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七十六卷清抄本《皇朝中兴纪事本末》是新近发现的南宋高宗一朝史料,它与另一部记载高宗朝史料,即今存四十卷本《中兴小历》同为熊克所作。两者存在密切关系,但不是南宋时只有同书异名。前者应当是熊克本人依据后者于孝宗末年至光宗时期增补删改而成,二书在南宋同时各自流传并为时人所引。两者各自成书,各自流传,因此今人的整理,不能简单地将二书融合,而应当各自整理,同时相互比勘。  相似文献   

2.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该书今存最早最善之版本。考求《要录》成书时间,判断注文语气,注意引书体例,并利用其它线索,可对该版本搀人引书情况作出甄别,初步查明搀入者有《宋史》等13种书。  相似文献   

3.
<左传纪事本末>改变纪事本末类史书史源单一的缺陷,广征博引286条史料,遍布于经、史、子、集,源于33部文献;该书采集<春秋>经文补充<左传>所遗漏的史实,使<左传纪事本末>对春秋史实的记录比<左传>更加完备;书中高士奇对史料的考辨成果有的订正史实,有的阙疑待证,大大提高了<左传纪事本末>的史料价值,弥补了纪事本末类史书简单抄录编年体史书或纪传体史书,史料价值不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李心传的长编体名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向以取材广泛,征引宏富而倍受推崇和重视。据统计,《要录》二百卷,共使用官私文献四百九十余种,其中,官方史书三十五种,私史、杂史、笔记一百七十种,传记、行状、碑铭一百五十余种,地方志十六种,文集、别集三十余种,另外,尚有百司题名五十种,单篇诗文四十种。记高宗一朝三十六年史事,征引如此丰富,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史著体裁及其发展过程的最早研究是唐代刘知几,他的《史通》系统地考察唐以前中国史学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提出中国史著体裁分为“六家”:即尚书家,是记言体;春秋家,是编年史体的雏形;左传家,是编年史体;国语家,是国别史体;史记家,是通史纪传史体;汉书家.是断代纪传史体.刘知几认识到史学体裁是不断演进与发展的.强调“时移世异,体式不同”,留眼于变化.他认为百川归大海,这“六家”最终发展归并为编年与纪传二体。刘知几是全面考察中国古代历史体裁的第一人,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史通》是系统总结我国古代史著体例的第一部专著。然而.鉴于时代的限制,刘知几无法全面系统总结中外历史体裁的发展情况,更无法对史著体裁提出本质性的见解。因此,对史著体裁的深化研究是当代学术界责无旁贷的任务,它有助于历史学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夏峰 《上海教育》2006,(9A):60-60
《清史纪事本末》一书从酝酿起笔到完稿整整历经3年时间,承担此项目的是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炳文、白新良教授为首的10位明清史专家。该书近日由上海大学出版社隆重出版。  相似文献   

7.
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是宋代著名笔记小说,涉及制度、人物、财赋诸多方面,为研究宋史之重要史书。编写精良,但亦存瑕疵。其于记载同签书枢密院条,存在失误。结合宋代史书,尝为订误。  相似文献   

8.
阎若璩为代表的学者以《古文尚书》原文与《孟子》引《书》之文不同为伪迹。但是,《孟子》引《书》存在改动加工情况。《孟子》的《梁惠王下》和《滕文公下》两篇对《古文尚书》的《泰誓上》和《武成》的两例征引,便是孟子为圆己说有意改动的结果,不能以此作为《古文尚书》造伪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汉代引文风气盛行,《老子》是人们喜欢引用的经典之一。人们在征引《老子》时,具体的称谓方式并不一致。汉代引文中的《老子》绝大部分都与今存《老子》文本相似,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地方,有时文辞的改易却会带来文意上的变化。汉代学者对于《老子》的征引,更多着眼于它的治国方略上。通过对汉代引文的考察,可以大致窥知《老子》一书在汉代的接受状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张鉴原籍方志和其它史料,考证、探析了其籍贯和主要事迹与《西夏纪事本末》的史料来源、编纂方法、选事原则、史料价值、刊行和重要版本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以《训》为唯一文章思路,各篇均论及音乐,思想十分丰富,涉及“无有”、“本末”等诸多矛盾关系。本文就“无有”、“本末”总结论述《淮南子》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后晋是石敬瑭依靠契丹的力量建立起来的,但是后晋却在历史洪流中迅速灭亡。在《通鉴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二《契丹灭晋》部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契丹进攻固然是其灭亡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从中更能看出,后晋灭亡是众多因素促成的,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为“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刘向编撰《说苑》,目的在于言政事得失,并以旧事为戒。全书有二十篇,首两篇分别题为“君道”与“臣术”,则全书乃与治国相关明矣。卢文弨《新校〈说苑〉序》:“此书之言治术略备矣,人主得此亦足以为治矣。”其书主题与唐人魏征等所编《群书治要》之昭德治国,盖亦有所相合。《说苑》全书可分845章,《治要》援引其中38章,占全书4.5%。文章以《群书治要》引用《说苑》为主题,先从文献学讨论如何利用诸本《治要》校勘今本《说苑》,复就《治要》援引之文分析其选录《说苑》之原委,讨论《治要》摘取《说苑》篇章与“治要”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利用新出土的献材料,从引《老》、用《老》的角度,论证古本《子》当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今本《子》与《淮南子》的关系,可以用“两次抄袭”的模型来解释。一方面是《子》在引《老》、用《老》,另一方面《老子》本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因为《子》的影响而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15.
郑樵的《六书略》是持"凡许氏是者从之,非者违之"的态度研究《说文》等古书撰写而成的,它收尽天下之字并对其逐字进行分析。郑樵对所收汉字进行具体形义解释的文字内容以《说文》为宗,以《尔雅》《方言》《集韵》等众多古书籍材料为依托。本文全面系统地梳理《六书略》字形释义对古书的引用状况,从文本角度客观地看待郑樵对文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陈民镇 《邯郸学院学报》2012,22(2):49-57,100
新近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2辑内容为《系年》,系一篇完整的先秦史书。综观全篇,似乎很难说是编年体,而是前所未见的一类先秦史籍。《系年》以记事为主,作者有意将历史上的治乱兴衰结合现实,有以史为鉴的意味。《系年》作者的视野不局限于楚国,目前来说它还不能被肯定为楚人作品。通过对《系年》虚词的初步分析,尤其是连词“及”的用法,可以看出其用词风格不同于一般的楚地文献,而且《系年》的素材来源当是复杂的。鉴于《系年》这一体例独特的佚籍与失传的“志”类文献存在诸多吻合,认为它很可能正是“志”类文献至少是类似于“志”的文献,可能还具有教材的品格。《系年》的体例与“志”最为接近,将其归入“故志”的大范畴是适宜的。《楚居》可视作一部“邦国之志”,而记载列国史事的《系年》则有“四方之志”的性质。《系年》虽非《春秋》类的编年体史书,但其写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亡然后《春秋》作”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旧稿生前时有更定,未见付梓。作古后,友人集资印行。然旧稿删汰处,于旧时藏书家之史料,多有可资,不当任其散失。本文据所见清稿本录之。  相似文献   

18.
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几乎囊括了她在"文革"期间所有刻骨铭心的遭遇和心路历程。杨绛韬光养晦的生存方式使她避免了在"文革"中卷入更大的灾难,其"文革"记忆富有浓郁人情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杨绛的"文革"记忆几乎全部停留在个人境遇的陈述上,她对于自己的生存方式缺乏反思,缺少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陈建《通纪》是第一部明前“九朝”通史著作。本专题“陈建史学研究”的撰作,有两大意义,一则可以填补陈建史学研究的空白,二则它是了解明代史学发展脉胳的钥匙。本文是该专题系列文章之一,着重对《通纪》的前身——《皇明启运录》一书的成书、体例、取材、宗旨及历史地位诸问题作了系统而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荀子·性恶》所引三处“孟子曰”,应出自《孟子》外书,反映的是孟子后学“性善修习论”、“性善完成论”的思想,与孟子“性善扩充论”有一定的差别。《性恶》乃针对《孟子》外书之《性善》篇而发,围绕《性恶》所引“孟子曰”的种种分歧和争论,均可由此得到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