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大学语文》课是高校面向文(除汉语言文学专业)、理、工、农、医、财经、政治、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加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不只是语文教育,而语文教育占有特殊甚至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大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能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能赋予学生的生命以一种亮色。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不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素材。要通过对教材名篇的审美情感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3.
民族音乐的传播对深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不仅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因此,我们要加强高校的民族音乐课程设置,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达到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高职文化素质体系建构的重点在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学语文课程以其明确的审美目标和独特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在高职文化素质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充分实现大学语文的文化教育功能,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建立新型评价体系,实现其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学语文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核心课程与辅修课程结合、主课堂与校内外活动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感悟结合的“三个结合”课程建设构想是大学语文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课程的设置乃是对纯工具性的应对,当前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和语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提高读写能力的关键是要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读写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的参与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实现人文与工具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引入境界,感知形象美;二是唤起生活经验,体验情感美;三是调动想象,欣赏意境美;四是引导领悟哲理,提高审美鉴赏力。  相似文献   

8.
90后的大学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这对大学语文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此提出了应对策略,一是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二是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三是倡导严肃创新的学术风气。  相似文献   

9.
从大学生钟情之美学角度切入,锲入结构、音律和意境、神韵、情趣等美学范畴,阐释文学作品的结构关、情致美、神韵美和理趣美的主要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知人们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倾向以及人类创作心理、创作追求和创作规律,提出审美教育应当成为《大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价值选择和自觉的行为路径,而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赏析、理解和体悟,则是《大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不少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开设时常遇到这样的境况:一方面有关专家大讲开课之益,另一方面听课的学生多抱怨学了无用,浪费时间。这一境况不仅影响到对该课价值的评价,而且影响其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因此,探讨这一境况产生的原因,寻求改变这一境况的办法,既必要又紧迫。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明的到来,以人为本的人的意识的觉醒,在审美过程中,人们突破形而上的先入为主的审美模式,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研究日益得到重视,越来越注意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文本的多义性的阐释。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突破形而上的先入为主的审美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达到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就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实行平等对话的审美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大学语文"课的地位也日益边缘化,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素质教育缺失的现象,文章旨在重新审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笔者认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在实施"大学语文"教学时,必须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必须重视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中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它致力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感受美、体会美、鉴赏美的能力。因此,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等教育中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更注重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正确鉴赏美的能力,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有其必要意义。本文试从诵读经典、直观感受、实践主体自觉创造美等三个方面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文学对提升高职生文化素质十分重要。但是,在《大学语文》中文学传授现状并不十分理想,文学传授需要探索:明确文学的基础性,重要性;建设《大学语文》教材;通过搭建校内外平台,多渠道进行文学渗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不少高校,大学语文和写作正在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被不断压缩,一些优秀的教师不愿意上这两门课。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等却不容乐观。其实,大学语文和写作课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素质和应用能力,把大学语文和写作建设成为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宗旨的新课程,是“教”和“学”双方共同的要求。凯里学院作为升本不久的地方院校,尤其是以师范专业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力加强文化素质课程的教育教学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语言学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而高职学生的语言学水平偏低,所以,不管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师知识传授,都要重视语言学。同时,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建构有利于通过语言学来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校内外平台,这样语言学的传授才能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初步探索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实践。作者提出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国外先进文化经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从而在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文的读写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但要真正认识和处理好“读”与“写”两者的关系,却是不容易的事。尤其是进入所谓“读图时代”,重视大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韩烈文主编的《大学语文读写》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进行的。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该书除了把读写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外,还力求突出人文性、强调审美性、注重经典性和讲究实用性,对大学语文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培养大学生的读写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并非泛而空,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大学语文》是人文科学很强的学科,其作品有助于形成坚定正确的信念目标;有助于强化审美能力;有助于丰富历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