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于岩 《辽宁教育》2012,(23):75-76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三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遵循"以师幼发展为本,关注师幼的和谐、平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生态式评价,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仅关注师幼的发展,更关注师幼的可持续发展,让教育评价成为促进师幼和谐、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三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遵循“以师幼发展为本,关注师幼的和谐、平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生态式评价,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仅关注师幼的发展,更关注师幼的可持续发展,让教育评价成为促进师幼和谐、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3.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在70年代提出,包含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等原则,要求把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统一起来,达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概念、原则、历史及价值取向,是人类善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发展的全新阶段。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生态价值取向、未来价值取向和全球价值取向上都具有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构建生命共同体,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蕴。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理念,强调自然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共生、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生命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目标,是涵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强调以系统思维加强生态现代化治理、倡导全球生态共同治理进而构建地球家园的共同体;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方式,旨在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路径,为引领全球携手走向生态、绿色、环保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范式,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生态层面的显著体现。  相似文献   

5.
根据生态学的基本理念,生态式学前课程的开发应寻求和谐发展、回归自然、动态平衡和持续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然而,在学前课程实践中,却存在着课程目标偏颇、课程内容超前、课程实施不当、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因此,应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回归幼儿的自然生活,重视课程的环境创设,还与幼儿的游戏权利,动态进行课程的评价,最终实现生态式学前课程与师幼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强调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形成良好生态效能;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促进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形成良好经济效能;强调以人为本,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现实基础,形成良好社会效能;强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形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底色,主动融入中国传统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扬弃西方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和中国传统生态观的多重超越。  相似文献   

7.
建构生态式教学评价,促进师幼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教学评价是了解教学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式教学评价指向于促进幼儿和教师共同可持续发展,在评价方式上讲求各评价要素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生态教学提倡"低碳高质、和谐共长"并且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注重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而对话式教学强调课堂中师生通过平等、民主、有效的对话来实现教学目标。该文在生态观的指导下探索英语Reading 2课堂中如何通过对话式教学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重要的语言知识点。  相似文献   

9.
生态教学提倡“低碳高质、和谐共长”并且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注重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而对话式教学强调课堂中师生通过平等、民主、有效的对话来实现教学目标。该文在生态观的指导下探索英语Reading 2课堂中如何通过对话式教学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重要的语言知识点。  相似文献   

10.
课堂生态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课堂问题,它用整体和谐、动态发展、生命生成、互惠共生的观点看待课堂,因此,课堂生态视角下生态课堂需要采用这样的价值取向:整体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开放创生的课程与教材,系统多元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态学系统、整体、联系、和谐共生和动态平衡等思想开展教学活动,是生态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它能够使教学主体双方和客体在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运用生态观去分析和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建教学的生态化模式,将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探索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态外语教学观的基本理论基础是生态语言学。生态语言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是由语言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外语教学观遵循语言习得的本质强调外语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正确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的失衡现象,探讨了生态外语教学观的产生及其基本观点,提出了运用生态外语教学理论从优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来优化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开放式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教育生态观主张用生态学的思想来解读教育.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国内大环境的生态缺失,校内、课堂内小环境的生态缺失,通过透视这些缺失,营造一种适宜各要素良性健康发展的、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的、和谐的大学英语课堂绿色生态环境,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客观上应由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两部分构成。在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隐性指标往往使评价、导向更具现实性和健康性,充分展现办学特色,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但在实践中往往成为盲点。构建隐性指标体系,需要学校不仅要设计好、管理好显性课程,而且要精心设计、细心培育良好的校风校纪、学风学纪、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等涉及学生身心成长的非正式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应该运用生态的观点重新审视课堂,从构建生态课堂层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使课堂成为回归自然生长、实行人本主义,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转交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逐渐拓展本学科的生存空间,摆脱应用写作课程日渐边缘化的尴尬境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学以生态经济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维的指导下,追求在一个开放的生态经济系统循环中实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协调、稳定和持续发展,其生态系统理论、生态平衡理论和生态效益理论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教育与经济的生态系统生成、教育与经济的生态平衡发展以及教育与经济的生态效益提升等课题的研究将为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和领域,也将促进教育经济学更好地为推动教育和经济的改革、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是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最终使人类自身得到进步和完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我国几代领导人对于和谐的生态价值观的认识是一个曲折过程,从毛泽东的战天斗地的生态价值观,到邓小平的尊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以及江泽民、胡锦涛的协调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都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公平教育的核心.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切准当下教育失衡的症脉.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各级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教育质量的失衡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的艰困等诸多因素,都严重制约教育事业持续、健康而均衡地发展,也严重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公平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以及对均衡教育落实推进的督导乖评估等,都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课程评价是双语教育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从生态课程教学观出发,探讨了生态化双语课程评价体系的交互性、多元化和过程性特征,并认为生态化双语课程评价既是双语教育和谐动态发展的必要选择,又与其具有一定契合性。在把握双语课程生态评价要求和原则基础上,从主体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模式多元化和形式多元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化双语课程多元化评价路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人地和谐的教育。通过《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而且有助于形成保护资源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珍爱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行为。文章是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