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颂 《现代传播》2001,(3):74-76
广播电视播音创作,除了无稿播音之外,就是有稿播音了;所谓有稿播音,是指在话筒前、镜头前,根据文字稿件进行有声语言创作。这在大部分节目中,如新闻、评论、专题、解说、文艺等非现场即兴的节目里,特别是一些重大的节目中,都会长期存在。但是,目前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对于有稿播音相当轻视,甚至鄙视,认为它过时了,是没水平、没能力的表现。于是,拿起稿件来无精打采,有气无力,极大地削弱了有稿播音的生命活力。一 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就同时出现了有稿播音。难以想象,所有的节目中、所有播音过程都没有文字稿件作依据,说话都…  相似文献   

2.
播音标准问题,自有播音创作以来就存在。创作者和接受者,包括管理者,不论是否意识到、是否明确,也时常在心里掂量,在言谈话语中涉及。任何一种传播行为,语言传播当然不会例外,都有规范,都有思想范式,不可能好坏不分、是非不辨。因此,逐步在理性上树立一个标尺,用以估量现实中的诸多现象,是一种社会责任,对播音标准的思考,恐怕不是多余的。一语言,自其产生以来,就有标准:说清楚了么?听明白了么?这大概是最起码、最表层的标准了。如果说不清楚、听不明白,语言的社会功能也就消失,语言的价值只能等于零。岂止等于零,简直可以说还会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颂 《现代传播》2002,(1):76-77
面对“入世” ,值得广播电视工作者思考的事情很多 ,但是 ,首先遇到的恐怕是传播观念的问题。我们当然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论国外、域外的传播学如何发展 ,不论我们的传播理论怎样深入 ,这个立足之本 ,永远不可动摇 ,而且要“与时俱进” ,“更上层楼”。“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定要落实到广播电视的传播中去。这不但是“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所规定 ,而且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前进方向所必需。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不能有须臾偏离。至于具体操作层面 ,也是应该…  相似文献   

4.
张颂 《现代传播》2002,(2):77-78
在传播观念的问题上 ,首先是“传播什么” ,即廓清哪些是应该传播的 ,哪些是不应该传播的。任何传媒都有自己的传播下限 ,总是把那些不应该传播的内容大体确定下来。这里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 :一是维护国家利益方面 ,如国家机密、经济情报、军事机要、科技尖端等 ;另一个是违背道德标准方面 ,如败坏风气、侮辱人格、造谣生事、低级趣味等。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大众传媒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是党和人民之福。但是 ,现在的问题是突破道德底线的情况相当严重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在本应坚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广…  相似文献   

5.
张颂 《现代传播》2001,(4):51-52
广播电视传播,是一种社会行为,为了社会,参与社会,它不同于友人之间的谈话,也迥异于亲人之间的絮语.它是媒体与大众之间的公开交流,要服务大众,更要引导大众;让人人可以听,更要让人人能听懂。因此,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必须树立规范意识。一 规范,有自然形成的,如天体运行、花开花落、人类呼吸、饥餐渴饮……;有社会约定的,如伦理礼仪、法规体制、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规范就是自由。在生存中,在生活中,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一员,完全脱离了自然人、个体人的孤独无助、我行我素的状态,个人意志、个人愿望、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6.
张颂 《现代传播》2001,(5):58-59
广播电视传播中,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出声露面驾驭节目进程的人,处于前沿、中介和纽带的地位。进入这支队伍,必须经过严格的遴选,不是什么人都能愉快胜任的。这是广播电视传播特点决定的,既包括传播的需要,更适应受众的期待。主观意志的“拔苗助长”,并不能“一手遮天”。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做不到“掩天下人之耳目”。 正因为如此,1995年前广播电影电视部孙家正部长强调:“播音是个大概念,包括新闻播音、专题解说、节目主持……”“都应该练好播音基本功”;2000年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徐光春局长明确指出,播音员…  相似文献   

7.
张颂 《现代传播》2002,(3):64-65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 ,最重视“体现时代精神 ,充满人文关怀”。所谓“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当前 ,我们要大力宣传、认真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广播电视自身就要首先做到“三个代表” ,而人文关怀不能不是一个重要方面。一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就应该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必须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 ,必须认识自己的责任。这责任 ,实实在在地表现为字字句句的一丝不苟 ,掷地有…  相似文献   

8.
张颂 《现代传播》2001,(6):73-74
广播电视中,一直存在着谈话形态,如:广播谈话、对话,电视访谈、论坛……这确实是一种具有魅力的形态,人物状态显得亲切自然,话题范围显得灵活宽泛,逻辑严谨度要求比较松,话语冗余度可以比较大,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争先恐后,令人耳不暇听。尤其是那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时候,往往会让听者专心动容,乐此不疲。因此,这类节目至今仍然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谈话形态备受青睐,大有扩张泛滥之势。虽然说还没有走到“真理跨过一步就会变成谬误”的地步,但由于相关的理论已经出现了偏颇,对谈话节目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张颂 《现代传播》2001,(1):82-83
今年的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通用语言文字法》开始施行了。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必将发挥巨大的、长远的影响。我们的广播电视工作者,特别是有声语言传播的专业人员,一定会为此而欢欣鼓舞。一 我国的文字,秦始皇曾经明令“书同文”。这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法规。它使得我们的社会交际、经济交易、文化交流、人际交往、人机对话都能够十分便捷、通达。这种文字的统一,对于异域的的联系、思想的沟通、认知的共识、历史的承续,无异于…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语言本质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谈论语言的文字多了起来。这是好现象,说明语言受到了重视。但是,关于语言是什么?语言的本质如何认识?却众说不一。人们每天在使用语言,语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那作用几乎尽人皆知。为什么仍不能确切地把握它呢?也许这正是语言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反映吧! 有了人才有语言,有了人群才有了语言。人是社会的结节点,个体的人聚集成群体中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有了交往,语言便应运而生。人比鸟兽高明,因此,人类的语言便显得明晰便捷,少歧义、不含糊、容易学、方便用。使用语言,可以表意,可以传情,于是,喉头声带发达了…  相似文献   

11.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的龙头、主体、骨干,这大约已是不争的事实。广播电视的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的,这大约也是不可否认的定论.各国的传媒、各广播电视机构,都花大气力抓新闻传播,并不是巧合,应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无论从内容上、种类上、体裁上、样式上,新闻总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上层建筑中观念形态的表现,文学艺术讲究对“会有的事实”的建构,新闻传播要求对“已有的事实”的报道.狭义的新闻正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广义的新闻就包括了通讯、评论等。但是在实际传播中,除了“新闻节目”外,还有所谓“新…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步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进行。先行者精益求精.后继者风起云涌。不论多么艰巨、多么曲折,大势所趋,已是事实。 这一改革,同其他行业一样,目的是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新世纪的战略目标。而核心是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们所说的人才,首先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更是有创新能力的、可担重任的人才。 广播电视的从业人员,是从社会上吸纳来的,社会人才的状况直接影响广播电视人才的状态。由于新世纪信息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成熟,高等教育的普及进一步加快,人才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一专多能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六张颂复合型人才有多方面要求与表现,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较宽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的统一,在能力上应是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统一。这样,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就可以表述为“一专多能”。一专多能,一般是两层含意,一是以本...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要发挥教化功能,也要发挥娱乐功能及其他必要功能。当我们说信息共享的时候,不应忘记认知共识,而当注意认知共识的时候,更不能忽略愉悦共鸣的审美特质。虽然,现在来谈论语言传播中的美学层面还为时尚早。不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众,美学意识还不够强烈。人们往往满足于“是什么”,连“为什么”都鲜有人问津。好像听故事,只问人物好与坏,结局离与合,于是那些毫无道理的虚构,毫无根据的编造都能获得多种传播渠道,甚至不胜而走。语言也是这样,只问是否念了错别字,没念错别字就认为好;或者只问是不是顺溜,只要顺…  相似文献   

15.
在广播电视的改革中,对受众的研究受到了重视,提出了“贴近受众”的口号。这无疑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一口号不应作为放弃传播责任和诠释媚俗主张的挡箭牌。一 接受美学提出重视接受者,把创作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加以强化,这是正确的,但其弊端往往造成创作主体意识的淡化,这就未免有些偏颇了。“贴近受众”,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我们的广播电视,一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其含义,通常表述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并不影响功能的拓宽、形式的多样。在我们的广播电视传统中,从来没有忘记过受众。除了极“左”思潮的干…  相似文献   

16.
信息社会实现网络化之后,必然面临网络控制的问题。社会的发展、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总要突破局限,同时加以制动。人类对于水的开发利用是如此,对于电的发明与利用也是如此。刚刚发明了电,在利用时就伴随着恐惧:能制人于死地,能制物于毁灭。于是如何控制它,自然就成了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的焦点。当今,对于网络也经历着同样的路程。国际互联网,多向互动传播……似乎无法控制,要“天下大乱”了。从语言传播的角度看,实现控制是可能的。绝密、机要信息,另有相应通道,除了间谍和破译,一般人是得不到的。这就是一种控制。虚假的,攻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术争鸣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为”和“双百”方针促进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人们的认识总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也是螺旋式上升的。我们对广播电视传播的规律的认识是如此,对语言传播的规律的认识同样是如此。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规律上,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是十分正常的,正如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对传播的认识,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过程一样。面对复杂而又稚嫩的广播电视传播,特别…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最具特征的是有声语言传播,文字语言传播是其次要或辅助手段。进入网络文化以后,仍然以此特征与报纸、书刊相区别。在这方面,我们的规律性认识还有许多尚未涉及的问题。当有声语言传播过程进入了。信息共享”的范围之后,若就此止步甚至故步自封,恐怕难免进人“快餐文化”的囹圄而不能解脱。说到底,这只告诉了人们“说了什么”,至于“为什么说”,便披悬置起来。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有语境的作用5“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对象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9.
电视传播在听觉刺激的同时增加了视觉刺激,比现有的广播传播只有听觉刺激的确是丰富的。人们从电视里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画面,得到了更多的官能满足,坐在某个地方,可以“周游世界”,甚至遥望日月星辰的秘密。人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威力时,难道没有超越知识层面的需求么?电视机屏幕的尺寸大,框在其中的东西也是被剪裁、被截取的“沧海一粟”。在每一个瞬间,也只能看到大千世界的一小点儿天地,在转瞬之间,才能看到那另一小点儿。这正是电视传播的时空局限。夸大这一点,会放松我们的责任感,走向工具万能论;认识这一点,并切…  相似文献   

20.
参加过几种评奖,广播电视节目的评奖有一 定的弹性,竟会发生相反意见的论争;播音与主 持作品评奖,特殊性更明显,往往看法不同,甚至 分歧较大。 之所以设立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主要是 为了鼓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提高创作觉悟,多 出精品。但这同其他节目的要求,共性之外,个性 差异较大。如有声语言的状况(语音规范,词汇、 语法规范,表达准确、流畅,状态积极、自如,等 等)、电视中的副语言(眼神、手势、化妆、服饰、体 态,等等),都是其他节目、其他评奖不作为重点 衡量的。 正因为如此,播音与主持作品的“作品”涵 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