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扎根理论:学校课程管理研究的生长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在对传统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之不足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扎根理论的内涵、特点,探讨了扎根理论在学校课程管理研究中的运用,并提出了扎根理论研究范式乃当前学校课程管理研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一股哲学思潮,以它有别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课程领域表现为在对传统的泰勒原理的批判、质疑和超越的基础上,发展了过程理论、实践理论、转化理论及批判理论等多种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对中小学的课程改革而且对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课程理论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后现代课程理论有不同的形态,但它们都强调多元差异、平等对话与自然和谐。这对我国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有着多方面的启示,从课程本质、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选择到课程实施中的师幼关系及课程评价等,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立场理解课程是课程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也是目前国际课程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理论流派之一。研究者把女性及其有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重视女性的知识和经验,以女性自身的特点建构和发现意义。提出“关怀”是女性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也是教育最原始的职责,并建议采取关怀的而非技术的思维方式来修正和组织教育,倡导整合的思维模式,建立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研究关系。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西方课程编制理论与我国课程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反恩传统课程编制理论的思想局限,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过程模式、实践模式和批判模式等西方课程编制理论的思想关联性,指出了我国课程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校课程管理: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外控形态”课程管理体制的规约和课程理论演进历程的失却,学校课程管理一直是建国后我国课程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这不仅影响了课程理论建设的进程,而且也妨碍了课程改革实践质量的提高。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学校课程管理作为课程研究领域中的焦点问题被提了出来。由“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的监控和管制”到“诉诸学校自身的创意和创造力自律自主地驱动”,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向和新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学校课程管理的含义与意义、对象与内容、目标与结构、过程与方法、研究现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作为课程管理主体对课程的规划、编制、实施、评价及相关因素与条件的管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赋予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地位,以课程论审视,“课程论性意义”是其本体性基础,课程模式演进是其历史性渊源,当代主体课程观是其时代性依据,强化师生作用的课程政策趋向是其制度性要求。考察学校成为课程管理主体的课程论意蕴,对于全面理解新课程制度与自觉实践新课程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春燕 《山东教育》2003,(23):10-11
目前,在学术界人们一致认为,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是一种对‘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反思,是对一些不言自明的主流社会观念的质疑,是一种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自本刊2011年第一期刊发《经典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一组三篇文章后,引起了很多读者对于经典教育思想的探寻与学习。的确,经典的教育思想历久弥新,她是理性的启蒙、智慧的凝练。她生成于特定的环境,被漫长的时间所检验,仍然展现着内涵的隽永与魅力。尽管几乎所有经典的产生都有复杂的社会背景与人文背景,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经典的原创风格和独特智慧无不让人们  相似文献   

11.
对“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的甄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领导(curriculum leadership)在我国是因为要以新的方式推行课程改革而出现的话题。钟启泉教授提出了“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的命题。同时,我们也能发现管理学中一般所指的“管理”并非多余,我国新提出的课程管理体制并非要更名才显得合时宜,标题中出现“管理”字眼的论著并不是不可以探讨领导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2.
学校课程管理专业性的欠缺是导致课程实施低效性的主要原因。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选取国内有代表性的中小学150所,对720位学校课程管理者包括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以及普通教师进行了课程管理的现实调查,结果表明,学校课程管理者对学校课程观念的认同度较高、态度较积极,但学校课程管理者的课程与教学知识素养偏低、课程管理能力不足等已成为影响课程科学运作的重要因素。基此指出,提高中小学校长的学历水平与专业素养、培育一批拥有专业素质的学校课程团队以及打造学校特色课程应是近期提高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赵成蓉 《出国与就业》2011,(22):122-123
后现代课程观发端于哲学领域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作为深入研究和理解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论基础,探讨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发展、内涵,及其为后现代课程观探索提供的理论依据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层面上进行课程统整,不仅是学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实践的内在逻辑,它应成为基础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寻求自身发展所依赖的共同经验。要充分达成课程统整的功能,需要从课程管理的计划和控制之外找到战略——课程领导,即以学校为场域,通过愿景引领、目标设定、协调激励、评价保障等要项,以使学校体系能达成增进学生学习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课程改革是现代大学改革的核心命题。以泰勒原理为基础的现代大学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面遭受到后现代课程观的犀利批评。具体分析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厘清两种课程理论的关系,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关键。现代大学课程改革必须寻求介乎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之间的课程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6.
应该说有多少后现代课程研究学者就有多少后现代课程研究领域和范式,因此对后现代课程研究难以做出"完整概括"。所以文章就对后现代课程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五位代表学者,即Cherryholmes,Doll,Giroux,Lather,Slattery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进行具体分析,概略地透析了后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式和形态。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一种多元的课程观,它力图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观来摆脱现代主义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在对课程本质、教师角色、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面有着独特的认识。后现代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也不能盲目进行引用。  相似文献   

18.
郑淮  杨昌勇 《教育学报》2006,2(4):22-25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将后现代主义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检讨和批判现代教育理论的热潮。后现代主义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现代主义批判教育的话语霸权和研究范式,同时倡导创新和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解构教育理论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弘扬人的非理性和主体间性;批判性地探讨了现代的教育目的、制度和课程体系等,强调教育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分析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厘清它们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它在中国走红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移植西方学术界的话语.在这个热点当中,新马克思主义是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论域.与一般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的是,戴维·哈维研究后现代主义的著作,既没有走思想批判的道路,也没有走文化批判的道路,而是坚持从政治-经济批判的经典思路,得出了全然不同于新马克思主义的结论,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0.
课程领导作为新兴概念,其本质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新的课程行政体制。它在课程政策上强调分权;在学校层面的课程环境的营造上强调效率更高的活动组织,使社区和家长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学习方法上强调集体学习与探究学习;在学习评价上强调由单一结果评价向过程与结果并重转化。课程领导立足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在共同生活和个人生存方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