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用教学观"对"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统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教学观”决定整个课程教学目的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从而形成一种教学思想。本文从语言运用、语用分析、增强语感能力、用“语用观点”处理一些理论知识四个方面说明“语用教学观”对“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统摄作用。提出“符号与符号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语言内部的“概括语境”等语言教学方面的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关键在于学科课堂的实施。而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关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必须对统编版教科书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握新课改下的有利时机,灵敏捕捉“语用”训练点,切实将“语用”训练纳为教学的重点项目,唤醒语用动机,引领学生置身于语境当中,做到“一课一得”,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1版课标中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步入五大误区:语用之“窄”,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窄化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或“读写结合”;语用之“泛”,把挖掘出的零散的语用点堆砌串联成教学过程;语用之“偏”,为体现语用而设定偏离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语用之“分”,教学中脱离文本语境的训练,导致内容与形式分离;语用之“被”,学生“被语用”,沦为语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内外衔接”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湖北杨邦俊一、对语文教学的再认识我们在对语文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后发现,语文并不是那些平常被我们视之为语文的孤立语用物,在其实质上,是由一定时空、一定情境中的语用关系构成的系统。时间、空间、语用,是语文依存的三个必备...  相似文献   

5.
教学视角是多角度的,是变化着的;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认识教学中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教学视角系统。 1.教师→教材/学生。用点拨教学的观点来看,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视角是变化的。这个“变化”具体表现为:①在点拨教学之前,教师既独立地研究教材,又独立地研究学生,同时,又把教材和学生融为一体加以研究。②在点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识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学生认识教材”的认识过程与认识结果。这句话的意思,展开来说就是:加着重号的“认识”是教师的“认识”;教师“认识”什么呢?主要是“认识”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的及学的效果如何。当然,学生的“学”,是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中,明确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及语文课程的定位指向了“语言文字运用”(即“语用”)。据此,语文教育教学领域掀起了聚焦语用、研究语用的热潮,也刮起了“言必称‘语用’的怪风”。究竟如何正确定位语用,并厘清语用之“用”?本期,华中师范大学的夏家发教授和溧水县实验小学的王祥连老师围绕这一话题,分别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l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界定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语文味”越来越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强调表达形式的运用,让文本的语言艺术得以升值,让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锤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理解不到位,操作有偏差,教学时片面地往“语用”上靠,追求单纯的“语用”效益,甚至走进了“语用”教学的误区。对此,要细加思量和辨析,纠偏去蔽,防患于未然,让“语用”之船驶向正确的航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我国教学研究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思想,认为教学过程本质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并就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展开了讨论。在改革开放初期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大讨论中,“认识说”起到了拨乱反正的思想作用,对之批评所提出的诸多主张,关切的是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体现了新特征。反思自然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认识到汉语“是”具有“实物—事实”之“是”与“看作”之“是”的区别,才能从学理上摒弃对“唯一的教学过程本质”的追求。教学过程本质讨论中表达出的多样看法,增加的是对教学性质的理解。教师要在反身性认知中建设我们时代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对“教学”一词的解释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这一解释着重关注了教师的“教”,笔者教学之时,潜下心来,研读专业书籍,反思教学实践,对“教学”之内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融合词汇语用和文化语用双重视角,聚焦汉语常用应答词“随便”,剖析其语用内涵及功能,并审视其背后的文化根因。研究发现:“随便”在具体交际情景中的使用已超越其静态、稳定的词典义,呈现由“漠视”到“重视”的动态人际语用内涵,并发挥着调控人际关系的语用功能。该人际语用内涵和功能的实现是中华文化中的“待客、做客之礼”“中庸之道”以及“易经之妙”使然。本研究可在理论上弥补目前人际话语研究领域关于文化维度学理性思辨的不足,提升民族文化信息对特定语用表达及语用现象的阐释力;在实践上可进一步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助力中国特色表达的理解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的语文教学探索,“语用”一词得到了凸显。语文天生就具有美的属性,语文课,学的是美的文字,学的是美的语言,学的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艺术,“审美语用”由此而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基于“审美语用”这一主张,发掘美、顺应美、涵泳美,试图阐释、探寻出更多语用之美。一、美的发掘:厘清基于“审美语用”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学注重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感悟,教师组织教学最为常用的句式就是“你从哪里看出了……”,这种将学生限定于阅读本位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对语言形式的体悟与感知.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标提出了“语用”的教学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文本语言进行揣摩、体悟、品味以及运用,提升学生正确而又灵动地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尚未从内容教学的泥沼中走出来,“语用”教学的意识还不够浓郁.其实,语文教学必须借助语用实践的平台,实现三次转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赵秀燕 《教师》2015,(10):7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用”进入了教师的视野,并迅速成为课改的精彩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误解语用教学,导致一些课堂看似热闹,喧嚣之后,平静思考,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培养。教
  师该如何有效结合“语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师语用教学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师在性格、教字信念、知识结构、教学组织能力和职业压力等方面影响语用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总结教学规律,调整教学信念和知识结构,加强语用输入意识,课堂上尽可能设置较为真实的语境,增加交际过程中的“信息差”和“意见差”,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同时教学环境和教学机制的改善也有助于提高语用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全面互动的对话关系。《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语用”经验的生长之道。通过生本对话,学生的“语用”经验得到了个性化的生长;通过师本对话,学生的“语用”经验在教师的引领下生长;通过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16.
这里说的“点拨视角”,是指对教师、教材与学生的认识角度。按一般的看法,教材是教学的凭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认识的对象,真正的教学视角是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角度。而在这“师生关系”的范畴中,教师是认识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不断地认识学生、研究学生,尔后从事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我们在点拨教学中体会到,这样认定教学视角还不全面。我们认为:教学视角是多角度的,是变化着的;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认识教学中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教学视角系统。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语用学习应当是一种积极语用学习,具有个性化、规范化和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师要把积极语用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以科学的姿态研究与之相关的教学范式,以积极的情绪消弭因消极语用教学带给儿童的不良影响,让儿童在积极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袁逸仙  赖学军 《文教资料》2013,(28):47-49,60
“善假于物”语出《荀子·劝学》,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人之所以为人才”的识别技术和方法。发现和认识人与人才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可以帮助理解语文特级教师之所“特”,对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部分语文特级教师“善假于物”的教学案例,根据教师所“假”之“物”与所授内容之间的相关性联系对特级教师之“善假”进行实证性研究,期望能为语文教师教学创新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育中 ,就学生学习语文过程而言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语文是被认识的客体 ,学生与语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和过程。学生对每一门学科知识的认识 ,必然有一个曲折的复杂的过程 ,必然存在一个模糊———精确———模糊的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 ,可以说没有模糊就没有精确。在小学识字教学中 ,如果学生没有学龄前对相关汉字 ,如牛、羊、马、鸡、鸭、鱼 ,以及苹果、大米等的生活积累和模糊认识 ,那么就不可能有对这些汉字的精确认读。在散文教学中 ,不少教师往往喜欢用“形散神聚”、“立意深远”、“诗情画意”、“结构严…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功能的定位,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材功能的转变也要求教师在认识上形成新的教材功能观。教师对新教材要有新的认识,在处理教师与教材的关系上,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