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晁明春 《青年记者》2012,(25):44-45
对大多数传统媒体来说,驻站(包括分社、办事处等形形色色的派出分支机构)记者一直被视为新闻报道的主力军。但随着传媒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记者站的职能及驻站记者的职业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驻站记者从原来单纯的新闻采写者和稿件提供者,迅速向新闻采写者及与报社事业发展相关的多功能、多角色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资讯发达,特别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媒体记者的"无冕之王"身份面临挑战。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深圳广电集团电视台的摄像记者就曾问深圳商报记者,"我们记者好像现在没有以前那样被人重视了。"其实,他的发问里折射了这样一些问题,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面对"扎堆"  相似文献   

3.
驻站记者可不可以成为新闻学研究领城中的一个课题?这是笔者1990年夏天到大连出席全国第九次省级台广播记者工作经验交流会后,脑子里抹不掉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新闻学研究的课题应该首先注意当前新闻改革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驻站记者的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据收集到的可靠信息表明;许多新闻单位比较重视驻站记者工  相似文献   

4.
驻站记者,主要负责某地的宣传报道工作。驻站记者需要经常与基层打交道,基层也为驻站记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海南日报社,一般情况下,记者都要有驻站经历,才会被分配到其他部门。驻站能锻炼年轻记者的毅力,为年轻记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让  相似文献   

5.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也是广大群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其本质是强调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把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因而,作为一名党报驻站记者,更应养成深入基层、扎实采访、精心写作的良好作风,力求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尽可能贴近生活,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手法,采写出更鲜活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活鱼"不常有,批评非常态,记者站天天面对的是最不易引发读者关注的地方成就性、工作性报道——硬新闻!如何把"硬新闻"做"软"做"活",是检验驻站记者能力的重要标准。实践证明,创新思维方式,努力锤炼采写"硬新闻"的能力,紧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大局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是提升记者站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都市报驻站记者孤身在驻地,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没有总部记者便捷,缺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是都市报驻站记者面临的一大困境。在一次驻站记者业务培训会议上,《大河报》副总编辑刘书志的话很精彩,他说,每天的报纸就是一桌大餐,记者提供什么样的"菜料",编辑部就能根据这些"萝卜、粉条或大肉"烹饪出什么样的菜肴,而这个"菜料"的挖掘,是每个驻站记者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培养优秀通讯员,建立起新闻线索库在都市报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发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如何克服新闻"审美疲劳"?本文作者以采写的《泰兴:村民"直评"让村官坐不住了已有16名村官因群众满意度低受到处理》为例,从接触这一选题到采访、写稿的全过程谈起,探讨了超越业务"停滞"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主动性是新闻宣传的骨干力量。作为省报的驻站记者,其如何紧密配合当地党委的工作部署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扩大影响,获得积极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长期在—个地、州采访,要打开新闻报道的局面,受到当地党委和群众的重视和支持,这就要求记者着力在当地的一些“重头戏,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10.
张培铁 《新闻前哨》2004,(10):38-38
驻地记者站,是编辑部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战斗在前沿阵地的士兵。 驻记者站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我经过半年的驻站实践,初步领悟了“必修课”的含义,收获了在“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竞争的日益加剧,传统媒体纷纷转型为全媒体新闻集团,在此背景下,对总部发展起着重要促进和补充作用的驻站记者成为抢占市场的重要环节。人才作为第一竞争力,全媒体背景下对驻站记者的能力建设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赵晓勇 《传媒观察》2011,(11):47-48
新华日报连续五年实施记者联系点制度,每年都要刊发一两百篇来自基层联系点的稿件。这些稿件覆盖全省所有县、区。在这些可以听见记者脚步声的稿件中,不仅有对基层声音的传递,也饱含着报社一次一次为赢得尊敬,树立党报良好形象的集体努力。  相似文献   

13.
驻站记者在进行新闻监督、搞批评报道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和阻力,本文将自己的经验和经历进行总结归纳,以期能给从业者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4.
杨志刚 《新闻窗》2014,(2):11-12
省级党报是党的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驻站记者要吃透“三头”,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吃透省委省政府工作思路、摸清驻站地的实际情况,打赢新时期宣传舆论攻坚战,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维护者、积极宣传者和忠实践行者。  相似文献   

15.
潘文华 《新闻前哨》2007,(10):48-48
贴近现实,选取与现实直接对接的报道主题作为省级党报驻地方的记者,到底应该怎样去关注"三农"发展呢?在近年间的湖北改革发展的历史性进军中,仙桃解放思想,锐意革新,开拓进取,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国企改革,加快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市域经济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多年来的一个"排头  相似文献   

16.
韩宏 《新闻战线》2020,(5):110-111
要采写出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让读者记得牢、印象深的文物新闻作品,就一定要在增强"四力"上下功夫——肯于吃苦练脚力,"铆"在新闻一线"逮活鱼";细心观察练眼力,淬炼捕捉新闻的"火眼金睛";站位高远练脑力,在新闻中发现"新新闻";深挖细雕练笔力,让新闻故事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7.
刘畅 《新闻前哨》2014,(12):40-41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提出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和要求,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又符合大众传媒的传播规律,2013年至今一年多,笔者受命派驻恩施记者站,穿行莽莽大山,探访武陵大地,力求遵循这一要求和规律进行新闻实践,深深领会了其内在的科学魅力和对实际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驻站记者也需要践行“三贴近”:深入实际,能开阔视野;深入生活,可置身于新闻“富矿”;深入群众,有利于抢占新闻的“制高点”。与群众交朋友,能“交”出新闻热点;听群众“倒苦水”,能“倒”出新闻焦点;请群众“出题目”,能“出”出新闻亮点。驻站记者只要坚持不懈地践行“三贴近”,准确地抓住新情况、新问题,手头就会握有写不尽的新闻热点、焦点和亮点,报道也就有了深度,有了厚度,有了分量。  相似文献   

19.
了解大局,不回避问题,把成就报道写出新意。这三点是作者在新闻实践中重点把握的。了解所在省市的"大局"行业报记者站的记者要唱响"主旋律",必须了解所在省(市)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以及行业经济工作在全省经济工作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围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三贴近",还是"走转改",都要求新闻记者不断地深入到生活和群众中去,采写"带露珠"和"冒热气"的新闻。这方面,党报驻站记者具备独特的有利条件,脚板先行,脚底沾泥,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