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入深出.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段: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浅显易懂,但是教师如果巧设问题: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他望到哪里,望到了什么?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展开讨论,从解放隆化想到祖国解放,想到新中国的建立,展望美好的未来.这样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扩散了思维,发展了想象力.   ……  相似文献   

2.
谢玉枝 《教育导刊》2003,(8):127-128
浅入深出.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段: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浅显易懂,但是教师如果巧设问题: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他望到哪里,望到了什么?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展开讨论,从解放隆化想到祖国解放,想到新中国的建立,展望美好的未来.这样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扩散了思维,发展了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抓好质疑环节呢?我认为应抓好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1.抓空白点质疑;2.抓疑难点质疑;3.抓矛盾点质疑。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巧妙提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三个途径和四种方法.三个途径是:在感知理解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在对读物内容的想象中培养创新思维,在其他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四种方法是:1.质疑法;2.瞬捕法;3.比较法;4.绘图法.  相似文献   

6.
7.
<正>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学贵有疑,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考试为目的,以灌输为手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压制学生自由地探索、发现或提出问题的教育。在一次教育创新研讨会上,一位大学教授不无忧虑地说:“现在,最使我感  相似文献   

8.
所谓思辨性提问,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和提出的问题以及解疑的过程具有启发性、可思考性和探索性。其中问题的设计是前提,引导解疑是关键。好的引人深思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探索钻研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解疑,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的能力。思辨性提问有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邬泽富 《云南教育》2001,(19):18-19
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问题就是创新之源,正如发明家保乐·麦克克里德所说:“惟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问,在整合资料,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诱发创新意识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而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怀疑,而传统的…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奖获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是学问,就是要学会怎么样问,就是学会善于思考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人才的社会,新世纪的建设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才智,提出问题的胆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要系统训练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疑、敢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年级越高,提问的能力似乎越低。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即使在学习中不懂的问题或一知半解的问题也不愿意向老师或同学提问。为什么呢?长期以来,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习惯于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的互动交流,而互动交流最常用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师生的问答。只有“问”得好才能“答”得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就必须重视课堂的提问艺术,就必须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所谓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学实践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只有产生问题情境,对学生才会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学的提问正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训练学生语用能力的过程,终极目标指向发展学生的思维。本文把阅读教学与思维培养关联起来,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发展聚合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训练纵向思维,开发想象思维。  相似文献   

13.
设疑置问 训练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通过设疑置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重要方面。本文总结了设置疑问的六种类型,主要有急问抢答型,质疑问难型,类比解析型,论争辨析型,启发建模型和回归本意型。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以“疑”点燃思维的火花.首先要营造民主阅读氛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见解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以“疑”点燃思维的火花.首先要营造民主阅读氛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见解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孙瑜 《家庭教育》2006,(4X):32-33
春天到了,花草萌发新芽,小动物们也都开始往外跑。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孩子们衣服穿得少了,浑身能量多了,思维也越发活跃了,什么都想试试。这正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好时机。[编按]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我担任一次公开课的任务,在试讲总结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说明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周瑜又是怎样一个人?然仅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也大多依据我讲的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回答不理想,令人意冷。下课后,几位听课的老师也指出,应当在问题的设计上再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喜欢“火花”,喜欢那种能够点燃心中火花的“火花”。我说,没有一种“火花”能比印上足球的更加花  相似文献   

20.
“激疑拓展”是我校“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阅读多思教学法的实验步骤之一。这一环节即是教师诱发、点拨和探索课文的重、难点,激起学生疑深、疑透、疑广,拓展学生思路,培养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宜在课文的重、难点或特点之外巧下“金钩”,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认识矛盾,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思考动机,让学生“多思”、“善思”,拓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一、以趣问激疑拓展引奇激趣之问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我在教《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引导学生精读)后提问:“要是小蝌蚪问你:‘小朋友,我要怎样才能找到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