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振声 《传媒》2000,(2):32-34
新闻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许多人没有真正弄明白。因为没解决这一基本问题,从事新闻工作就难免抓瞎——选题、采访、写作、编辑中的偏误时有发生。这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新闻准确定义,即“新闻究竟是什么?”这是新闻之宗、新闻之纲,是一把“总尺”,是一杆“大秤”。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究竟是什么?怎么给它定义?我理解,新闻摄影是“现在进行时”的新闻事实的现场形象截取。这里的重点在“现在进行时”上。这个概念是从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南振中对新闻摄影的定义演  相似文献   

3.
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新闻策划”?进而解决究竟该如何“策划”新闻活动的问题,确实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就从新闻采编策划的缘起谈起,讲讲它的定义、主体及原则。  相似文献   

4.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抱怨:稿件没少写,见报的却廖廖无几。重要原因是没有把握新闻写作的“要领”,说白了就是没有跳出行业写新闻。那么,怎样跳出行业写新闻呢?要跳出行业求时新、质新。新闻定义虽然“五花八门”,但都离不开一个“新”字。这里的“新”不仅仅是反映对象的“观态”和“趋态”的新,而且应该是从“观态”和“趋态”中提取在本质上有别于旧态的新态,只有时新而没有质新还是不能把新闻和历史区分开来。同样,只有事理上的质新,没有时序上的新近,也不能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5.
要谈及新闻文化之哲学意义,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新闻文化?这是我们要讨论的前提.我想我们可以分别定义"新闻"与"文化",然后从两者的共通之处为新闻文化拟以定义.  相似文献   

6.
读者对新闻究竟有哪些心理要求呢?这些心理与新闻背景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积极而一般的心理特点和要求而言,读者对新闻的心理要求主要有六种,它们与新闻背景交代与否有着密切关系。一、求新心理。“新”,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也是读者心理要求之一。读者总是喜欢那些事实新鲜,表现手法和角度新颖的新闻。新闻之“新”首先源于事实本身,但不可否认新闻之“新”也常由新闻背景衬托出来。二、求近心理。读者喜欢阅读的新闻,其事实要与自己的地域近、职业近、年龄近、生活近。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应从读者上述心理着眼,尽可能满足读者在“接近”方面的心理要求。而新闻背景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模糊新闻时间有失新闻真实性浙江东阳广播电视局汤明纲新闻的定义很多,内容各有侧重。但万变不离其“新”,正所谓新闻姓“新”。“新”有事实之新、耳目之新。“事实之新”不言而喻,“耳目之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近事实新近所见所闻,一种是过时的事实新近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8.
新闻究竟是什么?从它产生之日起,学界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百年的新闻学研究中,最让人感到沮丧的是理论界对于新闻本质的认识问题,据有关专家不完全统计,传统新闻学中关于新闻的定义,就已经有220多种(也有人说是170多种)[1].  相似文献   

9.
论文缩微     
新闻的“新五要素”梁衡在《青年记者》2006年第2 期上撰文说,他给新闻下了一个新定义,即:受众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信息的传播。共包括五个要素: (一)受众。受众在新闻定义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1.没有受众就没有新闻。2.受众决定新闻影响的大小,新闻的影响不靠生花妙笔。 (二)事实。新闻的本质是真实,文学的本质是艺术美感。新闻讲真实,生动则是可遇不可求的。那种“投文学之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新闻策划”作为一个新名词在新闻界十分走俏,并且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围绕这个问题大家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有的对它褒扬不已,也有的大加鞭挞,双方各执一端、莫衷一是。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新闻策划”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如何理解新闻策划”定义?据手头掌握的材料看,在每一篇关于“新闻策划”的论文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给它下了个定义,加起来足有30多种,但经过认真梳理、仔细推敲后大致又可以归结为三类。不妨摘录如下:狭义的“新闻策划”论(或“新闻报道策划),是指视角新、立意高、开拓深、介入及时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别解     
什么是新闻?历来的定义是:“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对不对呢?我的看法是:也对,也不对。说对,因为它正确地规定了新闻必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说不对,理由有二:其一是这个定义太广了,广到攒不清边际。刚才院子里的母鸡和公鸡斗架,难解难分;昨晚邻居的父子对奕,父胜子败……诸如此类的新近发生的事实,难道说都能成为新闻的本源吗?显然是不行的。其二是这个定义又太窄了。既称“新近发生的事实”,总不能是一两年以前发生的吧,否则又哪能称得起“新”而且“近”呢?  相似文献   

12.
新闻事实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学术界几乎公认这样一个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究竟是先有事实还是先有新闻 ?先有事实产品还是先有传播 ?西方学术界认为 ,事实是记者在传播实践中生成的产品。记者罕有机会深入信源的内部信息世界独立地确定事实。本文从事实的图解、事实的叙述框架、事实与信源及“新闻事实”的全球化等视角为我们理解新闻事实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可读性,理应是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什么?因为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天生”应该具有可读性。且看迄今人们对于新闻的几种权威定义:徐宝璜在《新闻学》中说:“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李大钊《在北大记者同志会上的演说》中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范长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到目前形成了两种认识比较一致的新闻定义:即陆定一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甘惜分的“报道和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这两个理论体系,从本质上看,有三点是共同的。一是“新发生的”,二是“事实”。三是“报道”。甘说从字面上看多了一个“手段”,陆说中把“手段”二字隐蔽起采了。本采勿需非议,但过细品味,尚有商榷之必要。恕笔者大  相似文献   

15.
北京广播学院赵德全在《对新闻定义的再思考》一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了信息和新闻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对新闻所下的新定义。什么是信息?随着世界性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大量多边缘交叉学科的出现,“信息”逐步上升到“最基本概念”的位置;越  相似文献   

16.
知识林     
何谓“新新闻”? 近年来,美国媒体流行的一种“新新闻”美国新闻学者定义,“新新闻”是“一种速配的混合物,符合当今全球化的要求”。它的主要指向是: 第一;“新新闻”将新闻和娱乐结合在一起。“新新闻”的主要对象新一代的受众,着力争取年轻人和女性的“眼球”。  相似文献   

17.
编辑如何"证实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眉  罗卫 《新闻记者》2002,(12):13-15
新 闻必须真实 ,这如同日出日落一般 ,实属常识 ,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这个“起码的要求”。然而 ,为什么假新闻仍不断出现呢 ?撇去记者因各种目的制造假新闻这种明知故犯的情况不论 ,在新闻实践中 ,编辑如何“证实真实” ,却并非易事。所以说 ,新闻真实性虽是个老话题 ,但又是新闻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也许有人认为 ,想做到“真实”有什么难 ,实事求是地报道不就行了 ?其实 ,即使新闻报道中的“五个W”等都是真实的 ,但从宏观上看也未必“真实”。因为它可能只是“现象的真实” ,而不是事物本质上的真实。真实应该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新闻 今天的讲座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些新闻话题。“新闻”是大家都熟知的东西了,但在今天有什么新的理解呢?我给的“定义”(定义是为不定之义也):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事实的信息传播。这个定义和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有些接近,又有一些区别。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公今度的《无需“多情”》(见《新闻大学》第七期)讲出了我欲说还休的心里话,于是就一吐为快了。我的话题也属“自作多情”之类,为避掠美之嫌,改称为“一厢情愿”罢。有实践就有理论,所以关于新闻无学的论断我不敢苟同。可是也不讳言,我们的“学”是不够景气的,连一个起码的新闻定义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还有什么说的呢?也许是“一厢情愿”者多,以之考验于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报纸上经常能读到一些夹叙夹议、寓意于事、思想深邃,文笔或轻松或雅致或犀利或泼辣,但却写得雅俗共赏的文章。这里的“事”是新闻,这里的“议”是评论。这类新闻评论,同社论、评论员文章很不相同。它把新闻的内涵予以延伸和深化。这类文章,就是“新闻随笔”,特征大致有三: 一、新闻与思辨的融合。新闻随笔,顾名思义,其基础是新闻。随笔是文学范畴的文体,文学随笔,所叙之人所叙之事,都为个人所见所闻。而新闻随笔所叙之事所叙之人,都是确切定义上的新闻。何谓新闻?新闻界有两种说法,权威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新近提出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不论“发生”还是“发现”,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