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颜祸水"一度被人讲述得理直气壮,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红颜祸水"只不过是男性开脱责任的借口,女性与男性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从水浒小说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观念的变化:在《水浒传》中"红颜祸水观"比较强烈,到《水浒后传》、《后水浒传》中出现了松动,而到了《荡寇志》与《新水浒》,"红颜祸水"观已经得到完全改观。  相似文献   

2.
在男权社会里,语言的主动权掌握在男性手里.以男性审美取向、意识形态为主流的历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都表现了男性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需要,男权文化也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伴随着男性对女性既依赖,又压抑;既期待,又恐惧的矛盾心理,"红颜祸水"便成为祸难来临时中国男人掩饰自身过失、为自己开脱罪责的口头禅."褒姒一笑而失周天下"成为最有名的"红颜祸水"论的历史佐证.周王朝的灭亡有很多综合的因素,但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烽火戏诸侯,二是废除申后和太子,与褒姒的一笑一颦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塑造了七十多位女性人物形象。与那些侠肝义胆的男性人物相比,这些女性人物黯然失色。这一现象引起了历来研究者的兴趣,他们纷纷撰写文章讨论之,故见诸于报刊的论文多矣。综观这些成果,大家的思路基本一致,即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蔑视、轻视女性的,从而将《水浒传》看作是一个反女性的典型文本。如果我们放眼于男性掌握话语权的中国古代文学,就会发现《水浒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水浒传》中的女性多为“红颜祸水”,男性英雄不近女色,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大肆杀戮,都体现出男性是社会的主宰。然而女性对人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家庭地位的提高,犹如坚冰下的潺潺流水,昭示着其自身主体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理查德·赖特在文学作品里把女性人物描写成缺乏个性和主见、生活堕落、愚不可及的“他者”,把男性人物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都归咎于女性,渲染女性是祸水的男性偏见,严重扭曲和丑化了女性人物的真实意象。赖特的写作方法沿袭了“妇女是为男人而造”的父权制观点,对女性人物的失真描写显示出男性作家在塑造女性人物时的局限性和败笔。  相似文献   

5.
Helen of Troy     
刘文君 《考试》2013,(2):60-61
Helen是个女性名字。那么特洛伊的海伦是什么意思呢?不单单是个美女吧?正如中国的褒姒、妲己、西施等被称为"红颜祸水"的美女,Helen of Troy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红粉》消解了有关妓女改造的元叙事,书写了女性自身的悲剧。然而在表面温和的女性关怀中又显示了男性作家苏童潜意识的性别歧视,因为在《红粉》的隐形结构中,“男人压迫”改写成“女人压迫”,“红颜薄命”实际上是“红颜祸水”。这既是改写,又是还原。  相似文献   

7.
黄心珏 《文教资料》2010,(18):163-164
明代"四大奇书"男性话语权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其中的女性角色定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传统观念之下,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被程式化了,这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了这四部小说中,形成了"男人婆"和"红颜祸水"两大形象系列。  相似文献   

8.
说美人     
在中国历来把美人视为祸水,这是"有诗为证"的: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白居易把杨玉环当成祸水,怪她引发了"安史之乱"。"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梅村把陈圆圆当成祸水,认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因为刘宗敏抢去了他的爱妾陈圆圆而引发的。不信你看,连形容美人的词儿"倾国倾城的貌",也是源出"美人是祸水"这个思想基点的。   时代发展到今天却不然,你看那占据屏幕的广告,那撩人情怀的电视剧,以及各种活动中的节目主持人,哪一刻不是美人展示靓丽娇情的天地;你在看看市场,又有几个公关小姐是男性? …  相似文献   

9.
“红颜祸水啊!”夏桀这么死了。过了几百年,“红颜祸水啊!”殷纣大喊着也死了。又过了也不知多少年,周幽王紧随着两位前辈的“红颜祸水”遗训也“归位”了。于是乎,三个王朝在三句“红颜祸水”中灭亡。然后,天下人大声地唾骂着那三位大王的  相似文献   

10.
话说"红颜"     
本文主要考察了"红色"系列词汇--"红颜"一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通过对"红颜"以及其词语组合的分析,我们认为,总体来讲, "红颜"一词同红色系列词汇一样,年轻、美丽等美好意义是其主流,虽然它也在某些情境中与"祸水"一词结合,出现负面意义,但这毕竟不是主流,对于"红颜"一词的感情色彩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的眼里,妲己是一个标准的"红颜祸水"、"一代妖后";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著作,妲己都不曾正面生存过;妲己负面形象的形成,是一个典型的"被祸水"、"被妖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儒家的"妇道"以及成王败寇的理论和古代文人借古讽今的传统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甜品小段     
红颜祸水奶奶瘪着嘴对孙子说她年轻时如何漂亮,有许多人追求。孙子说:“不对,书上和电视中都说红颜薄命,而今奶奶八十多了,爷爷三十多就死了,应该是红颜祸水。”  相似文献   

13.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被誉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大师".他在作品中塑造过许多女性形象,她们要么是受到褒扬的贤妻良母,要么就是遭到贬抑的祸水红颜,评论界普遍认为辛格的创作昭显鲜明的男性立场.然而,其短篇小说代表作<女扮男装求学记>中的燕特尔却迥异于辛格模式化的女性形象.通过运用荣格的"阿尼姆斯"原型理论解读燕特尔,探究她的种种怪诞行为,可以发现其异特的思想和行为根源于"阿尼姆斯"原型统摄的心理环境,她最终选择放弃,悄然遁离拜切夫镇.正是自我意识在"阿尼姆斯"原型投射下与犹太传统社会意识冲突碰撞的必然宿命.从心理学角度考察燕特尔的精神世界.洞悉其最自由的心灵体验,拓展了辛格小说人物研究的视角和维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塑造得过于偏激,可以说是走上了两个无法交汇的极端:或是赋予女性一个冰清玉洁、端庄高贵的形象,甚至将其推到女神的高度;或是把女性塑造成红颜祸水、恶妇淫妇的形象,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使得女性失去了本身固有的色彩和气质。这种极端化的女性角色定位,是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的必然呈现和男权意识的自然反映。女性解放不仅仅意味着"男女平权",女性解放和女性自身的思想观念、经济的解放以及其社会地位的提升分不开,它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男女两性的平等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人类自身的解放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所散发出来的有关性别角色的观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对《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女性加以分析,进而深入去探讨形成这种红颜祸水观念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褒姒     
古语有"红颜祸水",尤其先秦时期,三代各有美女灭之的故事流传,比如妹喜、妲己、褒姒、西施等等。事实上,女子真能误国?在唐代,罗隐曾这样作诗写道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可以说古人在很早的时候便已经有少部分人开始意识到这种责任的"嫁祸"心理的存在。褒姒的"烽火戏诸侯"更是传唱至今,本文就褒姒展开讨论"红颜祸水"一词产生的社会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以其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分析及对社会的清醒认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和人性的“痼疾”,作者希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达到治病救人、改造国民性的目的,体现了深刻的主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小说的内容,博大而精深,并且无一不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本文试从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观、传统习惯、革命观、奴隶性及看客态度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一、女性观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在士大夫的眼中,女人的意思有两个:要么是泥美人似的玩物,要么是破国亡家的狐狸精。大抵前者多…  相似文献   

18.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女性形象都有相同的三类,而两书所侧重和肯定的类型不同,妖精完成使命有别;两书都表现了红颜祸水和德欲矛盾的观念,尤其都设置了一组对立的类型,表现了对女性的轻视和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杨玉环是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文人作品中对其形象出现了不同的审美评价。《长恨歌传》中她被当作红颜祸水,颇多讽喻;《梧桐雨》中,称她罪不当死,施与同情;《长生殿》中,她光彩照人,美誉加身。在这嬗变过程中,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心态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古有"红颜知己",今有"蓝颜知己",将"蓝颜"和"红颜"作为男、女两性的的代名词符合中华文化长久以来的委婉、含蓄的心理认知观。"红颜"古已有之,"蓝颜"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作为"红颜"一词对应的新兴词,二者同代指人,分别寓指男、女性。类推机制是新词产生的重要规律,由"红颜"至"蓝颜",而在众多颜色词选"蓝"作为"红"的对立面,组成"蓝颜"一词,是值得深究的,本篇论文则主要从语义认知、心理因素方面探讨"蓝颜"作为"红颜"对立词出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