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CGSS2010-2013数据,采用扩展明瑟方程方法,引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估计我国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利用分组回归的方法估计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层次劳动力的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结果表明,在控制个人性别、行业、单位性质、家庭条件、父亲受教育程度等个体变量之后,样本总体的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为1.62%,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每提高1%,该地区平均工资水平将提高1.62%。划分劳动力教育层次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对中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影响高于对高级劳动力的影响。划分区域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存在显著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不显著。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为0.71%,远低于社会总体平均水平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5-2018年五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乡教育回报率进行测算,考查教育回报率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将外出务工人员和永久迁移至城市的人口重新划回农村样本后,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上升.2018年,城市教育回报率为8.3%,农村教育回报率为5.8%,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为2.5个百分点;相比2013年的5.8个百分点,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明显缩小.在城乡教育回报率地区差异方面,经济发达省份的教育回报率较高,各省城镇地区的教育回报率差异有缩小趋势,但农村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仍明显.将移民样本放回后,农村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进一步上升.若以地级市为考查标准,在城镇和农村地区,各地级市间的教育回报率呈逐渐分散状态.这说明,教育回报率的地区差异更多体现在城市间而非省份间.应从园地制宜制定教育政策、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充分利用科技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入手,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间教育回报率差距,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人力资本红利.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5-2018年五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乡教育回报率进行测算,考查教育回报率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将外出务工人员和永久迁移至城市的人口重新划回农村样本后,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上升.2018年,城市教育回报率为8.3%,农村教育回报率为5.8%,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为2.5个百分点;相比2013年的5.8个百分点,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明显缩小.在城乡教育回报率地区差异方面,经济发达省份的教育回报率较高,各省城镇地区的教育回报率差异有缩小趋势,但农村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仍明显.将移民样本放回后,农村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进一步上升.若以地级市为考查标准,在城镇和农村地区,各地级市间的教育回报率呈逐渐分散状态.这说明,教育回报率的地区差异更多体现在城市间而非省份间.应从园地制宜制定教育政策、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充分利用科技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入手,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间教育回报率差距,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人力资本红利.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5-2018年五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乡教育回报率进行测算,考查教育回报率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将外出务工人员和永久迁移至城市的人口重新划回农村样本后,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上升.2018年,城市教育回报率为8.3%,农村教育回报率为5.8%,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为2.5个百分点;相比2013年的5.8个百分点,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明显缩小.在城乡教育回报率地区差异方面,经济发达省份的教育回报率较高,各省城镇地区的教育回报率差异有缩小趋势,但农村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仍明显.将移民样本放回后,农村教育回报率的省际差异进一步上升.若以地级市为考查标准,在城镇和农村地区,各地级市间的教育回报率呈逐渐分散状态.这说明,教育回报率的地区差异更多体现在城市间而非省份间.应从园地制宜制定教育政策、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充分利用科技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入手,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间教育回报率差距,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人力资本红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关注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回报率地区差异的关系,为我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提供了一个新解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发现经济全球化对教育回报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以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计算,若一个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提高1个标准差,当地的教育回报率可提高1个百分点,从约7%增至8%.这意味着参与经济全球化活动对教育回报率的促进效应是非常可观的.本文使用了多种衡量指标和不同的模型设定,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回报率正相关这一基本结果都相当稳健;研究结论有助于增进学界对经济发展模式与要素积累互动关系的理解,也为解释我国劳动力流动方向的结构性差异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7年北京市部分初中为样本,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学历、父母亲职业状况等家庭背景变量对子女就读学校类别的影响.经验数据显示,北京市初中学生家庭背景与其就读学校类别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子女越有可能进入优质的重点初中就读.义务教育公平性状况不容乐观.建议逐步缩小城市中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淡化重点校政策、完善就近入学制度以促进义务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在18645个调查样本中补习家庭占47%,其中城镇补习家庭占96.9%;主科补习在17559次补习中占60.9%,大于才艺补习:城镇家庭才艺补习花费高于主科补习,乡村则相反;小学补习率及平均补习费均高于初中,但小学才艺补习费用多于初中.初中主科补习费用多于小学;居住地域差异、家庭经济收入、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家长的教育期望、子女人数、就读教育阶段等家庭背景及个人差异因素显著影响补习发生的概率和支出水平.从消费行为学角度看.家庭个人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内外两大因素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课外补习需求中家庭背景特征和父母个人态度是课外补习行为发生的重要内在影响因素.补习行为是家庭在当前特有的社会大环境下.根据自身的经济文化背景和个人教育态度所做出的适应社会"游戏规则"的自然反应或回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7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子女教育支出水平和结构进行刻画,并聚焦于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关系,分析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子女结构和户籍的家庭对子女校内和校外各类教育活动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中小学每生每年的家庭教育支出超过1万元,占家庭总支出的16%,其中校外支出占到三分之一。分别有38%和21%的中小学生在过去一学年参加过校外补习和兴趣班。对家庭校内和校外教育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表明,社会经济背景更好的家庭对子女的校内和校外投入都更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家庭更加倾向于增加子女校内的支出,尤其是校内基础性的支出;而社会经济背景较好的家庭更加倾向于增加校外教育支出,以及校内的发展性、增值性支出。与中等和高收入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对子女的校内和校外教育投入不足。此外,本文发现独生子女家庭中女孩家庭对孩子的校内拓展性和校外兴趣类的教育投入要高于男孩家庭。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8年全国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数据,本文对该群体的收入与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分样本回归中引入z检验通过总样本和分样本回归,本文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男性和女性在工资收入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受教育年限、工作经验、婚姻状况、务工所在地等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均有显著影响;第二,不论是总样本回归还是分样本回归,不论是以受教育年限还是以教育层次回归,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回报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性别间的收入差异不是由教育带来的;第三,从受教育层次看,外来务工人员的回报率不是线性递增的,每提高一个教育层次,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都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劳动力市场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社会资本结构性转换的教育、培训对农民工收入影响机制的研究框架。使用2019年全国五省农民工调研数据和无条件分位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教育在促进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同时也扩大了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职业培训状况的改善能够缩小中-高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2)农民工的社会资本结构从原始型向新型转换,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工教育和培训回报率的提高。(3)新型社会资本扩大了总体收入差距,扩大了低-中-高收入群体间教育回报率差距,扩大了低收入与中、高收入群体间培训回报率的差距,缩小了中-高收入群体间培训回报率的差距。研究结论对于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农民工社会资本转换,强化教育、培训在优化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