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国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说了一只狐狸因为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而小兔、小松鼠以为狐狸很聪明,不会骗人,就轻信了狐狸的话,也说葡萄是酸的。只是小猴子不相信狐狸的话,亲自尝了尝,才发现葡萄原来是甜的。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学生十分爱读这篇课文,喜欢文中各种小动物的形象,读后也容易从中得到一些启发。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把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定位在“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许多学生在课文学习后,也能认识到了这一层的寓意。但在深入分析课文中,总觉得这样的定位还…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阅读了《狐狸和猫》这篇童话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天,猫碰见了狐狸。猫想:上次狐狸得了机灵奖,那它一定很聪明,不如我跟狐狸学本领吧!狐狸向猫自吹自擂,说自己的计策有满满一麻袋,本领有一百种。正说着,猎人来了,猫跳到树上藏了起来。可是狐狸却被猎人打死了。猫说:“唉,可怜的狐狸,你如果有我这点本领,你也不会丧命了。”读了这篇童话故事,我想我们应该学习猫的谦虚,不应该学习狐狸的自吹自擂。我觉得在人生中,最不能有的就是:骄傲、自大。在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是:谦虚、实事求是。不能刚刚在工作或学习上获得点成绩就骄傲自大起来…  相似文献   

3.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国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说了一只狐狸因为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而小兔、小松鼠以为狐狸很聪明,不会骗人,就轻信了狐狸的话,也说葡萄是酸的。只是小猴子不相信狐狸的话,亲自尝了尝,才发现葡萄原来是甜的。这是一篇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著名散文《教战守策》是一篇不折不扣的“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是东坡先生26岁参加“才识兼茂叫于体用科”考试时所写的6篇“进策”中的一篇。宋朝以策论取士,制科是皇上大人特诏举行的考试,很多时候皇帝要亲自到场参与监考、阅卷。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是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吃不到葡萄说是酸的,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于亲自尝试。"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教案,下面谈谈我对《狐狸和乌鸦》这课的板书设计。课文导入,板书课题时,我有意将狐狸写在左下方,乌鸦写在右上方,一改通常板书课题形式,为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疑惑,立即有人发问:“老师,为什么将狐狸写在左下方,而把乌鸦写在右上方呢?”我正要回答,有学生说:“我知道,因为狐狸在地面上,而乌鸦是停在树上的。”于是,我便在狐狸和乌鸦之间加上一个“和”字,说述:“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知道了。”这样的导入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小语第三册27课《狐狸和乌鸦》是篇童话。它借用狐狸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教育儿童了解爱听奉承话就会受骗上当的道理。这篇课文中的“叼——掉——叼”,则构成了狐狸骗(乌鸦),乌鸦被(狐狸)骗的思路主线。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名篇《教战守策》是一篇不折不扣的“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是宋仁宗嘉祜六年(1061年)苏轼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制科考试时所写的一系列“进策”中的一篇。制科是皇帝特诏举行并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宋时制科选拔极严,每次所取不过数人,甚至有一人也不取者,25岁的苏轼此次考中第三等(第一、二等历来空缺,故第三等即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一个因文而读、以文悟情的过程。在“读文“悟情”的过程中,学生不停地感知着、感悟着,最后与作者产生共鸣。《可爱的草塘》是一篇情景交融、文情并茂的文章,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指名读、对比读、范读、品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以读动情,注重熏陶性;以情促读,加强理解性:以读促写,坚持拓展性。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发展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金子般的母爱令人赞叹;而伟大的父爱同样可歌可泣。这就是我读《悲壮的狐狸》后所想到的。有一天,一个猎人发现了一个狐狸洞穴,就等在洞外伺机而动。不多时,狐狸爸爸回来了,它发现这一险情后,马上当着猎人的面撕破了自己的脸皮。猎人知道狐狸是用折磨自己的方法引开自己,好让洞内的小狐狸逃走。猎人不理它,仍守洞口。狐狸爸爸见未引起猎人的注意,便发出一声惨叫,“咔嚓”一声咬断了自己的腿,好  相似文献   

11.
《狐假虎威》是九义小学第四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刻画了一个狡猾的狐狸形象,理解狐狸的校得是课文的教学重点。为此,我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提出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这一教学重点。课文中有这样一句:“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一前一后”的字面意思,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这四个字贯穿于全篇课文,对于表现狐狸的狡猾和故事寓意极为重要。因此,我紧紧围绕“一前一后”设计了几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体会课文的意思。我先问:“狐狸和老虎,谁在前头,谁在后面?你…  相似文献   

12.
狐狸开了家火腿店,出售名牌火腿,生意很红火。老虎要买两只火腿,叫狐狸送货上门,然后把卖火腿的钱带回去。 狐狸知道老虎不好惹,就亲自把两只火腿送到老虎家。老虎拿过火腿,问:“这两只火腿多少钱?”  相似文献   

13.
学完《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我问学生:“狐狸用赞扬的语言骗取了乌鸦辛辛苦苦叼来的肉,狐狸心里美滋滋的,乌鸦却后悔极了。那么,当乌鸦再次叼来一片肉时,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为什么?”学生答:“乌鸦肯定不会再上狐狸的当了。因为乌鸦接受了上次的教训,不会再上当了。”  相似文献   

14.
这篇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与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感情。教学此文,应根据本单元导读提示和本课感情浓烈、抒情性强的特点,以“读”为主线,用“读”架设起学生和女本沟通的平台,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真切感受,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一个镇评比教坛新秀,笔者应邀一整天连续听了六位教师同上《酸的和甜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这一篇课文。在教学中,六位教师尽管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富有个性,也不乏多媒体的辅助,但没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一致认为文本中的狐狸在骗人,是“狡猾”的,使得笔者心存疑虑。课后,与他们交流时,问是否置疑过文本中的狐狸真的是在骗人,是“狡猾”吗?他们虽说是没有去深究过这个问题,但说狐狸是“狡猾”的,其依据是:(1)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狐狸没摘到葡萄,就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是骗人,所以是狡猾的;(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  相似文献   

16.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构思巧妙、意蕴隽永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小鹿栽种玫瑰的事,展现了小鹿从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的同时自己也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揭示的思想内涵,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小鹿兄弟由“白栽”到“没有白栽”的心路历程,则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抓住特点强化训练──《狐狸和乌鸦》教学谈浙江常山县教研室章师亚《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故事性强,二是语言方面颇具魁力。如何摒弃故事情节的讲解分析而突出语言训练;应该成为教学这篇课文的“入口”。一、抓住课文的文字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个镇评比教坛新秀,笔者应邀一整天连续听了六位教师同上《酸的和甜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这一篇课文。在教学中.六位教师尽管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富有个性.也不乏多媒体的辅助,但没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一致认为文本中的狐狸在骗人,是“狡猾”的,使得笔者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19.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一篇应试作文。2006年上海市高考(秋季)作文题是。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之所以对这篇作文感兴趣,是因为它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却又有“创新”,最终不失为一篇好作文。它的由“仿”到“创”的原作过程,对中学生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有许多童话,为了叫大家看着新奇,就把狐狸反过来写,写因某种缘故狐狸立地成佛了,写狐狸忽生了一种新思维,不再偷鸡,就吃青菜、嚼土豆过日子了。这种“反过来写”的童话也有写得很好的。但是,不是只有反过来写才能出新。这篇童话中的狐狸并没有被反过来写,但却因为它被置于很有创意的情节中而极富新意。这篇童话里的狐狸依旧是一种模样儿很漂亮而杀起生来连眼都不眨的动物,一种闻到血腥味就每根神经都立刻兴奋起来的智慧动物。这个动物杀手不请自来了。森林里好容易有一次狂欢的机会,可眼看着大家勃勃的兴致要被突然出现的狐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