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竞技体育竞争的关键是后备人才的竞争,后备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冰雪体育后备人才现状的分析,找出我国冰雪体育后备人才的制约因素为:培养模式单一、学训矛盾大、退役安置困难和教练员素质偏低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运动员培养体制,创新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体育与教育的充分融合作用;健全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教练员自身综合素质等发展对策,为冰雪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英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从英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机制、培养机制以及后备人才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现阶段英国政府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机制主要为以英国运动理事会和英格兰运动理事会为主导,各单项协会、学校以及俱乐部等共同管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有学校化和社会化两种模式,呈金字塔形,逐级向上输送。在后备人才保障机制中,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彩票基金以及社会赞助;教练员的培养主要有《训练指导认证计划》(UKCC)职业教练员认证计划的保障;在培养精英运动员的过程中,与训练相平衡的文化教育以及完善的职业规划体系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指导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大领域: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概念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和教练员队伍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家长态度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经费管理的研究.在综述与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实践层面上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研究方法,得出影响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因素包括学训矛盾,培养目标过于单一,教练员队伍的构成不够合理化,资金问题等等,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加强"体教结合"理念,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等,为进一步的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西竞技体育人才发展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竞技体育呈稳定上升发展态势,已形成摔跤、柔道、武术、自行车等为代表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但整体水平不高,项目规模较小,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突破项目设置与布局、加强科学训练、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注重教练员培训、适当引进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等是提高山西省运动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现状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体系,运用访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改革路径: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项目布局;建立新型的"体教结合"的培育体系;吸纳社会资金培育后备人才;建立市场化后备人才交流制度;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提高后备人才培育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讨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存在储备严重不足。人才培养体制落后,资金不足,培养效益差等问题。提出了推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落实体教结合,优化后备人才培养方式以压对教练员实行竞争上岗,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等建议,以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出发,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抓住青奥会的契机,找出后青奥会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青奥会所引发的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反思,提出后青奥会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策,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借鉴,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更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了解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状况,对陕西省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实地走访以及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指出,10所地市体校重点项目数量偏多;教练员的职务比例基本合理,初级教练员数量偏少;训练场馆基本能够满足需要;康复保健设施不够完善,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参加第11届全国运动会上海代表团运动员中的体育后备人才为研究对象,分析选材测评数据与信息,进行选材测评与带队教练员经验选材的趋同性分析。结论:充分肯定现有运动员的选材测评工作,继续开展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追踪观察;选材测评与经验选材大体趋同,因此在坚持选材测评工作的同时,要不断将教练员经验选材中特质指标、非量化指标的挖掘,进一步完善项目选材指标体系;加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以及招生选材的信息数据库管理。  相似文献   

11.
退役运动员安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现状与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运用逻辑分析法深入分析了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与运动员退役安置的关系.认为: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主体,竞技体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加强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管理,不仅要确保竞技体育人才的数量与规模能够满足当前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以后竞技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对竞技体育人才的需求,形成需求与供给合理的一种长效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现状与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我省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资源缺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年龄结构、学历状况等方面不合理.提出要对我省竞技体育人才资源进行体制改革,加强机制创新,创建优良的人才开发环境;加强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再教育、安置和保障机制的建设;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人才资源高效整合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刘巍 《冰雪运动》2008,30(2):47-5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调研方法,运用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汲取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及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认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培养体制、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重训轻教”、“重体轻育”、教练员水平不高、保障体系薄弱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人才培养观念、发展多种培养模式、“训教结合”、科学训练、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和完善保障体系等对策,促进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决策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丈献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根据2009年福建省体育事业统计报表,从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三个方面对我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后备人才和专职运动员在数量与项目分布上呈现区域和优势项目集中化趋势;教练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优势项目分布基本均衡;等级教练员发展呈菱形状,以具有较好人力资源基础和...  相似文献   

15.
美德澳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炼出三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成功共性之处,即:适合国情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庞大的后备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高水平的体育科研服务;充裕的体育经费;关注大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应积极吸收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优秀经验,改革和完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指导思想、举国体制、政策导向、学校竞技体育自身积累的经验等方面,阐述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指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在竞技体育资源利用、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及运动员队伍建设、教育与体育系统的协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应以高校为龙头,建立学校竞技体育服务平台;大力构建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以东部上海市为参照对象,对我国西部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进行分析.在实力表现上,四川和陕西处于西部领先地位,但与上海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竞技体育投入等指标的情况与其实力表现指标的情况具有相似的特征比例.地区经济水平落后、体育普及程度低是制约西部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典型代表"南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表现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得到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冲金率稳中有升;运动员学、训矛盾得到初步解决;加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形成了多样化训练格局;竞技体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整合;建立了科学选材的运行机制和网络体系。管理保障、训练保障、经费保障、社会保障等机制的健全促进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竞技体育人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内蒙古自治区现役专业运动员、一线教练员以及竞技项目设置和运动成绩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民族性是内蒙古竞技体育最显著的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竞技人才是其发展的主体。加强“主体项目”的普及、注重教练员的培训与交流、培养大学生运动员是提高内蒙古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杨玲 《体育世界》2009,(7):46-47
通过对河南省17个地市的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调查,发现影响河南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资金投入、硬件设备条件、生源质量、运动员就业、管理体制、项目设置、竞赛体制、选材与训练、教练员水平等,为河南省有关领导部门因势利导、规范管理、制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相关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