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后习作教学,是指把习作教学重点放在命题之后。它通常表现为: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习作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怎样审题、立意、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等指导。总是揣摩出题人要我写些什么,怎样写,让学生钻进老师命题的框框里去。  相似文献   

2.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看、边想、边记录,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积累大量作文素材:同时,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而情感勃发,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  相似文献   

3.
黄朝霞 《教师》2011,(31):75-77
所谓“后习作教学”.是指把习作教学重点放在命题之后。它通常表现为:命题一指导一批改一讲评。这种习作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怎样审题、立意、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等指导。总是揣摩出题人要我写些什么,怎样写,让学生钻进老师命题的框框里去。 “前习作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习作教学重在命题前的指导,把重心转移到命题之前,重视学生作前的观察体验、阅读与思考等,以此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学生习作的恐惧感,让学生有话可写,想写。  相似文献   

4.
习作评改要从"真"开始,要让习作评改的"真"主体回归,还学生的习作评改权;习作评改要基于学生的"真"生活,让学生真观察、真体验、真感受;习作评改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真"指导,让学生学会评改习作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也要改变课堂中的角色,将“注入式”的教学改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即把从“听数学”改变为“做数学”。为了实现这种转变,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情境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要激发学生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一、仔细观察。取材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也在启示我们生活其实就是一篇色彩绚烂,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的优秀作文。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最好办法。”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必须解决作文的题材问题,应使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平时活动中寻找灵感和体验。但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因无素材可写,只能胡乱地编、抄、仿、背,造成写作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层次不分,缺乏联想……因此,  相似文献   

8.
杜创 《湖北教育》2006,(4):62-62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把情境创设、情境感染、情境激发和情境优化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在师生间、生生间架起情感交流的桥梁,加强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  相似文献   

9.
余尚云 《课外阅读》2011,(10):343-343
现在的孩子,一提起作文,一举起笔,脑子一片空白,习作,成了一些学生心中的“顽石”“拦路虎”,心中总是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对于习作,他们不能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他们的兴趣还没有完全被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教师的最高艺术是用富于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去传授知识,并给学生带来快乐。”多种途径的作文教学能够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兴趣、材料来源、认识深度等有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科研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写出“文质兼美”文章的能力。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让习作成为孩子们抒发情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授钱理群说:“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现在的语文却变得很可怕,不怕作文的学生太少了。”可见说起作文,学生们都很头疼,甚至连刚步人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都有“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的苦恼。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低年段忽视作文的渗透教学。一句话,写作起步没做好。  相似文献   

11.
吴勇 《中国德育》2007,2(7):81-84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作为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阐述观点、描摹状物、表情达意的特殊化技能,需要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为此,习作教学就应该从一个"微"字入手,以微视角、微笔触来尝试表达,紧密结合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真切的实践练笔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要巧妙融通,依托口语交际训练微习作;类比移植,紧扣课内阅读训练微习作;链接生活,在率性表达中训练微习作;直入心灵,在叩问自我中训练微习作,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情境创设具有融整、协调任务驱动的小情境的功能。它关注了知识习得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走向参与和体验的深处。指向语用的大情境课程开发与实践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基于学生的需求,也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所谓"后习作教学",是指把习作教学重点放在命题之后。它通常表现为: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习作教学方式过分强调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如何布局谋篇等指导,总是揣摩命题人的要求,常常使学生钻进  相似文献   

15.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习作教学一直都停留在灌输知识、传授方法的层面上。事实上,缺乏了相应情境和活动的支撑,纯粹的知识灌输无法真正推动学生表达能力地生长。基于2022版新课标提出的系列理念,本文从情境任务、构建图式、策略建构、评价反思等维度出发,积极倡导习作教学要注重学生真正能力地生长。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呈现出生活化的倾向。但是,由于有些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理解不够全面,将其简单定位在“只要有漂亮动画故事”就行,过分追求课件制作的“花哨”“热闹”,而忽略了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课件成为主角,喧宾夺主,课堂热闹了,学生开心了,但是教学效率却降低了。下面我就...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句号”与“问号”,张梅玲教授有一段非常经典的阐述:“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学生把书中的句号改为问号,又要把头脑中的问号改为句号。”“问号”与“句号”的转换过程,其实就是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再提出问题一解决新问题一………过程。李政道教授对“学问”也有一段精辟的阐述,“求学问,先学问;求学答,非学问。”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到教科研,一直都挺有压力。就说写论文吧,一是总觉得没东西可写,二是深感自身理论功底薄弱。每见到别人文章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几千字,羡慕之余更无法面对自己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却又极其苍白无力的那些文字。等到好不容易读了几本教育教学专著,却又发现所谓的  相似文献   

19.
王俊 《湖南教育》2004,(20):31-32
曾经与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上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时候讨论过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如果能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巧妙创设冲突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情境将会成为一种“催化剂”,去促进学生主动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情境中去思考,从而能自觉借助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主动发现问题、自发探究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