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嘉兴市水环境质量评价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环境的演变历史和现状,还要分析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不利于人类发展的负效应,以便合理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当前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指狭义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王惠香 《青海科技》2010,17(5):97-98
本文概述了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作用及分类,简要介绍了现有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分析了目前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自然界中水环境质量变化的随机性,模糊性,灰色性及分形分维特性的理解,本文利用全国重点水质监测河段--拉萨河达孜至才纳河段1994 ̄1995年实测水质监测资料。应用随机分析技术、模糊数学理论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研制了三个适用于拉萨河段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说明这三个模型与常规水质方法相比数学推导严谨,分辨率高,可靠性强,并对模型在我区其它主要河流的实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资源与环境是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水环境的问题已成为最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从水环境的含义,水环境的容量进行了说明,以及对国内外水环境的发展概况和水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局势决策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局势决策法应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根据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设计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决策模型。将多污染因子评价归结于单目标决策,实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居延海(东)2009年—2020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居延海(东)的水质状况总体不断提升并趋于稳定,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TP)和总氮(TN)。对居延海(东)的水环境状况进行评价时,推荐使用层次分析法,但若需快速确定水质状况可使用单因子指数法。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分析是制定水环境保护对策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介绍了水环境指标因子选择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多级灰色关联评估理论及其模型对玉石水库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质量控制就是要拒监测分析误差控制在容许的限度内,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有把握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同时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实验室分析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关键和科学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水质评价方法对内蒙古某煤炭地下气化研究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质量影响评价,分析表明3种传统方法均不能指示煤炭地下气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而场地影响指数和单项污染指数则可较好表征煤炭地下气化对地下水质量影响的程度.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固体和挥发酚为主要污染因子,应重点防控.此外,采用数值模拟模型预测煤层气化3年硫酸盐对下游含水层水质的长期迁移扩散,显示10年内均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刘勇  刘友兆  徐萍 《资源科学》2004,26(3):69-75
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可是对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及评价研究尚未真正开展,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研究几乎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在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概念、内容和目标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代表性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以浙江嘉兴市为例,以嘉兴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作为本评价的目标层,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系统层着手,细化研究的层次,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完备性等检验,最终从状态层选择了24项变量层指标,构建了适合区域特征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嘉兴市1991年和1997年各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结合AHP法等确定的指标权重,对嘉兴市1991年和1997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嘉兴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虽稍有好转,但还处于“较差”的安全状态;最后对嘉兴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情景分析的河北省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梅  许新宜  王红瑞  王峰 《资源科学》2012,34(12):2282-2288
结合河北省虚拟水贸易情况和虚拟水战略核心内容,提出开展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基本步骤和互动评价模式,通过设定粮食进口情景和产业结构调整情景,定量测算和初步探讨了不同情景下实施虚拟水战略对河北省生态环境、水资源消费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实现自然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机结合,最后提出不利影响减缓措施,旨在通过事前行动的环境评价寻求最佳战略方案,为河北省虚拟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嘉兴地区水稻土磷素状况与环境效应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志剑  王光火 《科技通报》1999,15(5):377-381
对我国高产水稻区嘉兴地区典型水稻土进行了磷素状况测定及环境效应评估。结果表明,流行的磷肥管理实践已造成水稻土磷素的积累;发现水稻土的树脂磷指标可以反映出与水体环境相关的土壤生物性有效磷水平。此外,还就高磷水稻土磷素潜在迁移流失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水稻土磷素流失机制及影响因子进行深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水资源演变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素有"亚洲水塔"之称。分析青藏高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的演变规律和与变化趋势,对青藏高原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以及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科学价值。基于河流源区主要江河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分析发现,由于降水增多、气温升高等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多数区域地表河川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季节过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河源区径流增加趋势尤为显著。研究发现,气温升高导致的冰川积雪融化径流的增多是地下水资源量以及高原湖泊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未来预测分析认为,随着冰川积雪的减少,融雪径流将会减少,部分河流径流量会出现由增转减的"拐点",这将导致该区域的水资源安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全球变化对青藏高原水资源演变的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冯卫英  杨明  周琳  尹盈  王玉花  黎星辉 《资源科学》2012,34(12):2316-2322
历史名泉是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中的重要元素。为了客观评价环太湖地区现存历史名泉水质,进而进行资源保护并为科学开发提供依据,本文从环太湖地区旅游景点的著名茶事井泉中选择6个井泉分别采集水样,对泉水的感观性状、一般理化性状、毒理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等2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现存参检名泉水中铅、硝酸盐超标,部分水样的可溶性固体和微生物含量超标,这些泉水不能直接饮用;按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进行综合评价,卓锡泉、虎丘泉、惠山泉都达到Ⅱ类地下水,金沙泉、无碍泉、憨憨泉仅达到Ⅳ类地下水。水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对环太湖地区现存历史名泉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困惑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如何科学表征环境质量出发,对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和测度方法进行全面梳理和分类,总结了现有各种表征指标和测度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从研究视角、研究范畴、研究结果3个方面分析了目前环境质量评价认识的偏差和研究不足,并提出了后续研究需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认为规范环境质量研究范式,构建环境吸收研究体系,并将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环境吸收因子纳入统一研究框架,构建中国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环境质量成本模型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李玉萍  景崇毅 《软科学》2005,19(6):49-51,55
从环境质量成本的角度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建立了质量环境成本模型。该模型从环境成本的确认、核算、报告、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套基于环境质量成本模型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有效办法,为企业进行环境成本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工业、农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等方面入手,研究了三峡库区水污染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预测了水污染变化趋势,从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容量出发,提出了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研究了三峡库区的水污染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对三峡水资源影响和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的途径和方法,从管理体制、经济激励机制、法制建设和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水环境安全战略目标和措施,建立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认知沙尘天气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定量影响,本文通过对2001-2009年发生在我国北方显著沙尘天气过程的分析,结合同期北京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变化,研究了沙尘天气对北京空气质量等级划分的影响。结果如下:①构建了一个空气质量等级划分的复合指标体系。将沙尘天气过程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覆盖型重污染、边缘型中度污染、远距离轻微污染和远距离无影响;②2001-2009年,我国北方共计发生136次沙尘天气过程,对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贡献的最高值出现在秋末(11月)和冬初(12月),以覆盖型重污染等级为主,共计发生17次,期间北京地区平均API为306;③从传输路径上划分,则是以西北路径为主,共计发生59次,其中24次显著影响到北京,占41%。期间,北京地区平均API为242;④沙尘天气过程持续时间以2天为主,共计发生56次,共有14次显著影响到北京,占25%,期间北京地区平均API为2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