权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包括比 例原则的精神。但在保护疑似服用兴奋剂运动员的人权方面,首先必须明确的是,WADC具有公法和私法混合的性质,也具有习惯国际法的性质, 各国政府及其国内的各种实体和个人,尤其是运动员和其他体育参加者都有遵守WADC规则的义务。尽管如此,除非有例外情况,人权法原则上不 能适用于体育运动和反兴奋剂制裁。修改后的WADC多次强调尊重人权和比例原则,并在兴奋剂违规认定时的严格责任、处罚过程中的公平听证 程序以及兴奋剂处罚机制等方面强化了对运动员人权和基本权益的保护。另外,国际体育仲裁院(CAS)在其兴奋剂争议裁决中也多次强调尊重人 权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并多次引用国际人权公约的基本原则以保护运动员。鉴于国际体育运动中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最高管理机构性质以及在其 制定的WADC中规定CAS享有最高的管辖权,因此CAS是兴奋剂管理中的最高裁决机构,在保护兴奋剂违规运动员的基本人权方面,国际体育界还 需要CAS的解释和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9.
一、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限制兴奋剂的活动继一九八四年之后,在大型国际比赛中暴露出的兴奋剂事件,仍然屡有发生,一些国家的年青运动员及其幕后人员,之所以要不择手段滥用兴奋剂,为的是一举成名,好名利双收。教练们当然也希望运动员飞黄腾达,一些无系统医药知识的人,滥用兴奋剂,造成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危害。它们的政府虽一再说服教育,指出其危害性,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与数字中国的背景下,运动员数据权利保护是反兴奋剂治理工作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规则分析等方法,以运动员数据权利保护为出发点,对国际反兴奋剂规则进行了梳理,探寻了新时代反兴奋剂治理下运动员数据权利的克减与保护。研究发现,运动员在反兴奋剂治理活动中应享有知情同意权、隐私权、拒绝权和被遗忘权等数据权利,但权利的实现却因克减边界的模糊性与反兴奋剂治理产生冲突。研究认为,通过坚持遵守反兴奋剂的基本原则及相关规则、规范运动员数据收集采集的操作程序和完善监管救济与相关技术等措施,可适当平衡运动员数据权利保护与反兴奋剂治理之间的冲突,推动实现反兴奋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张鹏 《体育科学》2023,(11):32-39
根据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规定,未成年运动员有资格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由此也被纳入反兴奋剂规则的调整范畴。2021年修订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从概念厘定、适用范围、举证责任、披露豁免和处罚标准等5个方面强化了未成年运动员的保护。国际国内反兴奋剂规则仍存在条款设置难以达成设定目的、保护规则缺乏深度、个人信息保护缺漏等问题。以此为鉴,我国《反兴奋剂条例》中应增设未成年运动员保护条款,修订《反兴奋剂规则》的公开披露条款,补充《反兴奋剂规则》中未成年运动员的例外规定,强化未成年运动员的个人信息保护,从而促进国际规则与国内法、国内规则的有效衔接,积极参与国际反兴奋剂规则在未成年运动员保护方面的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威尔逊 《新体育》2012,(6):17-17
如今的科学手段,不足以认定一名涉嫌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必须被终身禁赛,因为它不能100%的肯定这名药检失败的运动员服用了违禁药。我们总是简单的认定,“药检呈阳性”就意味着运动员故意欺骗,于是,他必须“后果自负,人头落地”;反过来说,药检呈阴性并不代表运动员就没用兴奋剂。我希望人们认识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药君子”何其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攮攮,皆为利往,说穿了就是一个“利”字。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欺骗全世界”的加拿大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到08年被迫交出5枚奥运奖牌、刚刚解除牢狱之灾的美国“女飞人’琼斯,在近20年里,以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和违禁运动员为主角的反兴奋剂大戏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4.
建立安徽省"反兴奋剂"监控体系,是促进安徽省竞技体育健康发展,实现体育强省的需要。分析了兴奋剂对体育的危害;从兴奋剂检查、相关信息申报、食品、营养品及药品安全;抓好运动员、教练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建立反兴奋剂组织制度和绩效考核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安徽省反兴奋剂的监控体系,以提高反兴奋剂工作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 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中,兴奋剂问题成为竞技体育中热点、难点的敏锐问题的交汇点。其一,兴奋剂确使一部分运动员提高竞技成绩,达到欺骗目的;其二,兴奋剂服用者身心受害,危及生命,已成严峻事实;其三,兴奋剂就是在以上两种矛盾对立中快速发展;其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目前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不良心态和心理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呼吁应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沽名钓誉”和自我欺骗是阻碍运动员体育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以412名(男=220,女=192)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运动员“沽名钓誉”、自我欺骗和体育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欺骗对“沽名钓誉”和体育道德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运动员在自我欺骗和体育道德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运动员表现出了更高的自我欺骗和更低的体育道德水平;(2)自我欺骗对沽名钓誉和体育道德具有显著中介作用。研究认为,为了促进运动员体育道德发展,应采取措施加强运动员体育道德认知教育,降低自我欺骗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法律角度对反兴奋剂法规作出探讨。兴奋剂对于身体的危害性已经被医学家们阐释得很完整和全面了,这其实仅仅是一种表面的伤害。兴奋剂更大的危害在于从法律上侵犯了运动员作为一个合法公民的种种权利。而我国目前关于维护运动员合法权利的反兴奋剂法规尚且存在不足。因此为了更加坚定反兴奋剂的立场,从法律的角度来透视竞技运动中的反兴奋剂法规存在不足的现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比发达国家的有关反兴奋剂法规可以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反兴奋剂法规在维护运动员合法权利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Rob  KOEHLER  加拿大 《体育科研》2008,29(5):9-10
有人把体育运动中的兴奋剂归咎于参赛运动员违背了体育运动精神的价值取向,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讲,体育精神可以这样来描述,即运动员通过努力的训练及顽强的意志(而不是使用违禁物质与方法),来实现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卓越的追求,并由此获取相应的物质回报。另一方面,运动员是否以为他(她)的对手在使用兴奋剂也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因为他们往往会为了取得同等的竞争条件而做同样的事情;另外一些影响运动员是否使用兴奋剂的因素来自于他(她)的同伴、支持者、赞助商、媒体、公众舆论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左右他(她)们的决定,即在比赛当中是否应使用提高运动成绩的违禁药物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游办 《游泳》2005,(3):5-5
高举反兴奋剂的旗帜,保持和维护中国游泳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这是中国游泳工作者的共同心声。中国游泳协会一年一度的反兴奋剂大会于哈尔滨召开。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桦在会上宣布,2004年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共对全国25个单位的352名运动员进行了724次赛内、赛外和血液兴奋剂检测。检测总人数占游泳项目注册人数的33.65%,未发现一例兴奋剂阳性。这是中国游泳在2004年实现奥运会金牌突破同时的另一个收获。李桦说,2005年是全运会年,如何公平比赛、公平竞争,是广大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及管理者都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