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亚萍 《湖北教育》2007,(11):22-24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而真诚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强调给学生提供自主感受的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益智、自主育德、自主健体,增强学习的亲历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真实体验的过程中,将感受化为对价值取向的判断。在学生不断进行道德参与、道德选择的同时,提高道德判断的能力,逐渐形成稳定的价值观,获得和谐而健康的发展。以生为本,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根本利益。既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又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以生为本,注重启发和建构,强调师生的民主平等。师生面对同一道德情境,共同感受、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人才的培养要以能力为重,以培养学习能力为先。新课标中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的关键是要抓住根本,一是抓教师,二是抓学生,三是抓质量。下面我从三方面谈一谈如何以生为本,以能为重,深入开展我校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归根结底要以学生为本。要把素质教育落到课堂教学当中,就应做到减讲解,重阅读;减提问,重质疑;减形式,重实效;减难度,重能力,从而凸显语文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德育重视行为表面化,而忽视学生作为鲜活个体的存在,无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内心感悟,导致德育主体性和实践性的缺失。自从我校开展生本教育以来,生本德育也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工作中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坚持德育工作以生为本的原则,搭建学生自我管理的德育平台,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人性化管理,已成为当今教育管理的理念之一,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教育理论已成为主流理论,敏感的人们似乎谈惩心惊、谈罚色变,面对违规、违纪的学生,教师不敢严格要求,也不愿批评,生怕冠以“变相体罚”之名,生怕扼杀学生个性发展。但是,不容回避的是,批评和表扬是老师管理学生的两种基本方法,“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瞻弱、不负责任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笔者感到“以生为本”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金钥匙。“以生为本”有三层意思。一是重视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我校理科实验班的学生中,外地学生占了绝大部分,因思家之苦而特别渴望亲情和关爱。生病了,希望老师陪着看病;周日休假到了,希望老师一同去游玩;天冷了,洗不上热水澡,希望上老师家洗浴……对于学生的各种正常的需要,老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一切条件来满足。生活上的需求、学习上的需求、心理上的需求满足了,哪里还会问题不断,麻烦无穷呢?教育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满足学生各…  相似文献   

7.
以生为本 提高成人高校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钟铧 《成人教育》2006,(2):50-51
以生为本强调学校工作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适合学生的特点。某些成人高校教学质量低的深层原因是缺乏以生为本的精神。提高成人高校教学质量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此为指导,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改革,教师要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批评”这个词很普通,而在教育工作中使用的频率就更高了。可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批评过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是否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 新课程主张教育与生活之间要保持必要的距离和张力。学生的生活是儿童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的生活,它需要我们以儿童的眼光和经验方式去看他们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所能够理解的生活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突破点。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省重点中学,我校的定位是: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行升学预备教育,为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及重点科系输送高素质学生;以开展教育科学实验为己任,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育人规律,为现代教育提供成功的办学经验;积极参与国内外教育交流,博取众长,内成示范,外作门窗;使学校成为全国中学名校之一,成为高质量、高效益,有教育科学实验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验中学.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8,(1):69-70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于如何体现以生为本,构建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结合案例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全面发展;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三,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实践“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采用灵活教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及时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倡导并主持实验了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它的特点是以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14.
就其本身而言,教学是人类的一项善举,以人的生命建构为着眼点的课堂教学应是一种有尊严的课堂教学。反观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有的教师动不动就罚学生抄作业,对犯错误的学生罚站、停课,对没考好的学生恶语相向,歧视差生,不尊重学生思想主体,独霸课堂……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课堂教学必须以生为本,追求有尊严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交互过程。只有激活主体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才能逐步形成主体积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喜欢求异、独立性强、自信心强的创造个体。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为学生广留时空。  相似文献   

16.
郭思乐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给生本教育下的定义: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与师本教育相比较,支撑生本教育体系的三个基本理念: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这与当前我们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7.
肖燕 《四川教育》2014,(1):30-30
假如今天还怀疑课堂中的主体不是学生,那真是一种笑话。但,以关系文化的视野来审视,依然有探讨的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几大要素中,教师、学生、文本、教学环境,什么才是课堂的焦点?答案毋庸置疑——学生。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名师大家对教育的诠释各不相同,但对教育本质的揭示中,  相似文献   

18.
以德立校 以生为本——青岛滨海学院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刻,为探索山东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对策,我们于最近来到青岛滨海学院调查研究。深感青岛滨海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高校,建院以来,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以德立校,  相似文献   

19.
李四军 《考试周刊》2016,(11):149+125
在创新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探索新方法,让学生工作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一切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应该考虑学生因素,不可缺失学生立场。但是,一味地顺从学生意愿,看学生脸色行事,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需从自由、民主、需要、测评和尊重等方面,进行理性的思考,寻求一条适合学生成长的优化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